四大名著哪個結局最好,為什麼?

中醫生命科學


四大名著都是悲劇結束,包括西遊記。

三國演義的悲劇,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整部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爭霸的史詩,曹操橫槊賦詩何等豪邁,關雲長千里走單騎忠義無雙,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勇者無敵,諸葛亮九伐中原讓人感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隨著英雄老去,人才凋零,三國的英雄爭霸接近尾聲,變成配角們的勾心鬥角,雖然最後三國歸晉,但晉朝皇帝在歷史上多揹著竊國的惡名,已經不足以稱為英雄。晉朝名士阮籍,曾到過劉邦項羽當年激戰的古戰場河南滎陽廣武山,在那裡發出過一句著名的感嘆:“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水滸傳的悲劇,英雄們對未來和理想的迷茫,最終埋葬自己。36天罡,72地支,108將在水泊梁山佔山為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快意人生!但英雄豪傑們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同時,又從心底裡期待著被朝廷招安,等待著為朝廷效力。從這裡看,水滸英雄的造反,像極了調皮搗蛋的小孩子,目的竟然是被爸爸媽媽誇乖孩子給糖吃!最終,水滸英雄只淪為了朝廷平息其他造反的工具,將星逐個隕落。

西遊記的悲劇,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立地成佛,無悲無喜,誰知道他心裡是悲是喜?孫悟空曾在花果山自由自在,那時候他還叫美猴王。曾大鬧天宮,把天庭地府鬧得天翻地覆,那時候他叫齊天大聖。曾陪師傅一路鏟妖除魔,西天取經,那時他叫孫悟空。最後經歷八十一難,他幫師傅取到真經。經過幾百年的修行,經過取經路上的所見所聞,那顆躁動的心終於平復,曾經發誓跟如來佛祖鬥到底的頑猴,端坐在佛祖年輕,臉上和心裡都是皈依和虔誠,此時他叫鬥戰勝佛。

紅樓夢的悲劇,前半部人世間最繁華,後半部人世間最悲涼。賈寶玉出生在溫柔富貴鄉,成長在一眾姐姐妹妹中間,哪裡知道人世間還會有痛苦。家道中落並不是最悲涼,悲涼的是被逼迫迎娶並不喜歡的薛寶釵,這邊新婚之夜鑼鼓喧天,那邊林黛玉命比紙薄香消玉殞。悲涼的是,經歷了這一劫,看透了一切,到結局,賈政看著賈寶玉的背影消失在漫天飛雪中。






文化綜藝薈


四大名著哪個結局最好,為什麼?

如果要回答四大名著哪個的結局最好,我個人認為從藝術的角度看《西遊記》最好,從客觀角度來看是《三國演義》最好。

可能很多人不太認可我的觀點,認為結局最好的應該只有《西遊記》,因為《西遊記》的結局裡師徒四人和白龍馬都修成了正果。也有人認為是《水滸傳》,雖然108將徵完方臘損失慘重,但生還的將領們獲得了國家的認可,成為了“公務員”,結局還是不錯的。不過,我個人認為從藝術的角度看《西遊記》最好,從客觀角度來看還是《三國演義》最好。至於我的觀點源於什麼理由,那我們在下面先來對四部名著各自淺析一下,再找答案吧。

我國的四大名著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而這四部名著中《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三部是對前人歷史故事的再加工,只有《紅樓夢》屬於原創IP,也只有《紅樓夢》帶有明顯的自傳體色彩。


話不多說,我們先對四大名著的結局逐一做單獨的淺析吧。

  • 《水滸傳》

《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創作原型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義的故事,記載於《東都事略侯蒙傳》和《宋史·張叔夜傳》中。

宋朝說書技藝興盛,其中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裡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南宋末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講的也是宋江等人起義的故事。此外還有一本流傳的《大宋宣和遺事》裡關於宋江等人的故事內容更為成熟豐滿,吳承恩的創作素材大多出自以上作品。

