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引言

西歐中世紀,從時間角度出發——公元476年至公元1500年;從歷史事件出發——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大航海時代來臨,迎來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而縱觀整個被黑暗貫穿的中世紀曆程,由封建莊園的瓦解而帶動起來的西歐城市興起、農業的發展,以至於後期為了適應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出現的一種新興的教育機構——城市學校的建立等等,都彷彿是一盞盞火光微弱的燈,為行走在中世紀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希望,指明前行的道路。

公元10世紀,也就是西歐中世紀中期,西歐諸國舊的城邦開始興起,同時許多新城也在不斷建立。由此,西歐城市崛起正式拉開序幕。從11世紀開始,法國北部城市佛蘭德斯通過繁榮的商品貿易,更是一舉成為中世紀西歐的經濟中心之一。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佛蘭德斯城邦標誌

長期以來,有許多學者將中世紀描繪成“不曾沐浴的千年”、“黑暗的時代”,但是,西歐中世紀盛期城市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促進了商業興盛,引起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變化,推動歐洲結束了隔絕局面。

回顧中世紀盛期前夕的西歐,由於歐洲政治趨向穩定,糧食增產、人口激增、商業交往頻繁、文化活動加強——所有這些預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因而說中世紀盛期城市文化產生的原因不是偶然的,其具有深刻背景,包括了經濟、階級、思想、對外交往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莊園經濟的瓦解喚醒了西歐中世紀商業的發展

現代的西歐,廣義上指出東歐以外的歐洲國家。而在中世紀的歷史研究中,習慣上把除東歐、北歐以外的地區稱為西歐,即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低地國家。這些國家中的絕大部分地區受到了羅馬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日耳曼化,因而封建化程度雖然不高,但在封建制度上比較類似。羅安時代,通過意大利和高盧的聯繫而繁榮與地中海沿岸的西歐各國商業,從地域經濟上來說是一體化的。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公元十一,世紀西歐經濟復興,城市一派繁榮景象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西歐商業雖然得以保持,特別是地中海沿岸,依然十分繁榮。但是隨著封建化程度的不斷髮展——查理·馬特的采邑改革、又經丕平和查理曼的不斷完善,采邑製成為制度,社會經濟形態和生產關係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再加上外部軍隊對其發動的侵略戰爭,西歐脆弱的商業經濟急劇衰落。如果按照亨利·皮朗的話來說就是“從商業的特性與專門意義上來看”,中世紀早期的西歐處於沒有商業的境地。喬治·杜比也說:“在900年時,城鎮幾乎完全從歐洲大陸上消失,而商業活動事實上等於零。”

要想深入探究中世紀西歐早期商業的衰落原因,就不得不提到“莊園經濟”,湯普遜曾說過:“莊園制度的性質與範圍,是理解中世紀經濟社會史的關鍵。”莊園經濟是以農業為本質基礎的。中世紀的經濟生活,主要是有關自然經濟和土地佔有的事情以及有關土地上農民所負擔的義務。莊園經濟是西歐經濟組織中的基本組成成分,莊園經濟的變遷,往往極大地影響著西歐。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中世紀歐洲鄉村

一般來說,莊園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西歐莊園中,尤其是規模較大的莊園中,生產和生活的自給率是驚人的,其內部生產的產品一應俱全。但也正是這種自給自足,切斷了地區間的經濟聯繫,大大壓縮了商業發展的空間。

沒有衰落,復興也就無從談起。既然中世紀西歐早期商業的衰落與莊園經濟有著重要的關聯,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中期商品經濟與城市的崛起,莊園經濟在其中也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1世紀開始,西歐和北歐的農業已經出現了採用風力、水力、重犁等農業生產工具,此後三個世紀,農業飛速發展。

羅伯特·S·洛佩茲曾指出:“人口增長是農業進步的原動力,而農業進步則是商業革命產生的先決條件。”只要農民的勞動僅限於為了滿足自己和莊園主的基本生活需要,那麼他們在社會中其他方面活動就減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可以說商業革命產生於莊園。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封建下的莊園生活

