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進城打工對農村有什麼影響?

廣西榮哥


農民進城打工對農村有什麼影響?這個影響是很大的。首先,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象我們這裡平均一個農民只二、三分田,怎麼能維持生活呢?國家加快推進城鎮化的決策部署,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打工創業,也為農村轉移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其次,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農民進城打工,他們在村裡的承包地可以流轉給別人耕種,因而承包大戶應運而生,這正是現代化農業中的規模化經營,是新型農業的發展方向。其三,促進了新一代職業農民的形成。留在農村的有志年輕人,頭腦靈活,經營有方,逐漸成為一支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職業農民隊伍。他們中,有的是種糧,或種植經濟作物的承包大戶,有的是養殖大戶,有的是為農業日常耕作進行機械化服務的中介公司。其四,促進了農民致富。農民進城打工,促進了農民就業的多樣化,增加了農民就業的渠道,使農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現在,象我們這裡的農村,住的是帶院子的樓房,家有轎車一輛或多輛,好多人還在城裡買了房,過上了小康生活。我老家鄰居一對夫妻,有刻制模具技術專長,進城後,有房多處,有車多輛,房屋租金一年幾十萬,是讓人羨慕的高水平小康人家。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看到進城農民對農村起的積極的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農村,有的地方出現土地荒蕪無人種,有的農村閒置房屋眾多,且見有危房,使農村似乎不見欣欣向榮現象,有的留守兒童缺少好的教育扶養,有的老人缺少子女周到的贍養,等等,這些存在的問題,國家正通過深化農村的全面改革,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的短板和教育醫療等公用設施的短板及養老設施建設滯後的短板等措施逐步完善解決,使農村處處呈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興旺景象。


杜銖寶


影響還是很大的,首先拿我自己來說,前幾年我也是把孩子留在了家裡,因為在家種地一年忙到頭,除掉種地的各種成本也不見得能剩下錢來。現在消費水平有那麼的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去各個工廠打工。城裡工資更高一些,如果是兩口子的話,一年在外面掙得可能是家裡的好幾倍。

所以現在幾乎村裡年輕的主力軍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回不到家裡幾次,更在家待不了幾天。留在村裡的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們,家裡的田地要麼都租出去,要麼就是家裡的老人在種著。

要說利弊,利是錢掙到了,家裡的生活水平上去了。

弊是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性格會產生很大的變化,要麼會很叛逆,要麼會很自卑。我的孩子就是因為我在他上小學的那幾年,沒有陪伴在他身邊,才導致他現在不愛說話,不愛出門。雖然我因為要老二現在回來了,也陪伴在他身邊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了,可他發生什麼事的時候,還是很少跟你溝通。

也很少會跟你說說心裡話,每當這時候我還是很內疚的。以上都是我小付的心裡話,想出去打工的媽媽們,請謹慎考慮利弊





付家小妞


農民工進城打工是沒辦法的。大家都說的有家的地方沒錢掙有錢掙的地方沒有家。年輕人進城打工被家鄉影響還是很大的。平時在我們村裡一個年輕人都看不見,只有老人小孩。平時老人小孩有什麼事情都很少有人去幫助。家鄉的田和地都荒廢掉了。只有春節的時候,村子裡才能熱鬧那幾天。


不鏽鋼華哥


歡迎城裡人到鄉下游玩!!

在農村你會看到三種不一樣的風景,這裡的風景指的是房屋。

第一種,幾間大瓦房土磚屋,搖搖欲墜,微風一吹似乎就會倒的樣子。這種戶型房屋的主人農民,一般就是外出打工十年左右的農民兄弟。他們人住在哪裡去了呢,都進城了,進城買房了,這是時代的進步和時代的主旋律。

第二種,樓房,舊樓房,一般只有放一層預製板或者兩層板的兩層小樓。這種人群打工一般都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用以前的家底和早幾年打工的收入而修建,現在只有老人和小孩居住的那種。

第三種,豪宅,別墅的那種,這種人群一般打工都在三十年左右。其實他們早就在城裡買了房子,只是忘不了老家,自己生長的地方,捨不得農村宅基地,而重新修建,平時閉門落鎖的那種。

從房屋結構,農民兄弟進城打工,對農村的影響,大家應該看得出來。如果不打工,就在老家玩泥巴,玩一畝三分地。進城買房,農村修別墅,豪宅,想都不敢想。打工,農村的改變是飛躍式的發展,是父輩爺輩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關於荒田荒地,純屬來於自然迴歸自然,今後的農業都是機械化,沒有知識和文化根本行不通,所以現在大家安心做事,用心工作,用不著忋人憂天,機械化荒田荒地分分鐘鍾就可成為良田,呵呵!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農民進城打工,雖然是為了生活,但是為城市的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離開農村,去城市打工,對農村確實存在一些影響。

