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糰較硬時把發酵箱溼度調高可以緩解麵糰硬度嗎?

農家豆餅


麵糰太硬發酵箱的溼度調高,改變不了麵糰的軟硬,還是要把麵糰重新揉搓加水才能變軟,這個過程要分次分量加,三次就差不多了,發酵箱的作用,主要就是節約發酵時間,它的控溫.溼度.冷藏等功能,對面團起到即不醒發過度,又能很好的達到麵糰醒發的最佳狀態,尤其是氣溫不穩定的狀態下,對面包師幫助很大。

配方中水佔麵粉量的58%一65%,麵包不一樣,配方也不一樣,而且麵粉的含水量也不一樣,麵粉質量越好,吸水性越強。

普通麵包的配方:麵粉800克.黃油100克(也可以玉米油80克).牛奶100克.水280克.細砂糖100克.鹽6克.酵母10克,大家可以做做試試。發酵箱一般情況下,都是用來醒發麵包麵糰的。





一里炊煙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

1、麵糰最適宜的溫度是27°C~30°C。

麵糰在這個溫度下,2~3小時便可發酵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根據氣候的變化, 發麵用水的溫度可作適當調整:夏季用冷水;春秋季用40°C左右的溫水;冬季可用 60°C~70°C熱水和麵,蓋上溼布,放置在比較暖和的地方。

2、發麵酸鹼度的檢測:

麵糰發酵以後,必須對入適量鹼液,揉勻。可用以下方法來檢測其酸鹼度:

(1)拍。用手拍麵糰,如果聽到“嘭嘭”聲,說明酸鹼度合適;如果聽到“空空”聲,說明鹼放少了;如果發出“叭嗒,叭嗒”的聲音,說明鹼放多了。

(2)看。切開面團來看,如剖面有分佈均勻的芝麻粒大小的孔,說明鹼放得合適;如出現的孔小,呈細長條形,麵糰顏色發黃,說明鹼放多了;如出現不均勻的大孔,麵糰顏色發暗,說明鹼放少了。

(3)嗅。扒開面團嗅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味,說明鹼放多了;如只聞到麵糰的香味,說明鹼放得正合適。

(4)抓。手抓麵糰,如麵糰發沉,無彈性,說明鹼放多了;如不發粘,也不發沉,而且有一定彈性,說明鹼放得正好。

(5)嘗。將揉好鹼液的麵糰揪下一丁點兒放入口中嘗味,如有酸味說明鹼放少了;如有鹼澀味,說明鹼放多了;如果覺得有甜味,就是鹼放得合適。

3、發酵箱醒發的溫度範圍,一般控制在35-38度,(丹麥類除外),溫度太高,麵糰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麵糰的醒發不均勻,到致麵包成品內部組織不一致,有的地方顆粒好,有的地方卻很粗。同時,過高的溫度回使麵糰表皮的水分蒸發過度,過快,而造成表面結皮,而溫度太低,醒發時間過長,會造成內部顆粒粗。2、通常醒發溼度為80-85%左右,溼度太大,烤出面包顏色深,表皮韌性過大,出現氣泡,影響外觀及食用質量,溼度太小,麵糰易結皮,表皮失去了彈性,影響麵包進爐膨脹且表皮色淺,欠缺光澤,有許多斑點。(但85%溼度並未到100%結水珠之程度),而是一種類似濃縮的感覺。

4、醒法時間,是以達到成品的80%-90%為準,通常是60-90分鐘,醒發過度,麵包內部組織不好,顆粒粗,表皮呆白,味道不正常(太酸)、存放時間減短,如果是用新靡的麵粉則麵糰體積會在烤爐內收縮。醒發不足,麵包體積小,頂部形成一層蓋,表皮呈紅褐色,邊皮有燃焦現象。而每個品種麵包的正確醒發時間,只能通過實際試驗來確定。





北方姑娘嘗美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用手蘸水淋在麵糰上,每次不要蘸太多水,然後用拳頭使勁壓麵糰,來回這樣多次。

其次,要使勁揉麵團,若麵糰依舊很硬,則可重複上述工序,然後再不停的揉,直到你需要的軟硬度為止,就是醒面了,所謂“醒”其實就是把和好的麵糰放置2~3個小時即可。

太硬的話加水不停地揉,剛加會很多水根麵糊一樣,揉開就好了。不要放太久。還有面越放越軟,太硬的話肯定不容易發。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家常菜教程小周


不可以的,溼度開大隻能使麵糰表面變黏


小蝦米美食


基本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