《水滸傳》的最後結局是徵完方臘後生還的以宋江為首的極少數將領獲得了朝廷的封賞,成為了地方要員,加入了公務員隊伍。但不幸的是由於朝廷裡有奸佞小人為了“以絕後患”,在朝廷御賜的酒食中下毒,使得宋江、盧俊義、李逵等人死於非命。

  •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創作原型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期到晉朝統一天下為歷史大背景,著重刻畫魏、蜀、吳三國逐鹿中原的故事。

羅貫中的創作基礎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關於三國時期的史料文獻,另一方面是民間流傳的關於三國時期的故事話本。作者在不改變歷史史實的大前提下,對這一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做了誇張、美化、醜化等不同的創作手法,帶有很明顯的演義小說特點。

《三國演義》的最後結局是曹魏被司馬氏集團篡權,蜀國和吳國國力江河日下,最終被迫投降於司馬氏所創建的晉朝,天下重歸一統。讀完後對蜀國產生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 《西遊記》

《西遊記》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創作原型是唐朝高僧玄奘法師西去天竺(古印度)那爛陀寺等地學習佛法,並將佛經帶回古長安(今西安市)的傳奇經歷,這段經歷被記載在玄奘法師著的《大唐西域記》裡。

後世通過這本遊記創作出了不少的相關作品,而其中南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唐三藏》、《蟠桃會》,元雜劇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被認為都是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基礎。

《西遊記》主要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西行去往西天拜佛求經的過程。這部小說的主要人物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外加一個白龍馬,是一個雙主(唐僧、孫悟空)雙配(豬八戒、沙和尚)外加一龍套(白龍馬)的團隊組合。

《西遊記》的最後結局是唐僧師徒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功德無量,就連白龍馬也晉升為了八部天龍。看起來確實皆大歡喜。

  • 《紅樓夢》

《紅樓夢》的原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前八十回),後續作者是高鶚(後四十回)。故事原型就是曹雪芹本人家族的興衰史。

作品為了逃過當時清廷的打壓,在真實的現實背景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增刪,表面上描述的是賈家公子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以及與賈府其他人物之間的奇聞軼事,但背後更深的寓意卻是對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血淚控訴。

作品將一群有血有肉的青春年少男女從閨閣深處一步步地“攆向”了殘酷的現實社會,讓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或身敗且名裂,讓人不忍卒讀。

《紅樓夢》的結局是四大名著中最不明朗的,只有前八十回是原作,後面是續寫。而前八十回只交代了少量人物的歸宿,大量人物的最終歸宿都遺失在八十回以後。但是我們通過《紅樓夢》中隱含的詩詞畫作、人物對白、以及其他的相關材料(《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清人的有關《紅樓夢》的詩詞和讀書筆記等作品)可以獲得不少信息,不過絕大多數人物都逃不過悲慘的命運。


淺析之後,再做對比分析

分析完之後發現還是不好直接下結論,要在多個選項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管用的方法是先用排除法排除最不符合的答案,然後再用比較法選出答案。