農田荒廢了

都進城打工了,家裡有老人的,只剩老人在家種點地,大部分田地都沒人種了,打工、種地兩頭不能兼顧,大部分農田都荒廢了。


話說回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種地不掙錢才出選擇出去打工的,一年到頭,在田間辛勞耕種,到頭來也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農村娶媳婦、蓋房子、孩子上學,花費可不少,不出去掙錢怎麼辦。

留守婦女、兒童不斷增加

隨著農民進城打工,農村留守婦女和兒童也越來越多,很多夫妻一起出門打工的,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一般媽媽都選擇回農村老家了,主要因為在外地上學沒有戶口,上不了學,大多數家庭都處在聚少離多的情況,這也是現在農村離婚率高的主要原因。


也有一些好的方面的影響,長期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大多數處在貧困的狀況,有的經濟落後地區人年均收入不足千元,日子非常苦,通過進城打工,收入高了,日子好過了,擺脫了貧窮的生活狀態,很多農民還在城裡買了房子。

農民在外打工,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通過工作,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一些技能,為以後返鄉創業打下來了基礎。


農知音


現在的農村人喜歡往城裡跑,而城裡人相反往農村跑了,農村咱們知道空氣好清新,山清水秀,平凡樸實,而城裡就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人來人往,大城市生活消費高而且生活節奏快,物價也高,農村除了自己種地種點糧食玉米 水稻。重點瓜果和蔬菜,生活就勉強過去了,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人也在改變生活的方式,想去外面看一看,留下的大多數都是孤寡老人,丟下的都是孩子。那麼年輕人都到外打工賺錢了,地裡莊稼就沒有人去做,要麼租出去也沒有幾個錢,老人要麼帶孩子,要麼還有點力氣就做點簡單活,以至於土地都丟荒了,是田地可能還好,像我們貴州都是大山,山地多,實際的算下來沒有幾畝地,甚至於不夠一家人吃,很多人認為種地辛苦賺不到錢,就選擇出去多打幾年工,多賺點錢回家,比如建房子。或者城裡買房就忘記了樹高千尺根居地……當我回家時候就發現一個村裡沒有幾個年輕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要麼就是很小的孩子跟著老人,人都往城裡跑去城裡住,就容易造成農村人口的流失,土地的荒漠。



貴州安美


農民工進城打工對農村的影響是兩面性的,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就是這樣,

積極影響 :

1、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激活了長期被困在土地上的剩餘勞動力資源,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2、通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開拓了農民視野,轉變了農民觀念。主要表現為:一是受新文化的薰陶,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一些務工較高收入者加強了對子女教育的管理,加大了教育經費的投入,有許多家長在縣城區或鄉鎮所在地租借房屋送小孩上學。

3、農村勞動力轉移,

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村家庭經營收入主要以糧食等實物為主,來自農業的現金收入極少。農村家庭生產生活資料消費、就醫、子女入學等現金支出主要來自務工收入。近幾年來,農民通過外出務工掙錢,為家裡購置了家用電器,建起了漂亮樓房,用上了智能手機、家庭轎車等等,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4、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轉變了觀念。

特別是部分務工青年積累了資金,掌握了技術,熟悉了市場,成為返鄉後辦企業搞開發的示範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5、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促進了城鎮化進程。部分農民通過務工積累了資金,進城安家落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謀生道路,從農民變為市民,減少了農業人口,擴張了城鎮規模,帶動了城鄉建設,尤其是小城鎮的建設,客觀上促進了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負面影響:

1、勞動者素質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初中文化的外出務工者成為勞動力轉移的主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缺乏勞動技能,同現代非農行業對勞動者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致使90%以上的務工者很難進入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層次企業,就業空間狹小,基本上只能從事體力運輸、建築小工、工業加工以及低層次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重體力、低報酬行業。因此,素質低下成了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瓶頸”。

2、組織化程度低,盲目性大,風險高,職業選擇餘地不大,合法權益缺乏組織服務保障,多數是通過串聯親戚、好友或者自發加入外出行列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很難儘快找到工作,導致部分農民無法在外生存,無功而返;許多農民工都沒有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權益容易受到侵害。

3、體制缺陷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

由於種種原因,城市面向農民高築的壁壘和一些不合理的規定依然存在。農民在自己的城市裡“暫住”,享受不到失業、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保障,無法獲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地位,連子女入學等公共服務的低要求都得不到滿足。城市在用工制度上對農民工的歧視,導致農民離鄉不離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會,又不想回歸農村,成為往返於城鄉的“兩棲”農民。

