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春分日,見玄鳥歸,忽覺春風拂面,舊日的燕,去年的巢泥,彷彿一個輪迴,又要開始了。

周代大祭,春分祭日,日壇祭太陽,也是在“玄鳥至”這一天。因為後五日,“雷乃發生”;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沒了春雨瀟瀟,只問花落多少。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的《通典》記載有:玄鳥氏, 司分也。玄鳥, 燕也。以春分來, 秋分去。

“春分”,又稱“日中”“仲春之月”,最大的主角就是“玄鳥”。玄鳥司分,春歸秋去,也就有了春分和秋分。先民稱燕子為“玄鳥”是因為:一來,燕子的背羽是玄黑色,而在中國最尊貴的服飾色彩中,以“玄”“ ”也就是黑紅兩色最為崇高。

二來, 玄主天, 主北, 主水。《易經》說“天玄而地黃”,先有天空混沌,再有土地生民。玄鳥穿越寒冬的混沌,帶來春的雨水,是吉祥的象徵。

唐·白居易 《勸酒十四首·何處難忘酒七首》(其三)就唱詠道:

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羅綺,深房理管絃。


春來一天有一天的消息,日夜中分、雷動魚躍、鳥鳴虹現,自然界的色彩、光影、動靜都開始活躍起來了,

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外出聚會了,但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在市中山居,置七絃琴於清明居室,布五彩瓷於方圓宅邸,期待瓷器的致美如約而至。

把家裡所藏瓷器一一擺出,開始一場點瓷鼓琴的雅集吧: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明龍泉窯人形堆貼罐·首都博物館藏


一、展陳

或按形制,如梅瓶、玉壺春瓶、賞瓶、寶月瓶、琮式瓶、天球瓶、燈籠瓶、葫蘆瓶;或按品類,如官窯、汝窯、哥窯、鈞窯、定窯等,在瓷席佈置時,根據不同的主題陳列,使瓷器既居於視覺中心,又與周圍景緻顧盼相應。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清雍正霽紅釉膽式瓶·故宮博物院藏


二、品瓷

所謂品瓷,賞其“型”“釉”“紋”“飾”,若是老瓷,再增“氣韻”“風神”之美,綜合品鑑,瞭解瓷器背後的故事,諦聽這高溫凝聚而成的妙音,追尋古人創造的情志。

◎觀型

觀察一件瓷器的造型,如膽式瓶、橄欖瓶、柳葉瓶、貫耳瓶等。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南宋-元 哥窯八方貫耳瓶

◎品釉

瓷器的釉色之美,必經均勻火候燒製而成,方能釉色光瑩,器自完好,而無粗糙渣滓之患。紅、白、青、黃等釉色深淺濃淡的不同,展示了古代美學和技藝的變化脈絡。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清雍正·景德鎮窯胭脂紅釉蓋碗·上海博物館藏


◎辨紋

辨賞紋樣,感受自然題材的卷草、蕉葉、幽蘭紋樣之雅,領略動物題材的朱雀、龍首、錦麟之趣,欣賞人物題材的八仙、羅漢之神。良工妙匠、丹青畫手,五彩點染,象生仿古,氣韻生動,惟妙惟肖,方為上品。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南宋·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識飾

識別瓷器的胎飾、釉飾、彩繪等,若匠人畫器調色毫釐不差,又極細均勻,則色透骨而露彩。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三、賞琴

漆色是賞琴的一大樂事,春分後的髹漆是斫琴中極為重要的一道工序,對內能耐水、隔熱、防腐,保護琴體千年不朽,對外則漆色斑斕,文采相宜,賞心悅目。清水打磨過的漆面,不同漆色顯出別樣的風趣:黑色深沉,堅瑩如水,高古靜穆;硃色淡暈,真如珊瑚,樸雅可愛;綠色慾沉,色若蕉葉,清雅俊逸;紫漆典雅,如新粟殼,端正貴氣。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四、品鑑

中國文化講究內外兼修之美,所以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之說。中國陶瓷傾向於視覺美,是火與土孕育出的移動繪畫;中國古琴傾向於聽覺美,是木與金打磨成的修身養性器樂,二者皆為同工異曲,都體現了中國藝術美學的流傳與發展。

-

END

圖文:《中國人的風雅:二十四節氣聽古琴》

附贈《廿四雅集》別冊


延伸閱讀: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春分未央 點瓷鼓琴|宅在家也要來場致美的雅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