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的運用油畫筆觸?

半城煙沙斷橋雪


筆觸也叫肌理,是油畫的專用術語,是指畫筆在畫布上運行後形成的痕跡。主要作用是體現油畫畫面的質感和體積感,表現光影的虛實關係,造成一種生動的氣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油畫中的筆觸跟國畫中的筆墨,書法中的線條,都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在藝術審美上有兩個顯著目的,既能塑造造型,又能體現畫家的精神氣質。

(拉斐爾·菲娜麗娜的肖像)

一個優秀的油畫家,往往能把筆觸玩得出神入化,把個人情感、個性和氣質統統凝聚到畫面中,給觀者奉獻出美輪美奐的造型藝術,帶來強烈震撼。

不過,油畫開始重視筆觸,才是17世紀50年代以後開始的,從油畫誕生的13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結束的17世紀初期,這長達200多年的時間裡,油畫家基本上沒有筆觸的概念。

(雷諾阿·手拿雛菊的姑娘)

因此,我們都會看到,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等大師的油畫,整體風格看起來中規中矩,細膩柔和,又有充滿機械、理性、冷靜的特點,而缺乏藝術家強烈的個性,是因為畫家採用纖細的畫筆來平塗顏料,把筆觸的作用,以及獨特的審美價值沒有釋放出來。

(魯本斯·豎起十字架)

到17世紀“巴洛克”時期,油畫家才逐漸意識到筆觸的作用,因此,就對筆觸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其中,最有成就的油畫家是德國畫家魯本斯。

魯本斯的油畫,從筆觸到色彩,都充滿了強烈個性,是因為他在畫面造型的框架內,充分發揮了筆觸的獨立審美價值,整個筆觸看起來粗獷、激盪、跳躍,如同刷字刷上去一樣,給觀者酣暢淋漓的感覺。

(戈雅·陽傘)

自巴洛克之後,以戈雅、籍裡柯、德拉克洛瓦為首浪漫主義,又一次成功發掘了筆觸的作用,讓筆觸在展現情感的層面跨出了一大步。

到印象派之後,筆觸的作用和審美價值,可以說達到了高峰,如雷諾阿、梵高、塞尚等大師,筆觸在他們眼中,完全是抒情的工具,心中的喜怒哀樂完全可以用不同的筆觸表現出來。

(梵高·麥田和柏樹)

要合理運用筆觸,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準備畫什麼類型的畫?表達怎樣的趣味和情感?在動筆之前,心裡一定要有腹稿,才可以用準確的筆觸展現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動筆之前是混沌狀態,心裡沒有概念,肯定會表現出失敗的筆觸。

一般來說,筆觸的輕重緩急和薄厚變化,既遵循表現對象的物理特質,又遵循畫家本人的情感趣味,只要把握好這兩點,完全能畫出滿意的筆觸。


鴻鵠迎罡


在一幅完整的油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色彩,可以看到不同形狀的人與物,之所以用“不同形狀”來表述,那是因為油畫的風格太多了,不同風格下的人物特徵都是不一樣的,別忘了,油畫中還可以看到筆觸,那麼在油畫創作中,如何合理的運用油畫筆觸呢?


合理的運用油畫筆觸

油畫的筆觸是什麼?簡單理解就是畫筆留下的痕跡,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神秘,就好比“腳印或手印”,筆觸有深淺厚薄,這都是由色彩的多少,創作時用筆的力度輕重快慢來決定,油畫是以色彩為載體,又是用色彩代表著一切情緒,筆觸又和色彩有關,

之前我們會疑惑,在超寫實主義油畫中,是否還有筆觸痕跡呢?從畫作的表象來看,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筆觸,因為畫面太光滑了啊,都是細膩的光影,沒有粗糙的色彩,就好比一張攝影照片一樣,沒有所謂的筆觸可言,其實,任何風格的油畫,都是有筆觸的,因為都是用畫筆創作嘛,