4、引發了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嚴重問題。

“隔代哺育”不利於農民工的子女成長。許多農民工由於工作穩定性差,流動性大,在外地進學校“門檻”高,又無精力照管,便紛紛將子女留給家中由老人看管,導致管理跟不上,孩子學習不用心,甚至走上了邪路;受打工潮影響,少部分農村適齡兒童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基”工作的鞏固。

5、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大多數不在家,留守的只能是老弱病殘,這就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增加了農村預防犯罪和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的難度。同時也不利於民工流入地的社會治安管理、預防犯罪和社會穩定,販毒、搶劫、強姦、殺人等惡性案件時有發生。





請叫我老餘


說起這幾年農民進城打工的事確實成了人心所向風靡農村的大氣候,他的發展形成對農村產業影響如何,是好是壞這要看你的站位,還要看你說近說遠,說近有些農民工由於家庭成員有老有小,既有進城打工的年輕人,又有年長經營土地的,也就是人才濟濟,做到倆不耽誤雙軌運行,這樣的家庭確實收入了較高經濟在城裡買了樓房和私家車,還有的培養出大學生,也有的娶上了媳婦成了家。

如果從長計議也有得不償失,有的家庭進城收入是比農村高出一至倆倍,經濟上有了積蓄甚至也在城裡買了樓房和私家車,可是另一面承包地撂荒了,把老父母冷落了,還有的把小孩上學影響了,象這樣有了經濟收入,丟掉的切是用錢難已買到的東西。

還有一個需要警惕的更大隱患,在於殃及整個三農體制改革和鄉村振興的發展進步,就我們村來說,全村戶籍人口700多,230戶,近3000畝耕地,現在長年參與耕種土地近70人左右,而且年齡大都在50歲以上,(60歲佔主力)每到村委換屆時,參選人數很難湊到半數,全憑候選人打電話叫用車接,選人有素質的帶頭人難度就更大些,如此現狀的原因就是傾村之力進城打工而造成的。


百川王佔功


農民進城打工對農村有影響嗎?影響是必然的,試想年少的都走了家鄉剩下的是老弱病殘。農村現在雖說有機械耕種但也少不了動體力,年老了力氣那來在生點小病。可以說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了不把苦心經營的土地荒廢掉,只有半種半扔。是丟一把撒一把,湊合著種。但是要想叫打工人都回鄉,又不現實。因為地的收入遠遠達不到現在人的生活要求,只有奔錢而丟地放棄老人走城市。不是不愛家也不是不孝而是農村給不了經濟的穩定生活的提升,也只有揹負不愛家鄉不孝爹孃的名譽遠走他鄉奔波。誰都愛家誰都孝順,只是現實阻礙了這種心。顧家就受貧,想盡孝就得守在家鄉。可經濟不景氣的家鄉,只有讓你雪上加霜。那時不是背景離鄉,而是死守家鄉父母孩子家人都受煎熬。打工人正是在煎熬中走出去,可也揹負了不孝父母不愛家鄉之名。想發展想留人,不是誰在說而是現實能不能滿足當下的生活。子女上學醫療費用父母的生活費用,農民不想自己的養老而是在奔波著父母的養老子女的前途。你沒的選擇只有向前,死幹苦攢能將就維持已是做到了極限。



敖漢人的生活


很高興能回答你提的“農民進城務工對農村有什麼影響?”這個問題。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進城務工的農民,再今年之前我在城裡務工九年多,現在又回到了農村創業!凡是都有兩面性,農村年輕人進城務工當然也是這樣,所以我認為有好的和不好的兩種影響。

一、好的影響:進城務工解決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給農村家庭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給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國家對農民工這個群體越來越重視,農民工資拖欠問題不再那麼常見了,包括農民工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量農民工把在城裡賺到的錢帶回農村修建了房子實現了小康生活。

2018年農村外出打工人數連年增加。“全年農民工總量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其中,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增長0.9%;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增長0.5%。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721元,比上年增長6.8%。”

農村居民收支增速快於城鎮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比上年縮小0.02。

農村人均消費水平也在穩步增長。“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名義增長10.7%,比上年加快2.6個百分點。”這些數據的增長有很大一部分是農民進城務工所取得的。

二、不好的影響: 農民工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留守大量老人和兒童,老人得不到照顧,留守兒童成長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據全國婦聯統計,目前中國留守兒童有5800萬,佔農村兒童總數的28%,其中14歲以下者超過4000萬,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他們主要生活在安徽、河南、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是中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城市經濟發展逐步壯大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的一個群體。同時,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增多,已發展成一個社會問題。近來出現的“兩齡女童獨守奶奶屍體”、“湘西留守女童帶弟弟上學”等事件,不難看出農民工進城務工導致留守群體所處的困境。

總體來講農民工進城務工對農村的影響還是利大於弊的,時代在發展,國家也很重視三農問題,希望我們農村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