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窮人想逆襲機會大嗎?

冷暖直知


窮人想翻身總有一條救命稻草,不可能一條也沒有。所以,關鍵的窮人怎麼抓住自己的救命稻草,這其實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有侷限。

如何跳出自己狹小的視角,去考慮好一件事,那就是預料能力。大家覺得對不對,比如大學裡面當學生幹部很重要,如果你之前就瞭解周全,未雨綢繆,那麼當年踏入大學後 主動權就在你手上,而不是任由別人擺佈。

比如社會上某些專業就業前景好,有些專業跟你八字相投。你之前如果瞭解周全,你就能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那麼路就好走的多。

比如某某某跟你關係鬧僵,對方跟你翻臉。如果你之前就察言觀色,早早地看透身邊的人,那麼你就能有所準備,人際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甚至,一個人預料能力強,他可以算計好未來好幾年的事情,該準備的準備,該注意的注意,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坑 。

各位,老天也沒有那麼絕,關鍵是自己能預料。窮人不會算計,那就是把自己的腦袋伸出去給別人砍。

但是這個能力很難擁有,除非你從小訓練。


農村小桃姐


嗯。

難。真的很難。

首先,俺們輸在了起跑線上。

對大多數人來說,努力努力再努力,讀書十二年,能考個二本都很難。而富裕者,子弟已經出洋鍍金了。

其次,圈子很重要。

圈子代表人脈,也代表眼界。譬如大多數人考不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而所接觸的同學與朋友,先天上都有這些共同欠缺。

當老闆誰不想啊?

可惜,大多數人沒有資金,沒有人脈,甚至沒有眼界,更不會有判斷和決斷力。

第三,父母經歷的再重複。

二本畢業又怎麼樣?

多數不過是打工買房結婚,然後,下一代最好的情況依舊不過如父母一樣。

二本如此,更多專科高職畢業能夠找個飯碗就不錯了。生活的巨大壓力,會無情地碾碎你創業的成功可能。

社會變革期會出現一些成功者,然而99%的創業者都只能在低端徘徊與掙扎。

所以,讀書確實很重要。

然而,讀書是要講天賦的,光有汗水也很難改變命運。別說頂尖階層,能成為20%的富裕者之一,都需要很多條件的組合。


四川達州


想要逆襲就要另闢新徑。


人這輩子要逆襲堅決不能幹的事:

1、不可幹賣體力的事。

2、不可幹賣時間賣得很便宜的事。

如果還是按部就班地打工上班,雖然是最確定、最安全的路,同時也是走的人最多的路。


那麼結果就是,在這條擁擠的路上,每個人都只能拿著非常普通的平均回報,構成了金字塔的基底。


人這輩子,要逆襲,就要幹靠腦子賺錢的事,靠吸引人注意力賺錢的事。


現在的很多有錢人都是幹新媒體、互聯網的,也就是用腦子賺錢。

難走的路,從不擁擠。


成功本質上就是一條難走的路,難走的路,也意味著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馬雲也說過類似的話,要做就做難做的事,太容易的事不值得做。

在困難的領域,和你競爭的人很少,基本沒人和你打價格戰,你只要沉下心來研究和嘗試,堅持專注地把這件事做好,掙到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芳心如故


經濟窮的人不可怕,機會多的是,只要有想法敢做,逆襲機會還是有的,抖音上很多網紅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有想法或者一技之長,就能火,火了有粉絲了就能掙錢。就怕思想窮的人,那種人窮是窮一輩子的


攝影師李維平


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明白階層這件事有多重要。但是並不說事情永遠沒法改變,逆襲也是可能的。

女兒在一所私立學校上學。沒多久,就被她同學的背景嚇到了。

爸爸,我那個同學有6個私人家教,連體育也有私教……

爸爸,我有個同學為了從寧波到杭州來的上學路上不浪費時間,家裡買了輛房車,好讓他在車上做作業,每次來回家教在車上給他補習……

我臉上冒出兩條汗線。這是讀書嗎?

