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的英国女婿咋就“硬核”不起来

1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上海的英国籍女婿,辗转几国回到上海后拒绝集中隔离,当地防控人员“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招”:让他的丈母娘和妻子、孩子暂时离家,把房子留给他独自居住。于是,英国籍女婿“如愿以偿”。

是集中隔离点有风险吗?这真没听说过。是担心生活不便吗?都是成年人了,真不相信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

但任凭丈母娘、妻子以及工作人员反复劝说,依然不为所动,宁可“牺牲”三人也要成全自己,包括2个月大的孩子都要为他的“洋人爹”让步,这个英国女婿真是“自我主义”“利己主义”的高手。

难道就只有这一种“妙招”吗?肯定不是。

前不久,一名不服管理的澳籍“跑步女”爆红网络,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依法注销其工作类居留许可并限期离境。

都是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却一个被“硬核”,一个被“如愿以偿”。同因不同果,难道只因为一个是华人,一个是英国人?

2

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妙招”,究竟是外界的赞赏还是自封的名头。

媒体又说,这一“暖心关怀”之举“让国外返沪居民动容”。嗯,的确够动容的,因为,这世上有一种动容叫做自己觉得别人动容。

而对外“讨好式”做法就能展示并表达出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了?那倒未必。说不定,有些外国人天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一切毫无原则毫无底线的“礼遇”都是理所当然;与这种越来越强的优越感相伴随的,则是对对方的不屑一顾和贪得无厌。

用不着你的时候是大爷,踩你一脚;用得着你的时候说点好话,捞取好处;事成之后过河拆桥,恩将仇报。有些人是如此,有些国家也是如此。比如现在,有几个求助中国的国家不正遵循着这样的套路吗?

疫情当下,有一种大国担当叫“中国支援”,因为中国人胸怀宽广、仁义厚道。

但前提是,必须确保中国及中国人民的自身利益,不能置本国人民的安全健康于不顾。

3

曾经,湖北和武汉是新冠病毒疫情的重灾区;而今,英国在“多数免疫”的放纵政策下也在朝着重灾区的方向发展。

不过,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对疫情的防控措施科学有效,目前湖北已经连续几天出现了“零增长”;而在英国,每日新增数百例,目前累计近6000例,其中死亡近300例。

此外,意大利、伊朗、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疫情局势也不容乐观。

所以,有华人回国“避难”,也有外国人来华“躲灾”。

这带来的结果是,截止到3月22日,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53例。

严防疫情“倒灌”,严控输入型病例,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重点工作。须将“硬核”防控进行到底,否则,稍有不慎,所有人的努力或将前功尽弃。

可惜的是,有些平时说一不二的工作人员对国人处处“硬核”,对本地区本小区人员处处“硬核”,一旦面对外国人就丝毫“硬”不起来。

可恨的是,有些地区有些人对湖北人、武汉人避之不及甚至公开歧视,对来自疫情隐患较大国家的外籍人员却相当“人性化”。

难怪有人怒怼,假如把回到上海的英国籍女婿换成湖北籍女婿,或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忍不住反问一句:这到底是人性泛滥,还是人性缺失,还是人性双标?

4

同在地球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既反对封闭主义,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不会也不应忘记,旧中国主权沦丧,受尽西方列强的欺辱。如今,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早已无需再看人眉眼寄人篱下。

我们拥抱所有的友好与尊重,但绝不低三下四抱人家大腿;我们尝试互惠互利共进共赢,但绝不卑躬屈膝舔人家脚趾。

不来中国,你想干嘛是你的自由;到了中国,不管哪国的国籍,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法治社会,人人平等,没有特权。

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人民有骨气,国家才硬气。

而那种唯唯诺诺、曲意逢迎、崇洋媚外、卖辱求荣的奴相,终究会成为他人的笑谈,更会成为历史的笑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