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這是一篇來自測測諮詢師“叄葉羽”的文章)


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它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

——羅家倫


人會迷茫、會失落、會困擾、會混亂……塔羅給予我們建議和意見後又能怎樣?我們是選擇接受?還是繼續尋找想要的答案?不同的塔羅體系,對於塔羅牌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解釋,那麼,我們究竟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塔羅?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在透視系統塔羅中,人們往往將塔羅認作一面幫助自己的鏡子,並且,在逐漸延伸與發展體系的同時,成功將系統塔羅與直覺塔羅進行了區分和比較,從而形成了如下圖所示的解牌流程: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不難發現,這種解牌流程其實是將人的心理活動具象化體現在所抽的塔羅牌面當中,進而輔助人們進行解讀。


所以,在大多數的系統化塔羅學習中,我們往往被強調牌義與邏輯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將塔羅認為是一種工具、一種死物,而真正具有靈性的應該是人類本身,塔羅可以幫助我們得到靈性的提升,但卻不應該是牽著我們鼻子走的那根“韁繩”。

但作為一名塔羅師,我們有時會遇到這種狀況——明明牌面不錯,最後客戶和我們反饋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翻車”。


這種矛盾又是怎樣產生的?


可以肯定的是,面對同一個問題,專業實力過硬的塔羅師大多不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


一名合格的塔羅師並不是鐵口直斷“是”、“否”、“好”、“壞”即可,而是應當引導提問者通過改變自身,從而助其獲得進步。就像測測星座平臺的運營理念一樣,一名優秀的塔羅師也應當學會如何“指引人類走向美好幸福生活”。


但由於不同的塔羅師個人風格不同,引導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同時所有的塔羅師在學習過程中都被反覆教導,不應過多幹涉他人的自主選擇權力,這便會引出下一個矛盾:人的惰性


其實,一次有效的塔羅諮詢,應該從提問開始,至努力改變現狀結束,正如下圖所示: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但是,指引並不是“吃現成的”,塔羅也好,塔羅師也好,都只不過是我們人生航線上遇到的一座燈塔、一個路標、一位嚮導,究竟要不要做、該怎樣做,決定權在我們自身,他人無權置喙。


“反正我的塔羅師告訴過我,他會主動來找我的,所以我只需要原地等待就好了,他如果不來,就是塔羅師不專業。”


“反正我的塔羅師告訴過我,這件事即便我努力了,成功率也不大,所以我還不如早早放棄,省得浪費時間。”


“反正我的塔羅師告訴過我……”


曾經有個學員對塔羅非常感興趣,她對塔羅的熱情異常高漲,當我告訴她,塔羅學習應當在實踐當中積累經驗時,她卻反饋給我這樣一個令我哭笑不得的問題——“老師,我今天抽了一副牌,出門前我是應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我不太會解”。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惰性,往往是導致一切失敗的核心原因。


當我們身處困境不知所措,我們可以藉助塔羅在黑暗中找到一條出路,但我們永遠不能過分依賴他人,喪失了自我。


正因如此,最好的塔羅諮詢,往往是那些看似負面,但通過塔羅師的理性解讀,為提問者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同時提問者腳踏實地努力實踐,知難而進,最終得償所願。


最差的塔羅諮詢,則是那些牌面一片大好,在解讀時,塔羅師輕鬆應對,提問者洋洋自得,諮詢結束後提問者甚至將此事拋諸腦後,最後終於在怠惰當中,把好的等壞,把壞的等涼。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這幅圖大家還能記得起來嗎?沒錯,這就是初中“折磨”了我們一學期的凸透鏡成像原理。凸透鏡的成像,與其自身的焦距、物距、像距密不可分。


當然,我並不是在給大家複習物理知識,而是要幫助大家理解,在塔羅解讀過程當中,我們自身應該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才能讓我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與其說,塔羅是一面鏡子,倒不如說,人,是一面透鏡。


塔羅師的理性解讀與正確引導,就像是凸透鏡成像系統中的“物”一般,而未來又有時會是“實像”,有時又會是“虛像”,難道作為一名諮詢者,我們就無法控制,只能任其擺佈?


答案是否定的。


無法改變的是過去,難以改變的是現狀,但未來卻掌握在自己手中。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焦距”,讓自己不再好高騖遠、讓自己更加腳踏實地、讓自己充滿自信,當我們自身的“焦距”與塔羅師的“物距”重疊時,我們將不再被未來的虛虛實實所困擾。


於是,我們發現了,塔羅師的解讀,也許就像螢火一樣貌不驚人,但我們卻能夠把它通過自身的透射,延展成一束明亮的平行光線。它是我們心理活動的具象展現,也是我們點亮未來的希望之光。


同時,作為塔羅師,我們也必須在精進專業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諮商”,使提問者更願意主動與我們接近,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最好的心理對話是讓人展現他/她的世界,而非“訴說”。訴說只是心理療愈的起點,單純停留在訴說之上,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情感宣洩”,一名優秀的塔羅師,也應當適時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通過共情的方式,快速與提問者建立療愈關係。


我們要為他人的八卦、隱私進行保密,我們要在諮詢過程中始終以當事人為重心,在保證自己中立客官的角度上為提問者提出方向性改進方法。


學會傾聽只是第一步,在交談過程中我們應該是溫暖的、友善的,對他人的信息反饋我們應該是有反應的,對他人的問題是有興趣的。以真誠與尊重為基石,以同理心與接納度為高層建築,為提問者構築起一座心靈的庇護所


面對感情關係中的恐慌與猜疑,作為一名塔羅師,與其幫助提問者進行一些“窺探他人隱私”類諮詢,比如回答“他現在在做什麼?”、“他有沒有想我?”、“他不回我信息是不是因為他和其他人在一起?”等問題,還不如幫助我們的當事人儘可能分析其產生此種情緒的細節和來源。


我們不應該成為“情感私人神秘學偵探”,而應該協助他們承認現實的複雜性,才能夠幫助他們擺脫無盡的仇恨與自責,找到問題的出口。


直麵人生,直面生活中的物質、情感、慾望、人際、病痛、結合與分離,才能夠幫助提問者獲得更好的心理狀態,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結語:

作為提問者,我們無法強迫塔羅師對我們“投其所好”,但我們可以向現實靠攏,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作為塔羅師,我們無法選擇客戶的三觀、性格,但我們可以不斷精進自身,贏得他人的信賴,幫助他人衝破霧霾。


在每一段塔羅諮詢當中,塔羅師也好,客戶也好,本身都是“透鏡”,如何把控自身,從而讓彼此達到共贏,將會是我們永遠的課題。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更多有趣的塔羅、占星學知識與技巧,將在之後的文章中為大家一一送上,我是測測塔羅師、古典占星師、心理諮詢師叄葉羽,我們下期再見~


塔羅小課堂—掌控“透鏡”,抵達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