同時,封建制度的普及,貴族階層為同王權對抗加強自己的力量,不賭不把自己的土地層層分封,結果就是小地主階級不斷擴大,而莊園主的力量被不斷削弱。此時莊園主為了獲得更多的貨幣收入,在加大稅收的同時選擇出售莊園的產品。最終,一度阻礙商品經濟發展的莊園經濟在歷史大潮的推動下間接成為了推動商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西歐的中心——佛蘭德斯

公元1000年以後,特別是在12、13世紀,西歐城市的復興是公認的事實。12世紀晚期的西歐大約有400萬城市居民,據估計,14世紀早期,很多大城市的達到數萬,其中威尼斯、佛羅倫薩、巴勒莫、巴黎等城市的人口超過10萬,還有星羅棋佈的中小城市和城鎮。中世紀中後期,商業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北海和波羅的海組成的三大區域性國際貿易貿易圈,英國和西班牙賴於向大陸出售羊毛,佛蘭德斯則長於毛織業,法國善於釀造葡萄酒,而意大利則樂於提供貿易運輸服務,由此以往,西歐各國的商業聯繫愈加緊密。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中世紀西使用重犁進行農業勞作

作為深受喜怒無常的的海洋性氣候影響的地區,佛蘭德斯的天氣可謂善變。冬季通常是寒冷、乾燥和枯澀的,夏天則溫和可人,降水也較豐富。大風天氣常年是少不了的,這裡的地形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山川聳立和地形起伏,風就在這裡一往無前了。

作為毛紡織業的產業中心,到中世紀興盛時期,佛蘭德斯成為了歐洲的工商業中心,出現了伊珀爾、布魯日和根特等城市。站在如今的角度介紹佛蘭德斯,是一個複雜的任務。說起佛蘭德斯地區的歷史,如果要用簡短的一句話來描述就是——它是帝國鬥爭、聯姻和宗教戰爭的產物。中世紀,佛蘭德斯地區一度存在數個封建國家,在最後一任伯爵去世以後,人們把這一塊領地整體上通過其鮮明的地貌特徵命名為為“勃艮第低地”,現在荷蘭“低地之國”的稱謂也是由此而來。

從行政區劃上來看,佛蘭德斯不能算是一個國家,甚至不是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而是橫跨幾個國家的地區。作為整個西歐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佛蘭德斯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捷、城市集中、人口密度非常大,同時又集中了多個國際性組織的總部,可謂是整個歐洲的首都。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溫和多雨的佛蘭德斯

佛蘭德斯地區延伸至三個國家——首先是法國,與佛蘭德斯地區和佛拉芒文化相關的是法蘭西本土最北端的部分,這個地區位於法國的“北部加萊海峽大區”,佛蘭德斯佔此區面積約5%。然後是荷蘭,佛蘭德斯佔據了這個國家的西部。位於以上兩個國家之間的是比利時,比利時的國土在人文、地理上部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兩個地區的人民雖然共同居住在一個國家中,但是由於分屬不同的民族、不同起源、不同語言和不同的文化,總是爭吵不休。當然,從廣義上看,整個比利時都可以劃歸佛蘭德斯地區。

雖然有關城市興起的原因在史學界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但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中世紀城市復興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重新和農業分離,社會分工打破了自然經濟的藩籬,使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起來,由此又形成了新的城市。以佛蘭德斯為例,由於地形平坦開闊,利於建城;河流縱橫,交通便捷;人口密度大,勞動力充足,一些商人和手工業者在此定居下來,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並進行經濟交往。由此以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終於形成了不同規模的城市。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佛蘭德斯地理位置圖

由城市興起而產生的市民階層又為鼎盛時期城市文化的產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城市運動,比任何其他中世紀運動更明顯地標誌著中世紀時代的消失和近代的開端。作為前所未有的一個新社會集團,市民階級的出現標誌著一種新的生產財富的方式開始流行。城市中除了市民外還有城市貴族等,市民間的平等關係在城市中也多有體現。因此,西歐市民身份是一種權利象徵。只有獲得了市民身份才能參加市政活動,出任城市官職,參與到城市管理中去。