  1.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第一個就能排除的是《紅樓夢》,《紅樓夢》的結局當屬四大名著中最悽慘的了,書中涉及的700多人物除了仙界人物似乎很少有善終的,尤其是書中主要人物更是非死即傷、香消玉殞,這簡直是中國版的“悲慘世界”。世界範圍內都很少有哪部作品能把這麼多人物寫活,最後卻把他們一個個都寫死,而且寫得順理成章,讓人哀嘆之餘又不能不接受這樣的結局。這種透心涼的結尾是其他三部所沒有的。
  2. 第二個該排除的應當是《三國演義》了吧?可能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但我第二個排除的是《水滸傳》。為什麼呢?《水滸傳》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這108個人為什麼會上梁山,因為被逼無奈。超過半數的人都是在犯了法或者被迫犯了法之後被逼上了梁山,本以為上了梁山就能夠山高皇帝遠,不怕官來不怕管。結果梁山還是有著不少潛規則和小圈子,很多人不受重用,很多人過得小心翼翼,還有部分人則淪為了戰爭機器。不過退一步想想還行,至少比被官府拿了砍腦袋強多了。就在大家都以為可以這樣得過且過的“替天行道”下去,然而現實卻給大夥一記響亮的耳光——大當家的看到羽翼豐滿後總想著要招安做良民。招安就招安吧,畢竟領導說了算。結果招安後朝廷拿他們當槍使,雖然各版本有徵大遼、徵田虎、徵王慶,徵方臘,但最後的結局都是浴血疆場之後108將將星凋零,不足30人。而這可憐的30人有人圓寂,有人病亡,有人被毒殺,最終能夠保住“鐵飯碗”的寥寥無幾。《水滸傳》的這個結局其實比《紅樓夢》強不了多少。
  3. 餘下的只有《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兩部作品了,二選一比四選一簡單多了。如果再用排除法,好像可以排除《三國演義》了。因為三國演義中代表正義的蜀國集團被篡權於曹魏的司馬氏消滅了。確實,從表面上看是這麼回事。但是即便拋開作者揚劉抑曹的個人情感因素不談,也不從真正歷史的角度來看作品本身,只是從大歷史觀和平民百姓的角度來看,三分歸晉的結局是一個好的結局,它結束了東漢末年自宦官和外戚專權而導致了近百年的天下大亂,是順應了歷史的趨勢,也是百姓苦難的終結。我們不能單純的以所謂的正義和非正義來看待歷史和戰爭,只有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繁榮穩定的一方才是正統。反之,以所謂的血統、正義來看待歷史,那每朝每代的朝代更替都是非正義的篡權造反行為。以這個理論來看,蜀國不正統,因為漢朝造了秦朝的反;周朝不正統,因為周武王造了商朝的反;商朝不正統,因為商湯造了夏朝的反;夏朝也不正統,因為夏啟奪了被禪讓的伯益的政權……一直往上推,人類也不正統,因為人類的遠祖猿人逾越了靈長類的界限,私自下樹發展成了與眾不同的物種……看到沒有,這種血統之說完全就是一套統治階級愚民的童話,你信了才是真的傻。

  4. 如果《三國演義》都能這樣看待,那《西遊記》也有別的看法?其實也是有的。《西遊記》從故事的發展角度來看,它的結局無疑是很完美的,不光是在四大名著裡,就是在世界各國所有的小說裡,都堪稱是完滿的那一種。唐僧師徒和白龍馬一路西行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在佛界獲得了一席之地,是何等的榮耀。是的,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書的背後還是有隱痛的。與它相類似的還有一部我們熟悉的小說——《白蛇傳》。《白蛇傳》的結局是觀音大士感念於白素貞和許仙的善良以及其子許士林的孝心,讓他們夫妻團聚,過三天人間的日子,之後飛昇天界做神仙,這個結局看起來也是很美好了,但是細想一下你會發現這不是喜劇,這是悲劇。三天之後原本的夫妻飛昇天界各自做神仙,卻成了“同事”關係,而兒子在人間過著狀元郎的生活,一家三口從此妻離子散。想到這裡,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西遊記》的結局其實也不是那麼完美,唐僧師徒和白龍馬當中白龍馬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唐僧完成了取經大業,封為旃檀功德佛,同時也從最初的膽小怕事、不識好壞的御弟蛻變成了英勇無畏,勇於擔當的得道高僧,可喜可賀。沙和尚從犯事的捲簾大將成為了金身羅漢,也算是不虛此行。至於豬八戒,在調戲嫦娥被貶之後過著破罐子破摔的日子,一路走來雖然貪吃好色、意志不堅定,但是在取經路上也是可圈可點,也勝任了二師兄的角色,但最終只是個淨壇使者。想當年當天蓬元帥之時指揮天界水軍是何等威風,而經歷了這麼多磨難最終卻連個菩薩都沒撈著,幹這差事還不見得比在高老莊的日子風光。師徒四人當中最冤的當屬孫悟空。一路走來降妖除魔的重擔都任他一肩挑,中途還得料理師徒四人的飲食,走到偏僻地界又要當先頭部隊勘察情報。其實,這些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還是來自領導的不信任,同事的排擠,團隊的隊員不給力,以及贊助方和其他競爭企業明爭暗鬥時甩來的鍋……於是,一個翻天覆地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最終卻變成了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瞻前顧後、顧全大局的孫行者。即便是封了鬥戰勝佛那又如何,已經沒有了當初鋒芒的孫大聖已死,活著的只是個沒有一絲稜角的孫行者。犧牲你一個,成就其他人,在他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可能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成長的代價罷了。

如果再看完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感觸良多?

