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牽動各行各業,不少行業受到致命打擊。

在這當中,餐飲行業慘遭“暴擊”。中國烹協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春節7天,餐飲業零售額損失達5000億元,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包括西貝在內,不少全國餐飲品牌創始人已在網絡上發聲求救。

武漢,素有美食之城之稱。然而,作為此次肺炎疫情重點地區,卻鮮少看到武漢餐飲企業公開求救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回顧一位武漢餐飲老闆近1個月的手寫戰疫日記,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隱憂

熊飛是武漢柏年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及聯合創始人。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柏年豐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總部位於武漢的多元化餐飲企業。目前,公司旗下6個子品牌在漢門店數總計13家,在武漢的餐飲企業中,屬中小型規模。

往年春節這段時間,都是熊飛和夥伴們最忙的日子。武漢人“好吃”,對於一年一度的團年飯更是講究,去餐館吃頓團年飯是不少家庭過年的大事,許多大型宴會餐廳直到正月初八都人流如梭。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位於京漢大道的老八門湖北菜,名稱取自老京漢鐵路途經武漢的玉帶門、便門、居仁門、由義門、循禮門、大智門、通濟門、起義門等八個門的合稱,從店名到菜品都透著濃濃的湖北味。成立才2年多,老八門已成為柏年豐團年飯預定最火爆的店,今年共預定出185桌團年飯。

臘月開始,公司上上下下都在為春節備貨忙碌,這一點看上去與往年並無不同。據統計,13家柏年豐門店共備貨價值超過100萬元。

不過,柏年豐的老顧客們還是能察覺到一些不尋常。12月底,門店全時段進行燻醋消毒,所有的員工都戴上了口罩,每張桌子上都配備了醫用酒精。

這釋放了一種信號,畢竟,餐飲業對傳染病的反應是極為敏感的。就在此前不久,已有媒體報道,武漢的部分醫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熊飛說,從2007年進入餐飲行業以來,確保食品安全是他在經營中最重視的事情。之所以能如此未雨綢繆,與他17年前曾親歷非典有關。

2003年,熊飛即將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準備和朋友開個KTV,母親支持他創業,把下崗買斷的2萬元全給了他,結果KTV裝修好後幾個月都沒生意,他的第一次創業以完敗告終,這段慘痛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於是,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熊飛獨自去了趟華南海鮮市場,想自己“摸摸情況”。他感覺,情況比自己想象的稍好一些。於是,愛好書法的他回家後就寫了“穩住”二字給合夥人打氣。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不過,公司還是在當天緊急啟動了應急舉措,具體做法是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財務費用,加大現金儲備。

“一旦疫情大面積擴散,將對生意產生巨大影響。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先做這些。”當天的日記中,熊飛這樣寫道。

閉店

1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是南方人的小年。截至此時,武漢累計報告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病例有45例,死亡2例。

這天,柏年豐請書法家丁一鶴先生題字“年年有餘”,又請93歲的中國年畫非遺傳人楊洛書老人制版拓色,製作成100份年禮,全部送給當天就餐的顧客。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熊飛也在這天寫下一幅字——“武漢無恙”。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此時的武漢,餐飲人該如何預案,我們是該停業休息,還是該繼續營業?”這些問題不停在熊飛腦海裡打轉。

疑問很快有了答案。

兩天後,鍾南山院士宣佈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熊飛徹夜未眠,他明白,餐飲的寒冬可能真的要來了。但他依然存有一絲僥倖,“年飯對中國人還是很重要的,只希望不會有大的影響”。

第二天一早,門店退單的消息卻陸續傳來。隨著確診人數的快速增加,武漢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柏年豐也成立應急小組,制定“應急辦法”和“衛生管理方案”。除此前採取的措施外,公司又給每位員工採購了21個口罩以及消毒洗手液。

“我整晚都在祈禱,病毒可控、不要退單、員工無恙”,熊飛說。

然而,事與願違。1月22日,武漢餐飲企業接到湖北省餐協的通知,要求預定的團年飯均無條件退款,各餐飲企業平日繁忙的訂餐電話成了退訂熱線。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這也是柏年豐所有門店營業的最後一天。前一天,柏年豐位於商場內的門店業績同比下滑了90%。儘管有的商場仍要求商戶不能閉店,但為了員工安全考慮,柏年豐還是堅決關了門。

“其實,決定閉店時心裡沒有任何底氣,我想也許要靠賣房子來熬過這個嚴冬了。”熊飛說。

戰疫

1月24日,是中國的農曆除夕。

熊飛的“編外志願者”生活也從這一天開始。

前一晚,他一直因憂慮未來無法入眠,虧損已成定局,他感受到員工的恐慌,卻不知該如何安撫。

這時,他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上海朋友發佈的捐贈消息,又想到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急缺各種醫用物資,突然意識到,與其惶惶不安,不如做點什麼。