要合理的運用油畫筆觸,就要控制好情感的變化起伏,什麼意思呢?一幅油畫作品除了表象之外,是有情感的,作品的情感也就是創作者用色彩表達出來的情感,而筆觸在色彩之中,筆觸又是傳遞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沒有筆觸的話,作品就是“印刷品”


一位優秀的畫家在創作油畫的過程中,自身情感是隨著作品的創意風格而起伏變化,自然而然,用筆的力度也就不一樣,為的就是突顯出筆觸的變化,筆觸有變化,作品人物的情感才會生動形象,或者也可以把筆觸理解成人的“血脈”,也就是說,一幅油畫作品並不是全部都是筆觸痕跡,主要是色彩。要注意的是,背景與主體的筆觸也是不一樣的。


詩夜城主


筆觸是指書畫、文章等的筆法和格調;畫筆接觸畫面形成的線條、色彩和圖像。油畫的筆觸是油畫中運筆的痕跡。

一、畫家運筆藉助顏料的厚薄對比、調合劑的濃淡變化、落筆的輕重力度、運筆的快慢節奏及點染的氣韻感覺,體現對象質感、量感、體積感和光影虛實的描繪能力。

二、筆觸與物象表面貼切吻合,造成很強的真實感。另外,筆觸也和線條有某種相同的涵義,不同的筆觸感覺有不同的表情特徵,成為畫家性格、情趣、藝術秉賦的自然流露,表現為畫家的藝術風格和個性特徵。

三、筆觸指作畫過程中畫筆接觸畫面時所留下的痕跡。筆觸雖為一種技術因素,但也傳達出畫家藝術個性和風格。當畫家拿起筆開始畫畫時,人們會看到他用畫筆調和一些顏料,然後塗抹在畫布上,這樣畫面上會留下一些筆觸,筆觸會按照一定的原則或是邏輯關係組合在一起,最後畫面會出現一些形狀或形象,整個過程中他會一直重複這個動作。


黃智637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筆觸不僅與技法有關,與畫家的情感、個性,甚至是感悟都有割不斷的關係。因而,在繪畫過程中,只有善於總結各種筆觸在畫面上的效果,才能更好地進行綜合運用。想要合理地運用好筆觸,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掌握好筆觸的方向。筆觸的方向可以幫助建立結構,也可以獲取觀賞者的注意力,但不能用來深入塑造。

第二、注意運用筆觸的色溫和細節。運用越來越小的筆觸,鬆動地深入細節,鬆動意味著不畫確定性很強的筆觸。用筆觸的色溫來創建結構,比如一座山體的結構。

第三、筆觸的水平與垂直運用。水平的筆觸畫平的事物,豎著的筆觸來畫彎的事物,所以對於畫一棵樹來說,外輪廓用豎著的筆觸,內部一定是用平的筆觸。

第四、筆觸的使用技巧。下筆的時候,不要刮擦,用筆輕緩地把顏色放置於畫面上,向一個方向運筆把顏色放下,返回一筆可以把顏色拽起來。

第五、筆觸在遠近景中的使用。遠處的天空筆觸通常是橫著的,近處的筆觸與遠處的天空形成一定角度。通常,遠景用橫著的筆觸,中景用斜著的筆觸,近景用豎直的筆觸。橫向的筆觸更加容易反應光感。印象派的外光繪畫多采用揉、搓、塗、抹、拽等筆觸。