富二代麼,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別跟他們學,你只管自己好好唸書。我說。

那些不學習開著豪車撞在樹上的不都是富二代嗎。我暗想。

有一天,我到她寢室,看到一個女孩,穿著校服,滿頭大汗在拖寢室的地板。幹完後很專注地看書學習。我說,這個孩子真棒,你也要向她學習。女兒說,那個就是有6個家教的同學。

我後來慢慢地開始瞭解這些孩子,這些家庭背景優越的孩子常常學習更加努力,特長也更為豐富。他們能早早地看完原版的哈利波特,鋼琴等樂器水平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他們普遍很陽光,待人接物大方,同時樂於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競爭意識更強。

當普通的孩子暑假在電腦前痛痛快快地玩遊戲時,這些孩子的父母帶著他們去參觀劍橋耶魯,告訴他們,這是你未來的目標。

當普通的孩子熱衷於討論誰是校花校草,這些孩子在模擬聯合國辯論,討論什麼是正義。

當普通的孩子的看著《快樂大本營》高興地在沙發上打著滾,這些孩子開始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全球最優秀的大學同學。

我小時候,父母就給我們講一個親戚父母都是農民,孩子卻上了重點大學的故事。最後當然要加一句:讀書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

這個故事我大概聽了十多年。

我不否認逆境成才的故事,但其實這個故事相當片面。你不能一切推給孩子,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才是第一位。

比爾·蓋茨成為首富當然離不開他的律師老爸和銀行家女兒的老媽。他讀的私立學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買了計算機終端設備。1968年,我們大多數孩子還只知道彈弓和泥巴,哪曉得什麼計算機。

前段時間,一個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成為新聞,不過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羨慕的份,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父親還是科技上市公司董事長,那女生從小就在美國參加夏令營,學習編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本電影《新戀愛世紀》。

劇中黎明演一個普通白領Bill,帶著女友劉嘉玲演的Maggie去一家廉價餐飲店吃飯,飯店前排著長長的隊,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屌絲。Bill說,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Maggie冷冷地指著長長的隊伍說,這裡哪一個人不想出人頭地。

窮人的孩子出人頭地太難了。

高度的社會流動性意味著人們可以憑藉個人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家庭的財富和關係取得成功。

然而不幸的是,本世紀初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社會流動性早已經陷入枯竭。社會學家通過研究1970年到90年代末這段時期內,2749對美國父子的收入和職業後,發現社會地位的流動性已經僵化,這段時期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更傾向於維持父母的特權階層或社會弱勢群體的身份。

孩子的身份原來也在“遺傳”。

英國的學者也得出相同的結論。眼下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生上牛津和劍橋的比例是公立中學的13.47倍。從上世紀70年代起,英國政府就想法設法打破這種現象,比如加大對公立中學的投入,學校儘量錄取各種社會背景的學生,然而這些努力全部以失敗告終。

普通人不是不能逆襲,只是機會太小,所以才叫“逆襲”。

現在回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富二代是如何秒殺普通孩子的?(聽起來真實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里奧所對美國12個家庭做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她發現富有家庭和窮人家各自有一套培養孩子的體系。

富爸爸富媽媽們普遍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他們為孩子打聽老師、教練、隊友的情況。

貧窮家庭的孩子大多是和兄弟姐妹或小夥伴在外面愉快地玩耍。有個來自勞動階層的女孩卡蒂,她喜歡唱歌,放學後就到唱詩班唱歌。她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在這方面培養她,他們認為:女兒只是在向別人展示一個“聰明伶俐”的自己,這只是卡蒂吸“引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就錯失了培養孩子突出才能的機會。

美國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這樣歸納道:

富爸爸富媽媽喜歡對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問清楚來龍去脈。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拿出自己的威信,敢和父母頂嘴,能和別人談判,還能質疑成年人。

貧困家庭的父母則相反,他們常會向一些權威人士讓步,他們總是顯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來。

富爸爸富媽媽的教育方式稱為“協同培養”,其目的是積極地“培養並評估一個孩子的才能、觀念和技能”。窮人們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長”的策略。

富人家的孩子早就開始領會到了“權利”的意義。而窮困家庭的小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淡、缺乏信任和拘謹的”。他們不知道怎樣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說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定製自我”。

哦,好吧,趕緊對照一下,差距就在這裡,如果我們能做到,孩子想必是可以逆襲的。

當然了,最後我還是想說,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層,富或者窮,都不該放任孩子隨意發展,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

