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zyl961955197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緬甸政府完全收復果敢只是時間的問題了,之所以會有果敢沒有被緬甸收復的困擾,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彭家聲領導下的果敢同盟軍這類人的存在,但是這支阻礙緬軍收復果敢的軍隊真的還能在以後繼續阻礙嗎?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自打在2017年中國農業銀行正式凍結了果敢同盟軍的賬戶,並且拒絕接受任意向果敢的捐款,其實就基本暗示了什麼東西了。

之前之所以果敢緬軍制約不住,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割據果敢的彭家聲這類人,在當年解放戰爭中潰敗的國民黨軍官手底下接受過相當系統的軍事的教育,這就直接讓果敢軍隊擁有可以媲美國民黨軍隊的實力,針對於那些極為不靠譜且戰術素養極為低下的緬軍,果敢軍完全可以吊打。

尤其是在雙方武器距離還沒有那麼大的時候,緬軍雖然佔有人數優勢,但完全得不到什麼好果子吃,經常性的被果敢軍打得抱頭鼠竄,等到後來緬軍裝備更新換代之後,雙方這才開始有來有回,但總的來說,緬軍依舊沒有什麼像模像樣的戰果,最後不得不寄希望於招安部分果敢同盟軍。


果敢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畢竟這塊地方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的土司控制,當地大部分的人都是血脈正統的漢族人(明代末年大量漢族人口跟隨永曆皇帝逃到果敢),這就和緬甸的族群顯得格格不入,難免會有較大的民族矛盾,且又因為果敢人大都繼續使用漢字和中文,這又與緬甸的文化相沖突,所以這就造成了果敢地區長期動盪不安。

上文提到的彭家聲作為果敢同盟軍的精神領袖,多次領導針對於緬軍的突然襲擊,且很有戰果,但是比較而言,雖然果敢同盟軍在戰場上打得有聲有色,可緬甸比果敢體量要大多了,無論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想要磨死果敢同盟軍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緬軍這幾年開竅了,直接通過內部瓦解的方式,策反了果敢同盟軍的其他人,使得相當數目的果敢同盟軍成功被緬軍招安,而彭家聲只得隱居起來遙控果敢局勢,在果敢,人口不過堪堪三十來萬,不論從什麼樣的角度,緬甸要是在局勢穩定下來後將這三十萬人徹底消化,難度並不大。

彭家聲隱居後的遙控果敢同盟軍的殘部針對已經進駐果敢的緬甸軍隊打游擊,不過緬軍也並不是沒有防範,早在收編大量果敢同盟軍之後,緬甸就已經開始注重修復和民眾之間的民族歧視和打壓關係了,並且在接管果敢軍事後,在果敢多處要地設置軍事駐紮點,這對於殘餘的果敢同盟軍來說,無異於一場看不到未來的戰爭。



其實如果說到底,果敢地區之所以曾經與緬甸離心離德,主要原因自然還是那完全不一樣的文化和民族的問題,由此而生的同盟軍只是一個外在表現,只要緬甸政府認識到這一點,然後針對性的修正那些曾經的民族歧視和種族打壓政策,那麼果敢同盟軍這麼一股孤軍,他們一旦失去民眾的土壤,很快就會缺失補給且人員補充極為困難。

追根溯源,果敢同盟軍一開始時是屬於緬共的割據武裝,他們在緬共滅亡之後,這才活動在果敢地區,如果緬甸政府持續招安,配合相應民族文化政策,緬甸的收復果敢的目標將會變得觸手可及,畢竟果敢這個地區的人口也只不過三十來萬,要想在控制這塊地區之後把這三十來萬人口,難度係數確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