熊飛一邊聯繫醫院詢問需求,一面對接上海的捐贈方。當天,5000個N95口罩和200個護目鏡從上海發往武漢,此後,他又對接了多批防護物資來漢。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不過,在熊飛看來,這些都只是舉手之勞。如果真的要算為疫情防控所盡的綿薄之力,還要從柏年豐給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愛心餐說起。

正月初三,有朋友在群裡發了一線醫生吃泡麵、乾糧的圖片,熊飛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和合夥人商量,決定打開一家門店的廚房,組織留在武漢的員工復工,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愛心餐。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此前被退單的年飯食材正好派上用場。1月28日,柏年豐首批愛心餐送達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

“吃上熱飯,太開心了”,這天晚上,熊飛收到這樣一條信息,發信的是武漢市第七醫院的醫生。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善意和愛心有了落地的回報,這讓我們更有使命感。一定繼續做豐富有營養的餐食給他們,希望能早日結束‘戰鬥’。”他在日記中如是祈願。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截至目前,柏年豐先後為武漢市七醫院、水果湖社區醫院、勞動街社區醫院、協和醫院、陝西援漢醫護人員提供了5500份愛心餐。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僅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是絕對不夠的”,熊飛表示,提供愛心餐的義舉也得到了許多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支持。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據瞭解,柏年豐的儲備食材用完後,有企業得知後主動伸出援手,例如美國泰森食品捐助了150件雞肉,湖北鑫龍吉國際物流、新疆瑞源乳業捐助了橄欖油、牛奶等食材,此外,湖北省烹飪也援助了大量蔬菜、水果、調料,“大家共同為打贏這場戰役在努力著”。

活著

1月底,西貝筱面村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西貝因此次疫情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即使貸款、勒緊褲腰帶也只能撐3個月。在發出“求救”的一個星期後,西貝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

此後,又有老鄉雞、眉州東坡等多家企業負責人在受訪時發出“求救”信號。

然而,截至目前,卻鮮少聽到武漢以及湖北餐飲企業的“求救”。

作為局內人,熊飛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他認為,身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不論餐飲企業規模大小,受到的都是致命衝擊,而企業不約而同選擇“禁聲”,是因為眼下大家都擔負著比憂慮個體未來更重要的事情。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據他所知,在武漢,大量的餐飲企業正忙於為醫護人員、方艙醫院的病人提供餐食。

據媒體報道,截至1月27日,武漢就有59家餐飲企業為戰疫一線提供餐飲供應服務。目前,有的餐飲企業為方艙醫院日均供餐達數萬份。

熊飛表示,在戰疫期間,餐飲企業要做好供應,面臨許多難題,例如確保食材供應、員工安全、餐品運送安全等,都主要依靠企業自己完成。

以柏年豐為例,目前使用的食材中有65%的為自採,其餘來自捐贈。不論是受捐還是自採,運輸問題都需自行解決。2月4日,為了從蔡甸拖回一批受捐食材,熊飛不停聯繫專業運輸車輛未果,最後找了四臺出租車才拖到光谷的冷庫。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而最讓餐飲企業掛心的,還是目前堅守一線的在崗員工的安全。

除了敦促員工做好防護,柏年豐還為他們購買了特殊保險。每天上午10點半,直到看到所有員工在公司群裡回覆“健康”後,熊飛才能鬆口氣。

那麼,待疫情結束之時,柏年豐這樣的餐飲企業還能活下去嗎?熊飛坦言,這個問題,他幾乎每天都會想。

他初略算了筆賬:每月門店房租支出40萬元,人工支出70萬元,繳稅5萬元,社保及工傷保險2.6萬。不算過年備菜損失的30萬,以及愛心餐的投入,閉店期間,每天睜開眼,就有接近4萬元“飛了”。

餐飲企業越大損失也越大。“據我所知,武漢幾家大型宴會餐廳春節備貨都在500萬以上。”熊飛說。

2月14日下午,柏年豐在網上開了春節後第一次店長會議,有員工憂慮企業面臨的現狀和未來,合夥人聽後感動地哭了出來。

到熊飛說話時,他表了個態,“我們有一口飯吃,大家就有一口飯吃,只要人在,團隊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東山再起。”

“保住團隊”,這是在疫情發生後,熊飛思考最多的一句話。他坦言,當初決定做愛心餐,還有一點“私心”,那就是不管寒冬還要多久,如果企業想要活下去,核心團隊一定不能散,“我要站出來,讓他們看到‘老闆還在,老闆不怕。’”

這種舉動確實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他感覺到,在這場戰役中,企業的凝聚力沒有散。

疫情風暴中一位武漢餐飲老闆的戰疫日記

“餐飲企業想要活下去,肯定離不開政策的扶持”,熊飛覺得,對餐飲企業來說,扶持政策的發力點應該是幫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並創造利潤。不過,具體需要哪些扶持,還應等到武漢全面戰勝肺炎疫情後再認真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