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安南位於今天越南的北部,古時候被稱為交趾國,到宋朝的時候被稱為安南。眾所周知,我國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最強大的國家,與周邊國家往來密切,有四海來朝的景象。時間撥回到宋朝滅亡元朝建立這個時間段,強大的元朝和安南國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兩國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從元憲宗八年也就是1258年到元朝滅亡至正二十八年,兩國交往長達112年,那麼在不同歷史時期,兩國交往的主流旋律又是什麼?

我們將從不同方面來觀察這段歷史,在此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宋朝和安南之間的關係,畢竟元朝取宋朝而代之,元朝對安南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會和宋朝對安南的政策有所關聯。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從十三世紀中葉起,安南李朝開始衰微,在朝廷中擔任殿前指揮使的陳守度勢力日益發展,慢慢獨攬大權。後來他的侄子因為叔叔的關係成為李朝駙馬,繼承了叔叔的影響力。宋理宗寶慶元年即公元1225年,陳守度的侄子建立陳朝。陳朝建立後,與宋朝保持藩屬關係。它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對中國有很強的依賴性,安南向宋朝朝貢,宋朝給安南國王冊封。後來蒙古,也就是元朝的前身勢力日益壯大,安南開始向蒙古進貢。元朝建立後,正式開始了元朝和安南之間的交往。

一、兩國之間的衝突:元朝三次進攻安南

蒙古吞併金朝和宋朝後聲勢浩大,面對周邊小國咄咄逼人,希望他們臣服,安南自然不能倖免。元憲宗七年即1257年八九月間,元朝派使者勸說安南國王歸附,安南面對元朝使者的蠻橫無理,非但沒有妥協,反而監禁使者,著手開戰,第一次衝突爆發了。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蒙軍在兀良合臺的率領下駐紮在交趾北邊,由於使者未歸決定採取軍事行動。蒙軍一路沿著紅河入侵安南,攻勢凌厲,安南軍抵擋不住攻擊退守袈蘆河。蒙軍依仗優勢兵力繼續攻擊,安南軍退守首都。等到蒙軍攻入安南首都才發現安南軍早已撤出。由於氣候炎熱,蒙古軍並不適應,只能班師回朝,安南軍趁機反攻,蒙軍受到嚴重損失撤回雲南。

第二次衝突發生於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到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蒙軍由脫歡率領,從荊湖出發出兵安南。這一次雙方都準備充分,安南動員全國百姓抵抗蒙軍的侵略,蒙軍總結上次失敗的教訓,戰前安排了許多南方的兵將。戰爭初期蒙軍節節勝利,後來由於長期作戰,後備不足,反而安南佔據地利後來居上,蒙軍再次北撤。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第三次衝突發生在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到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這一次蒙軍由脫歡率領,準備更加充分,甚至還準備了水軍。但是由於種種因素還是失敗了。至此,元朝三次征討安南宣佈結束。

元朝三次征討安南,各有原因,第一次是因為使者問題,第二次是因為安南南邊的已經歸附的占城出現"既服且叛"事件,第三次是因為南宋遺民問題。安南在元朝看來是個小國,當時在位的忽必烈又有徵服東南亞的志向,安南首當其衝。結果卻屢遭失敗,由此可見,侵略戰爭是必然會失敗的。

對於元朝來講,三次征伐安南反映了元朝對外擴張的政策。它初期通過對外擴張奪取了中原地區,並且不斷用兵征服周邊威服四海。但這也導致了它疏於內治,導致國家國力漸弱,最終退出中原地區。一味的用兵只會損耗國力,從長久來看,發展才是硬道理。

二、兩國之間的短暫和平:安南內附元朝

對安南的第一次戰爭結束後,忽必烈再次派使者出使安南要它內附。雖說安南第一次戰爭勝利了,但是安南的實力終究太小,無法與蒙古抗衡,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南宋朝廷自顧不暇,安南只好屈服。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安南內附元朝後,忽必烈並未要求其一切按照元朝的制度來辦,而是允許它沿用原有的模式。當然這種自由並不是完全開放的,元朝採取了幾條措施來保證其內附。

第一,元朝設立達魯花赤。達魯花赤是蒙元時期的一種官職,原意為鎮壓者,其職守為監治或鎮守,由皇帝親自指派。有記載說"

達魯花赤,掌錢辦事之長官"。也就是說達魯花赤所在之處,便是當地機構的掌握大權的一把手,他的職責是監督地方政權。元朝在各行省、路、州、府普遍設立這一官職,一般由蒙古人擔任用於監控。

忽必烈在安南設立達魯花赤,就是認定安南屬於被征服的地區之一。安南對於此事是接受的態度。元史《安南傳》記載:"二十三年,光遣楊安養上表三通,其一進獻方物,其二免所秀才工匠人,其三願請訥刺丁為本國之達魯花赤。"安南為保證其獨立性和穩定,才決定接受。

