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隊長”:把廣州“市一”精神帶到荊州“市一”

2月11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俊成為廣東省支援荊州第二批醫療隊一員,擔任廣州醫療隊隊長,開始了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救援任務,並主動要求進入重症病房和ICU工作。他用科學診治結合心理干預,“人文行醫”一個多月間,讓該院新冠肺炎患者總數從200餘人降至60餘人,更把廣州“市一”的精神帶到荊州“市一”,帶教當地醫生提升診療水平。這位“廣州隊長”近日當選“廣州好人”。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馳援日記》提供精神力量

“今天的隔離病房有200多個病人,下午又要從荊州胸科醫院轉來10個重症病人,而我們只有40個醫生,任務還挺重的。早上8點半進入隔離病房,帶4個醫生查房,查完20個病人,我就腦子發脹、呼吸困難了,眼前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今天是在荊州市一感染科重症病房工作第五天。早上去清潔區穿防護服,清潔區的何老師一看到就笑呵呵的說:‘劉老師,今天給你們廣州支援的老師準備的都是精挑細選的防護服和N95口罩,放心穿,放心戴!’好東西都不吝嗇給客人和朋友,是湖北魚米之鄉的老傳統。

——以上是劉俊在2月15日、17日《馳援日記》中平淡而真實的講述。《馳援日記》傳閱甚廣,為不少人提供戰“疫”的精神力量。

響應廣東省醫療隊總指揮部署,廣東省醫療隊全面接管荊州市第一人民重症病區和ICU,集中收治荊州市下屬區市的危重症患者,併成立新的重症病區和ICU。起初,不斷有患者從ICU、普通病區轉到重症病區,重症病區病人總數最高時達65人。床位不夠,劉俊和當地同事馬上增擴一個病區。

在重症病區,劉俊對每一個重症患者承諾:“每天我都會來看你們,每天我都會來跟你們聊天。”

工作繁重,他卻對每個病人如數家珍——新冠肺炎合併腸梗阻的老爺子昨晚終於解出大便了;同一個病房的一對中年夫妻胸部CT基本吸收好轉,夫妻倆相視一笑,把手牽在一起用力的舉起來;74歲上高流量氧療的危重型患者看到我們進來查房說:你們先聽我說,我腦殼兒沒有昨天那麼疼了,我是不是好了可以出院了;32歲的那位小夥子從入院就沒有過笑臉,今天見到我們笑了,他知道昨天覆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轉陰了;王伯出院了、張先生好轉了、張姨轉普通病房了……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一線帶教荊州醫生,攜手成長戰“疫”

即使再忙再累,劉俊每天八點半準時帶著一線醫生去查房,查看重症患者情況,隨後在隔離病房外的辦公室跟荊州醫生討論病歷。

在劉俊看來,看CT、分析檢查結果和調整治療方案無疑是最費體力和精力的工作。有援藏經歷的他,明白基層醫生對知識的渴望。這次來到荊州,他也不忘帶教荊州醫生,講解影像學檢驗結果和分析病情。在這個團隊裡,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和當地醫生一起不停地總結診療方案,通過不斷地總結摸索,希望來獲得抗擊疫情更好的治療方法。

進入疫情“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劉俊一般白班10個小時值班,夜班14小時值班,任務負荷重,持續時間長。作為一名黨員,劉俊時刻時刻戴著黨徽,累了,就和衣睡在隔離病房隔壁的辦公室,“全力以赴,雖然辛苦,但很值得,有信仰就不覺疲憊。”

“广州队长”:把广州“市一”精神带到荆州“市一”

“最費體力和精力的工作部分就是看CT,檢查結果和調整治療方案,邊看邊提出自己的意見,講解影像學檢驗結果和分析病情。這也許和我曾經援藏的經歷有關。無論哪裡的青年醫生,對醫學知識的渴求和認真學習態度讓我一直記得這份感動。

“中午下班,跟我查房的荊州醫生加我微信,專門說了聲感謝。這裡的一線醫生15天一輪,今天又換了幾個新醫生,我估計是我天天準時查房,在隔離病房講病例講治療方案,讓一線醫生感覺親切和安心吧。我暗想,把廣州‘市一’的精神帶到荊州‘市一’,要繼續堅持做下去。”劉俊講述道。

除了精神,留下的還有成績。劉俊在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工作一個多月以來,該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總數由200餘人降至60餘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道嵐 通訊員 穗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道嵐 通訊員 穗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