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文/圖 劉娜娜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3月14日晚,

小區村莊不再限制出入;

3月15日晨,

像出籠的小鳥一樣,飛向馬投澗。

杏花正熾,

迎接我們這群興奮的遊人。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對於杏花的認識,起源於這句感性的詩。

除此以外,倒沒有太多印象。

總覺得,這是一種很鄉土的花兒,

甚至因為果子的實用主義功效,

而減少了對它的浪漫的認可。

總覺得,杏花遠不如桃花、梨花那麼深入基因,

沒有那麼強烈的文化象徵。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這實在只是我個人的一種很膚淺的偏見,

謬誤流傳數十年。

直到,在馬投澗,被滿天滿地滿眼的杏花驚豔,

才意識到自己一錯再錯……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這是一片貢杏採摘園。

馬投澗以小米、香油和貢杏聞名,

杏子據說從明朝就是貢品,

山崗溝岸、田間地頭、農戶家院遍種杏樹。

杏花,自然成為盛景。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周圍還是一片荒蕪,

只有這杏花開得妖嬈,開得嬌俏,開得奔放,開得熱烈。

它們彷彿不是開在樹幹上,不是開在枝頭上,

它們就那麼不管不顧、不依不饒地開呀開呀開呀,

開得滿地滿地滿眼滿園。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它們開得很不真切,

天那麼藍,它們好像開到了天上;

土那麼肥,它們好像開到了土裡;

風那麼疾,它們好像開到了風裡。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你看吧!

你看哪!

天的藍裡,開著杏花,

一枝,兩枝,三枝,千千萬萬枝;

地的黃裡,開著杏花,

身處中原,卻想到了廣袤的西北。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乍暖還寒的風,吹開了杏花。

或許也可以說,杏花把春風開得少了凜冽,

杏花把春風開得又柔又暖,

杏花把春風開得盪漾嫵媚。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嗡嗡嚶嚶,如果不是成群的蜂兒,

我會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

蜂兒在花團上忙碌,採摘著它們的幸福。

我們在田野上雀躍,驚訝著我們的欣喜。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借圖,同遊者攝

有一個瞬間,我忽然覺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甚至不如一隻蜜蜂有見識。

蜜蜂能識別雄花雌花,能識別桃李杏櫻海棠薔薇,

還能識別很多很多其它不同種類的花,

可是人卻做不到。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借圖,同遊者攝

風裡裹著花香,

也夾雜著農家肥的氣息。

味道並不刺鼻,

有汗味,有腥味,有臭味,有煙味,有土味,

聞上去,覺得很踏實。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這是一片丘陵地帶,

太行的餘脈在不遠處隱隱可見。

可惜沒有春水,

略顯貧瘠,少了生趣。

如果再有一灣綠水,倒映著藍天,倒映著杏花,

不知會吸引多少人流連忘返。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該回去了,杏園的主人擺手,

目送我們踏上歸程。

隔著車窗,看那農人身後無邊無際的杏花燦爛,

想到他夜夜可以傾聽花開的聲音,

日日可以面對生命的大盛放大荒蕪,

竟不由羨慕起他來!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回程的路上,扭頭回望——

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田野!

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黃昏!

【美文+美圖】一枝杏花,開在馬投澗的藍天

【說明】

1、為最大限度保持原貌,所有圖片均未做處理,黑色邊框是旋轉後系統所加。
2、除標明借圖外,其它圖片均系作者所攝。
作者】

劉娜娜,娜樣經典,娜樣純粹,

創造能讓你想起我的字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