第二,元朝向安南提出"六事"要求,據元史記載為"一,君長親朝;二,子弟入質;三,編民數;四,出軍役;五,輸納稅賦;六,仍達魯花赤統治之。"這六條,損害了安南的國家利益,為第二次戰爭埋下了伏筆。此後安南向元朝提出罷免達魯花赤的要求,並拒絕"六事"要求,兩國關係頗為緊張,引發了兩次戰爭。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雖說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兩國的問題,但是元朝變本加厲,不斷損害安南國家利益,才有了後兩次的戰爭。安南始終以低調的方式對待元朝,以應付元朝和平入版圖的計劃,而且安南依附三十年,恪守進貢一職,大大超過原來三年一貢的計劃,元朝在此期間提出上述兩條措施,還要借兵借糧攻打占城,怎能不激起反抗?短暫的和平背後是長期的隱忍不發。忽必烈征服東南的雄心壯志與安南之間產生了衝突,短暫的和平背後隱藏的是戰爭危機。

可以說忽必烈在位的三十多年,元朝和安南的關係是戰爭與和平共存,但總結起來是不平等的國家關係。

三、兩國之間的摩擦:邊界領土鬥爭

安南與元朝在雲南和廣西結界。州縣有:歸化江路、古州、仙州、定邊、萬涯等,因此,兩國雖說處於和平時期,但不可避免會有許多領土爭端問題出現。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關於疆界問題,早在公元1272年,元朝就派兀良合臺來問銅柱舊界,陳聖宗命員外郎來此和他劃分疆界,由於年久此事作罷。當元陳宗即位的時候,安南國曾經許諾歸還之前侵佔的土地,後也是一紙空文。

當仁宗在位的時候,安南國軍隊曾藉口仇殺深入"兩江"。元史記載:"仁宗皇慶二年正月,交趾軍三萬餘眾,馬軍二千餘騎,犯鎮安州雲洞,殺掠居民"。此事引起元朝的重視,朝廷派官員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但是安南早有打算,同類的事情仍有發生,侵佔土地安南樂此不疲。元朝對於安南的侵佔問題,多次派人前去探查,但是每次安南都會一如既往的派人與之分辨。可以說,安南與元朝交往的一百多年,這種摩擦時有不斷,但是並不能夠完全完美的解決,只是停留在地區層面,事態沒有擴大。

此外,元朝早期由於連年征戰,廣東群盜並起,這些人聚眾造反,聲勢浩大。這之中最為浩大的就是黃聖許,他被元軍擊敗後逃入安南。那麼安南什麼態度呢?非但沒有阻止,反而支持包庇黃聖許,包庇元朝民族分裂分子,干涉元朝內政。

由於有安南的外援,黃聖許之亂持續了三十多年,最終通過招安的方式才得以解決。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無論是領土爭端還是包庇內亂。兩國之間在沒有戰爭的一百多年裡並不是真正的相安無事,而是摩擦不斷。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家層面的交往,摩擦是可以預見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四、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經濟文化大交流

中國文化在世界上一直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史學界認為,越南最初的歷史和文化屬於"中國的文化圈"。元朝和安南三次交惡,陳氏王朝採取封鎖政策,阻礙元朝商人的貿易活動,但是兩國的經濟交流並未因此終中斷。兩國的文化交流在元代有很大發展,安南的醫學、藝術、宗教都要受到元朝的影響,比如安南的藝術形式和元朝頗為接近。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在經濟方面,兩國主要進行貿易往來。安南地處東南亞,"地產沙金、白金、鉛、象牙、翠毛等",元朝商人在邊境和其進行貿易輸送到內地。同時將絲綢、紙、銅鐵等物品輸送到安南。當時兩國不僅在陸地交易,同時在海上也有貿易往來。雖然安南朝廷阻撓,但是以朝貢形式的官方貿易卻一直持續。陳朝進貢當地特產,元朝也回賜元朝物產。

在文化方面,元朝的語言文字作為官方語言傳入安南,同時安南的姓氏及帝王的年號、廟號也是從元朝學習過去的。此外,印刷術、音樂戲劇、曆法也是元朝傳過去的,對安南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國古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談談元朝與安南的關係

結語

細數元朝和安南一百多年的交往史,和平是兩國交往的主旋律,戰爭也只是發生在元朝的初期,時間並不長。雖說經常有摩擦,但是並不影響兩國的友好關係。在政治層面上,兩國有衝突、有博弈。在經濟文化層面上,兩國友好往來,促進了兩國的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不可磨滅的是安南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元朝傳過去的。元朝的文化深深影響著安南,並綿延至今。雖說兩國政治立場不同,但是文化相通。從經濟上來說,安南的發展得益於元朝,元朝地大物博,才使得安南的物資得以傾銷出去,換取日常所需。

可以說元朝和安南的交往史,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遇見的。和平與衝突是兩大主題,但是和平永遠是主要的。和平才有發展,國家才能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