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太倉是江河湖海匯聚之地,春日裡的那口鮮滋味讓人回味與牽掛;

江河湖海味的歷史上許多文人食客寫下留世佳作的靈感來源;

太倉有什麼美食呢?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這一期就和大志一起探索太倉舌尖上的美味。

  • 雙鳳肥羊大面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是成為地方上的冬令特產名吃,以酥、濃、香、肥著稱;

  • 長江四鮮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太倉地處長江入海口,江海交匯之處,魚類品種甚多,較為著名的有合稱為“長江四鮮”的銀魚、刀魚、鮰魚、鰣魚。

  • 太倉牛踏扁毛豆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毛豆是黃豆青莢時的稱呼太倉毛豆較有特色的有四種:

大水白、大蒜黃、八月王、牛踏扁。

  • 太倉芋艿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雙鳳芋艿,又名紫梗芋艿,簡稱水芋,亦稱香子芋;

歷史上分佈於太倉市雙鳳、祈毛一帶,其特點是形狀腰圓,皮黑毛多,紫芽紫梗,肉色白淨,軟滑香美,酥而不膩,為蔬菜中之佳品;

用其製作的“桂花糖芋艿”更是風味獨特,令人唾涎欲滴。,也是中秋節上海、蘇州等地的節日傳統。

  • 長江銀魚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古稱“膾殘魚” 此魚形細長,身透明,體光滑,長約一指;

喜棲息於近海的長江口,正規名字叫間銀魚,當地人眾稱“麵杖魚”,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

銀魚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特殊風味,特別是產卵前的銀魚最豐美,除鮮食外,多 數曬乾外銷,商品名為“燕幹”。

  • 太倉餅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太倉餅,又名酥油燒餅、太倉酥餅,是太倉當地很有名氣的傳統風味小吃,有鹹香味和鹹甜味兩種;

是用上好的麵粉、豬油、蔥花、鹼液及各種配料製作,烤爐中烘烤而成,剛出爐的太師餅呈金黃色,香味誘人;

後來人們又創新出清素油太師餅、雙色芝麻太師餅、蓮蓉太師餅、麻蓉太師餅等。

  • 雙鳳爊雞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相傳一些有名的美食家,口味極刁,一般食品很難得到他們的讚譽,沒想到兩人品嚐雙鳳爊雞後,被其香嫩鮮酥的肉質、芳香撲鼻的滷汁、不硬不爛的上口、不濃不淡的口味所征服,一時食慾大振,讚不絕口。

  • 芋艿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芋艿(yù nǎi )簡稱“芋”,俗稱“芋頭”,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葉卵形,葉柄長而肥大,花黃綠色;

地下有肉質球莖,富含澱粉,可供食用;

芋艿是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的特產,新毛香籽芋是著名地方品種,以其香味純、質地糯、品質優的特色,深受上海、浙江和江蘇等國內市場的歡迎;

芋艿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燒、炒、燴均可,最常見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後蘸糖吃;

芋艿燒肉或將芋艿切成丁塊,與玉米摻在一起煮粥;

應注意的是,芋艿含較多澱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滯氣之弊,生食有微毒。

  • 桂花雞頭肉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雞頭肉主要用作甜食,以其為主要原料製作的桂花雞頭肉湯清甜糯,桂花香郁,雞頭肉顆顆潔白似珍珠,是蘇州著名的筵席甜菜。

  • 太倉肉鬆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太倉肉鬆”,名氣很大,婦孺皆知;

佐早餐,充冷盤,平頭百姓的飯桌上司空見慣,那如絲如絮的肉鬆抿入口中,競不用牙齒幫忙,就漸漸溶化在嘴裡,一種鹹中帶甜的特有鮮味,在齒頰間久久留存;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特點:

黃色,絨絲長,滋味鮮美,清香可口,肉質乾燥,便於攜帶保存,最宜嬰兒、病人、老年人食用。

  • 豬油米花糖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豬油米花糖是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鎮的特產;

光緒年間(1900年)沙溪開設了“鼎盛祥”糕餅店,產品以桃片、麻糕、酒釀餅、肉餃為主;

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啟發下,獨創了豬油米花糖,並且成為太倉一絕,後來成了太倉人探親訪友的送禮佳品,其後,沙溪也有做米花糖的糕餅店,如紫陽館等,但其口味還是以“鼎盛祥”為最佳。

  • 雙鳳羊肉面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雙鳳羊肉面(又稱: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以酥、濃、香、肥著稱;

相傳一百多年前,有個姓孟的師傅在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雙鳳古鎮西市梢開了一個麵館,因其重烹肉、善熬湯、精製面,使得“雙鳳孟家羊肉面”名聲在外,遠近皆知,成為地方上的冬令特產名吃;