南楓希


四個字,骨法用筆。

根據所畫對象的特點特徵去運用不同的筆觸,不要為了尋求不同而用不同的筆觸,會有炫技的嫌疑。


遇見流行色


筆觸作為一種形式很少有人談到它的功能意義,不同的畫家在描繪同一個物象會用不同的筆觸,同一個畫家在不同心境、不同時期也會產生不同的筆觸。不同的筆觸也會成為辨別畫家作品的手段,在這裡筆觸所依附的繪畫作品的審美功用被主動提升。從風格學的角度分析筆觸不同的運用方式和風格之間的邏輯關係,從19世紀末葉開始,西方油畫的筆觸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每個畫家都強調個性和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情緒表現、潛意識、反敘事成為基本傾向。表現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是主要的風格樣式.筆觸在特定的情景下確實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心態或一種文化,並把它作為可以信賴的依據,一個畫家的筆觸就是他所具有的獨特簽名。筆觸不僅僅是繪畫意義上的筆觸,我們還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東西,筆觸是畫面中最具靈性的因素,同時把筆觸作為符號進行了形式論證。在油畫領域,他們盡力在二維平面上表現二維空間的感覺,並使其中的人物和動物栩栩如生,筆觸的運用被許多畫家所側重但都是為其它造型元素尤其是透視和空間的追求所遮蓋。盛期文藝復興的畫家萊奧納多·達芬奇則對解剖、明暗之法更有研究,作品中筆觸是兒乎不顯露出的,畫面各部分顏料層厚薄比較一致,運筆力度均勻,為了追求人物和背景在明暗上的自然融合。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畫就是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和法國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畫,美術作品是人類生活的形象記錄。原始人制作美術作品決不可能是有意識的藝術活動,也不可能有明確的審美意念,完全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儘管如此,原始人還是在某種朦朧的審美意識驅使下,出於人類藝術創造的本能和敏感,找到了表達目的的合適手段,把自己的理想通過對客觀事物形象的把握和結合而傳達《受傷的野牛》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馬》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了出來。他們作畫都是為了生存的實用。人們在看到畫時談論最多的話題是所看到的形象,其次是色彩、構圖、只有很專業的人才會研究筆觸的存在,筆觸的含義,是指畫家在作畫中運用媒介運動所留下的痕跡。從圖像學角度說,筆觸是造型元素的一個方面,是某一藝術作品的可辨的式樣或特徵。畫家運筆通過顏料的厚薄、媒介劑的多少、落筆的輕重、力度的大小、運筆的快慢等等因素的處理,從而體現對象質感、量感、體積感和光影虛實的描繪能力。筆觸與物象表面貼切吻合,會造成很強的空間感和質感。不同的筆觸感覺也會成為畫家性格、修養、《逃亡埃及》喬託才情的顯現,表現為畫家的藝術風格和個性特徵。筆觸作為繪畫的起點也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體現繪畫的功能,一方面體現自身的價值取向。 筆觸為何、何為筆觸,通過筆觸使顏料的性質改變,從而達到從物質到精神的轉換。人們看到一幅油畫時應該是看到一些顏料被塗抹在畫布上,顏料總是以筆觸的形態出現,顏料本身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加,只不過顏料的存在方式有所變化,使用之前以物質的方式存在,使用之後以一種新的秩序分佈在畫布上。我們既可以看到形式也可以看到內容。畫筆和顏料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使用後油畫筆觸組合方式使你會忘掉筆觸和顏料的存在。筆觸作為客觀人為事物必然有實施行為的主體,主體的行為則是在心理支配下產生各種動作,這些其實繪畫行為的產生是滯後現象,在開始繪畫之前畫家己經具備相應感覺和思維,併產生一定的審美願望或傾向,而人與客觀世界物象之間的主客體關係的處理尤為重要,所謂對物象之認識,實際是物以其象—而不是物的全部本質—訴諸人的感官,因此象只是物的局部本質的呈現,即象為物之象,物亦為象之物,這就形成了象於物之間的差異及其關係。

  油畫為西方傳統的藝術形式,中國人畫油畫首先就是要學習,作為中國人畫油畫對材料語言的理解和使用肯定會區別於西方畫家,中國人身上所特有的東方審美意象和心理體驗以及東方人體味人與自然的世界觀會重新詮釋油畫藝術,而有著深厚文化滋養的中國油畫家會用新的角度解釋物象世界。因此,關於油畫筆觸的研究也是在充分借鑑西方油畫的基礎之上, 更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對中國畫筆觸的研究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