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為康熙帝第四子,母烏雅氏。胤禛繼位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其即位至今是一宗謎案。不過,胤禛治國十三年,攘外安內,飽受讚譽。

胤禛治國,極究實用。例如,在對西南土司逐漸改設流官之際,雍正六年(1728年)胤禛卻下了一道詔書:“湖廣土司甚多,供職輸將,與流官無異,該督撫勿得輕議改流。”可見胤禛的政策絕不僵化。而且,對主動“歸流”的土司,胤禛更是賜以世職加以鼓勵。

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清世宗朝服像

最能反映他治國理性的,便是養廉銀的設置。清初,官員俸祿微薄,便形成以正賦徵銀畸零散碎,熔銷成銀錠時不無折耗,在正額之外加徵“火耗”的潛規則。經過數年的討論,雍正五年(1727年),胤禛命勒定火耗為養廉銀,“著為定額”,實際上是為官員加俸。

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清人畫胤禛讀書圖像軸

他賞罰嚴明。《清史稿》即說:“聖祖(康熙帝)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曾任浙江巡撫的李衛之所以得到重用,就是因為胤禛喜歡他不畏權貴、勇於任事的品性。在吏治和制度建設上,他一即位便嚴令各省倉庫虧空須在三年內補足,並命令科道官每日一人具折言事,敕令各地總兵官具折言事,完善密摺制度。這可見他對於財政和情報的重視。

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雍正帝畫像 網絡圖片

然而,胤禛的嚴明,並不是建立在肆行殺戮的基礎之上。儘管在查嗣庭、呂留良等文字獄中,雍正帝的手段也很殘酷。然而,對於大臣,除年羹堯被賜死外,很多法司議定處死的臣工都得以減輕處罰,“並不輕於戮辱”,如蔡珽由“應立斬”改“監候”,隆科多由“應斬立決”改“禁錮”。這可見胤禛的另一面。

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清人畫胤禛半身像軸

至於胤禛的勤政,則從他硃批之勤上可見。孟森先生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諭旨批答,皆非臣下所能代,曲折盡意,皆出親裁。”學者估計,胤禛每日批閱來自各處的秘密報告——密摺多至二、三十件,最多達五、六十件。

雙面雍正帝:極為理性、異常勤奮又略帶偏執

雍正帝洋裝像 網絡圖片

每件密摺都是從頭到尾仔細詳閱,並且親自硃筆批示。保守估計,胤禛在位十三年中批閱的密摺達二萬二千餘件,部本、通本達十九萬餘件。

然而,理性、勤政之外,胤禛卻又有許多矯情之處。

他偏執,對於精神層面的苛求甚於其對物質方面的督責。這一點竟然跟明朝的世宗嘉靖皇帝有些相像。雍正二年(1724年),他對康熙帝的聖諭十六條註解撰成《聖諭廣訓》頒行天下。

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禛在圓明園逝世,終年五十八歲。

內容整編自:陳時英《朝乾夕惕 ——胤禛小傳》《紫禁城》2010年8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