雙鳳羊肉面所以在眾多的羊肉面中脫穎而出,有其一套秘傳:

首先是選購山羊品種,店家講究選購體大皮薄肉嫩的“太倉山羊”,以閹割的公羊與剛成年雌羊為上選,第二,講究宰殺,必反覆洗淨;

第三,鍋底置盤去殼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鍋;

鍋之四周滿塞白蘿蔔,以除羶味;

第四,宰殺後將肉分檔下鍋,肉質較老的置下層,肉質嫩者置上層,然後再加佐料,文火燜煮;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其麵湯用烹羊原湯熬製,要熬得濃而不濁、油而不膩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稱“跳面”,

其特點是麵條細、柔、滑、韌,入水便熟,久煮不爛,口感極好。   

雙鳳羊肉面選擇的太倉山羊食百草而長,不像豬、雞、鴨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飼料,因此被譽為“綠色食品”,加之,在品嚐雙鳳羊肉面的同時,還能欣賞、感受“羊文化”的獨特內涵,故深受顧客青睞。

  • 毛板青蠶豆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太倉毛板青蠶豆系江蘇省著名農特產品,為蠶豆品種中的上品,產於太倉市毛家市(今新毛鄉)周圍十里之內,當地稱為“宣公豆”;

後毛家市漸盛,外地客商均赴毛家市採購,遂以“毛板青”聞名;

上海老城隍廟五香豆即以毛板青為原料,遠銷南洋各地,聲譽極佳,毛板青的特點是色青粒大,板子寬闊,尾有凹痕,肉色白淨,味鮮而糯,易酥不膩,百粒重130克――135克,比一般品種高20克左右,並含有多種營養成份,為蔬菜食品中的佳品。

  • 鮰魚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鮰魚乃長江四鮮之一,屬無鱗魚類,在長江魚類資源中一向被視為珍貴魚種,其肉質細膩味美,鮮嫩不腥,無肌間刺,兼具鰣魚之味河豚之鮮,一般長江無鱗魚種與之無與倫比的;

鮰魚體態粗長,腹部膨隆,尾巴側扁,出水的鮰魚身段緋紅,魚肚雪白,猶同白雲中暈染著淺淺紅霞,十分嬌美,大多無鱗魚膽固醇含量較高,而鮰魚卻極低,與牛肉含量不相上下,春暖花開和仲秋鎖寒之季,鮰魚體碩膘肥,是品嚐鮰魚的最佳時節;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鮰魚有春鮰秋鮰之分,一般以春季鮰魚味道最佳。秋季鮰魚亦甚豐腴肥美,肉白如脂,有鮮、嫩、滑、爽、糯等特色,味道也好,鮰魚入烹,視其大小,既可整條烹調,又可加工成塊條片丁等烹用,整條烹飪最宜清蒸,與鰣魚刀魚一樣做法,味道也不失其色。有位美食家吃了清蒸長江鮰魚後,曰:鰣魚刀魚味美而刺多,河豚味鮮而有毒,而鮰魚兼有河豚之美味、鰣魚刀魚之鮮嫩,無倆魚之缺陷,可謂上品名菜也;

鮰魚除了魚色嬌美和肉質鮮嫩外,其吻部更是有著異常的之美味,有人說鮰魚的精華全在於鮰魚的吻部軟肉,就像螃蟹裡蟹黃一樣,春鮰的吻部軟肉十分發達,有犴鼻猩唇之肥糯,也有河蟹鰣魚之鮮嫩,用白湯加清煮,汁如乳,味鮮香,質滑潤,食之肥美可口、軟嫩相彰,實是難得的珍饌;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鮰魚的鰾也特別肥厚,可以鮮用,乾製後即為名貴的鮰魚肚,名菜“蟹黃燴魚肚”中的魚肚就是用鮰魚肚做成的;

“舌尖上的美味”——太倉

鮰魚的做法甚多,有白汁鮰魚、紅燒鮰魚、粉蒸鮰魚、清氽鮰魚、清蒸鮰魚、燴鮰魚片等,淮揚名菜白汁鮰魚是酒樓裡比較常見的一種,選1000克左右春鮰主料,配以春筍燜制而成,成菜後菜品素雅色白清爽、鮰魚軟糯肥潤、筍嫩如豆腐腦,湯濃汁厚粘唇,味道清香鮮美,堪稱名品佳餚。

以上就是大志為您推薦的太倉的特色小吃,如果您有什麼好吃的推薦,可以給大志留言或私信;

喜歡大志的點贊,轉發加關注,每日更新,帶你們去吃遍祖國的美味,關注大志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