是的,這就是我個人認為從藝術的角度看《西遊記》最好,從客觀角度來看是《三國演義》最好的原因。


看完我的解答,朋友們認可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喜歡的朋友請不吝賜贊,如不嫌麻煩,請順手點個關注。感謝各位朋友賞讀拙作!


往事如雲煙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三國演義最後被西晉盜了最強的曹魏的號然後統一,過個幾十年又是大亂世,水滸招安之後一個個都各種意義死了,紅樓夢最後家破人亡了,只有西遊記是成功取得西經返回大唐。《西遊記》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最後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拜見佛祖,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自此五聖成真,共享極樂。所以我覺得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結局最好。






顧沐夕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趣觀生活百態


無疑是《西遊記》,跟對了一個好團隊,連好吃貪財、重色輕義、始亂終棄(一遇到挫折就嚷嚷著要回高老莊)的二師兄都立地成佛了,難道結局還不夠好?

《三國演義》:死的死,衰的衰,病的病,敗的敗,魏蜀吳雖成功的三分了天下,一時風起雲湧,濁浪滔天,群雄逐鹿,問鼎中原,可是最終卻栽在了司馬家族手裡……肥水流進了外人田。可惜了!

《水滸傳》也是慘不忍睹,108個落草為寇的殺人犯,好不容易被及時雨宋江給成功洗白了,正了名,雪了恥,但最後卻落得被朝廷利用,飲鴆而亡,手底下的兄弟十之七八沒得好死……悲哀啊!

最後說《紅樓夢》,《紅樓夢》也是慘的無以復加:據相關資料統計表明,《紅樓夢》裡共有700多個(具體是多少我也沒數過,也說有近1000個人物)人物:有世家公子、有落魄秀才;有名門閨秀,有小家碧玉;有商界巨賈,有市井小民;有黑髮黑眼的天朝子民,也有金髮碧眼的蠻邦洋人……曹雪芹有個習慣,就是一開始大部分都好,結局卻大部分都不好,所以縱觀這700多個人當中,大部分不是出家就是破產,不是失節就是流產,不是上吊就是橫死……怎一個“慘”字了得?


楚襄蠻


我最欣賞浪子燕青

梁山軍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燕青私下去見主人盧俊義,勸他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以終天年,遭盧俊義拒絕。他只得拜別盧俊義,並留書給宋江,當夜便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江湖傳言,他攜美女李師師一起歸隱山林,從此生兒育女,“過上了幸福生活”)所以我最欣賞浪子燕青的生活


-走向人生巔峰-


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結局做好的應該是《西遊記》吧。


西遊記中最後師徒四人稱號: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鬥戰聖佛,豬八戒——淨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

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看看,人人封官進爵,豈不快哉!


哈尼德德


當然要屬於《西遊記》了。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溼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自此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名著的啟發: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曾在一檔節目中談到了自己在拍攝《西遊記》過程中得到的感悟。他說:師父代表了一種精神;大師兄悟空代表的是力量;三師弟悟淨代表的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態度;唯有二師兄豬八戒代表的是一種慾望。而人的慾望是永遠除不掉的,只能遏制。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需要一種精神來支撐著自己;手中還要握有力量,這樣才能有能力、有資本去打拼;除此還要具備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態度,來遏制不斷膨脹的慾望,只有這樣你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天耀東方


沒有一部結局是完美的,你我都在評,而書上的人還在書上!


彧豐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完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漢族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最後他們都成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