三、中世紀城市興盛對文化的深刻影響

公元12世紀,城市的興起引起了中世紀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轉變。在那個時候,城市的發展達到了圓滿的程度——人口的增加,群眾間集團意識的提高,農奴制度的衰退,商業和工業的興起等。因此,城市的興起,論過程,是演進的;論結果,是革命的。長期的聚居、共同的利益和經驗終於在居民中間養成了一種強烈的共同意識。

雖然中世紀西歐經濟基本上仍然停留在農業生產,但城鎮是經濟與文化的催化劑。經濟制度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總是有著相應的制度、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證明其合理性。其次,城市間的交往也會進一步促進盛期城市文化的產生。接近12世紀,歐洲貿易發生了最重要的變化。之前是用原材料交換東方的奢侈品,現在是用手工業品和東方競爭。貿易路線十分發達,有許多貿易中心群聚在佛蘭德斯北部以及南部意大利地區。每個貿易路線都位於城市之間,同時城市生活、貿易顯著特徵也在深深影響著文化的發展。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中世紀西歐商品和貿易路線

大學是中世紀盛期文化重要標誌之一。當然,中世紀城市文化的表現絕不僅僅反映在這一個方面。在商業復興前的西歐,世俗教育幾乎蕩然無存,知識和文化水平普遍落後。可以說,大學的興起是中世紀文化的巨大成就之一。“大學”一詞意思就是指“教師和學生為了討論問題鬆散的在一起的一個集體”。同時也指“行會”,指學生和教師的組織,是求學者與教學者互助合作的組織, 與城市中其他行會,如鞋業行會、屠宰業行會等相比,大學這一行會性質基本相同。那些專門進行學問研究的人們組織起來,這就是大學。

從世紀時,巴黎、牛津、劍橋、波倫亞等地區,大學興起。就其組織和管理方式來講,中世紀大學既無校園,也沒有多少建築,而是一種行會組織。這時的大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管理,具有相當民主的氣氛。同時教師和學生又各有自己的組織。教師有專業行會,學生則組成同鄉會,他們一起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校長, 由校長負責學校的管理。學生行會自己規定規章,管理有關聘用教授並監督他們的工作,決定教學時間等事項,教師行會負責確定和管理選擇學生、制定教學工作範圍、舉行考試和授予學位等項工作。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西歐中世紀的大學

中世紀大學生活雖與現代大學差別很大,但現代大學是中世紀大學直接發展而來的。我們承受了許多中世紀大學的習俗,如正式講授聘書、集體授課方式——這在古代是沒有的——贈授學位、人文學科的概念以及在畢業典禮上身著教士服裝方帽及黑外衣的傳統。

中世紀盛期是西方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大時代,大小石砌的教堂建築數字驚人只就法國而言,中世紀盛期採掘的石料,超過古埃及在它三千年歷史中用於建築金字塔及廟宇的數量。但中世紀建築師的重要成就不在於建築範圍廣闊,而是他們創新的藝術美感。這個時期主要有兩大建築形式:羅馬式盛行於11世紀及12世紀初, 世紀中葉逐漸轉為哥特式。約自1150~1300年代早期,興建了中世紀最出色的哥特式大教堂。可以說,中世紀盛期哥特式是人類在建築實踐中一項最為大膽而富有成果的成就。

以佛蘭德斯為縮影,細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崛起與繁盛

中世紀時期佛蘭德斯地區的建築

總結

中世紀是一個充滿巨大活力的時代,僅僅以偏概全將其概括為“一個漆黑的、魔鬼橫行的野蠻時代”是十分片面的。在那個變革時期,雖然存在種種困難,但文學、藝術、哲學卻有了蓬勃的發展,開出了鮮豔的花朵。實際上,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後不僅逐漸成為經濟、政治中心, 而且也成為文化、教育中心,文人墨客、聖哲大師大多生活在城市之中, 一般都受過城市中學校的教育,城市中的社會環境薰陶著他們的思想,周圍的一切影響著他們的觀念,他們的思想觀念瀰漫於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宗旨中世紀產生的許多光芒四射的東西,造就了一個完整而複雜的文明,給人類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歐洲經濟史》、《中世紀社會經濟史》、《歐羅巴的首善之區:佛蘭德斯》、《歐洲中世紀城市興起再思考》、《西歐中世紀盛期城市文化評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