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即高歌失即休”—羅隱的自遣與勸世

《自遣》—唐·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羅隱,字昭諫,餘杭(今浙江餘杭)人,唐末詩人。原名橫,因為十次科舉全部落榜,作詩自嘲“可能俱是不如人”,後改名隱。之所以取名“隱”,是因為科舉失敗給羅隱心裡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使得他思想上心灰意冷,逐漸萌生了歸隱避世的想法。

然而,這種消極的情緒只是一時的宣洩,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政治上的建功立業。唐僖宗,光啟年間,羅隱進入鎮海軍節度使錢謬的幕府,後升官至節度判官、給事中等職。其詩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因此少數作品能流傳於民間。

“得即高歌失即休”—羅隱的自遣與勸世

解詩

自遣:自我排遣、安慰。羅隱仕途坎坷,十次考取進士不中,政治上的失意難免使得他產生消極頹廢的情緒,這種情緒積聚日久憤懣難抒,只能作《自遣》自我排解。

這首詩充分反映了詩人身為封建知識分子的人生觀,然而,這種思想性格有它軟弱消極的一面,容易對讀者產生消極的影響,這些我們都應該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這首詩除了消極避世的負面情緒之外,也有值得肯定的樂觀勸世的積極一面,特別是詩人將兩種情緒融於一體的獨特藝術表現手法,不容忽視。

得意時高歌一曲失意時不必悲傷,多愁多恨有害無益要保持樂觀。

今日有酒今日儘管喝個一醉方休,明日的憂愁明日裡再去憂愁吧!


“得即高歌失即休”—羅隱的自遣與勸世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得意的時候放聲高歌,失意的時候也不必悲傷,多愁多恨又能怎麼樣?只能是有害無益,既然如此,何不放鬆心情,保持樂觀的態度。詩的首句“得即高歌失即休”用一種半是自遣,半是勸世的口吻,說出了世事無常,不必患得患失。“高歌”,得意時高興的情態,給人生動具體而又形象化的感受。次句“多愁多恨亦悠悠”是自遣與勸世意味的具體深化,同時又多了一些無奈的情緒,“多愁多恨”又能怎樣,無非是徒增煩惱!“亦悠悠”,不盡的,悠閒的心情。既然如此,不如放鬆心情,保持樂觀的心態。


“得即高歌失即休”—羅隱的自遣與勸世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今日有酒今日儘管一醉方休,明日的憂愁明日再去憂愁吧!“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最為世人熟知,歷來為人傳誦,千年來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特別是文人墨客,但凡不如意借酒澆愁時,無不要吟上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然而,世人對於這一句的理解多半停留在“及時行樂”“得過且過”的意境,而詩人卻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給讀者描繪了一個遲暮之年,放歌縱酒的孤獨狂士形象。

這憂愁的狂士正是詩人自己,而詩人的憂愁是社稷之憂,家國之愁,當這種憂愁在腐敗黑暗的社會中無法解決時,詩人只能用一種自遣的方式安慰自己,勸慰世人。讓人在這兩句詩裡感受到一種悲涼、激憤又無奈的心情。這種既富有個性化又包含普遍性的情感,具有典型意義。


“得即高歌失即休”—羅隱的自遣與勸世

這首詩除開藝術表現的成功之外,還有用字詞重迭,語意反覆推進,達成情感上重迭變化的特點。淺顯易懂的口語化語言更使得此詩廣為傳誦,流傳千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