社會階層雖然僵化,但也未必一層不變。


烏合之眾與鳥獸


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明白階層這件事有多重要。但是並不說事情永遠沒法改變,逆襲也是可能的。1,女兒在一所私立學校上學。沒多久,就被她同學的背景嚇到了。爸爸,我那個同學有6個私人家教,連體育也有私教……爸爸,我有個同學為了從寧波到杭州來的上學路上不浪費時間,家裡買了輛房車,好讓他在車上做作業,每次來回家教在車上給他補習……我臉上冒出兩條汗線。這是讀書嗎?富二代麼,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別跟他們學,你只管自己好好唸書。我說。那些不學習開著豪車撞在樹上的不都是富二代嗎。我暗想。有一天,我到她寢室,看到一個女孩,穿著校服,滿頭大汗在拖寢室的地板。幹完後很專注地看書學習。我說,這個孩子真棒,你也要向她學習。女兒說,那個就是有6個家教的同學。我後來慢慢地開始瞭解這些孩子,這些家庭背景優越的孩子常常學習更加努力,特長也更為豐富。他們能早早地看完原版的哈利波特,鋼琴等樂器水平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他們普遍很陽光,待人接物大方,同時樂於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競爭意識更強。當普通的孩子暑假在電腦前痛痛快快地玩遊戲時,這些孩子的父母帶著他們去參觀劍橋耶魯,告訴他們,這是你未來的目標。當普通的孩子熱衷於討論誰是校花校草,這些孩子在模擬聯合國辯論,討論什麼是正義。當普通的孩子的看著《快樂大本營》高興地在沙發上打著滾,這些孩子開始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全球最優秀的大學同學。二,我小時候,父母就給我們講一個親戚父母都是農民,孩子卻上了重點大學的故事。最後當然要加一句:讀書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這個故事我大概聽了十多年。我不否認逆境成才的故事,但其實這個故事相當片面。你不能一切推給孩子,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才是第一位。比爾·蓋茨成為首富當然離不開他的律師老爸和銀行家女兒的老媽。他讀的私立學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買了計算機終端設備。1968年,我們大多數孩子還只知道彈弓和泥巴,哪曉得什麼計算機。前段時間,一個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錄取成為新聞,不過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羨慕的份,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父親還是科技上市公司董事長,那女生從小就在美國參加夏令營,學習編程。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本電影《新戀愛世紀》。劇中黎明演一個普通白領Bill,帶著女友劉嘉玲演的Maggie去一家廉價餐飲店吃飯,飯店前排著長長的隊,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屌絲。Bill說,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Maggie冷冷地指著長長的隊伍說,這裡哪一個人不想出人頭地。窮人的孩子出人頭地太難了。高度的社會流動性意味著人們可以憑藉個人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家庭的財富和關係取得成功。然而不幸的是,本世紀初的大規模調查顯示,社會流動性早已經陷入枯竭。社會學家通過研究1970年到90年代末這段時期內,2749對美國父子的收入和職業後,發現社會地位的流動性已經僵化,這段時期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更傾向於維持父母的特權階層或社會弱勢群體的身份。孩子的身份原來也在“遺傳”。英國的學者也得出相同的結論。眼下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生上牛津和劍橋的比例是公立中學的13.47倍。從上世紀70年代起,英國政府就想法設法打破這種現象,比如加大對公立中學的投入,學校儘量錄取各種社會背景的學生,然而這些努力全部以失敗告終。普通人不是不能逆襲,只是機會太小,所以才叫“逆襲”。三現在回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富二代是如何秒殺普通孩子的?(聽起來真實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里奧所對美國12個家庭做了持續的跟蹤研究。她發現富有家庭和窮人家各自有一套培養孩子的體系。富爸爸富媽媽們普遍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他們為孩子打聽老師、教練、隊友的情況。貧窮家庭的孩子大多是和兄弟姐妹或小夥伴在外面愉快地玩耍。有個來自勞動階層的女孩卡蒂,她喜歡唱歌,放學後就到唱詩班唱歌。她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在這方面培養她,他們認為:女兒只是在向別人展示一個“聰明伶俐”的自己,這只是卡蒂吸“引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就錯失了培養孩子突出才能的機會。美國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這樣歸納道:富爸爸富媽媽喜歡對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問清楚來龍去脈。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拿出自己的威信,敢和父母頂嘴,能和別人談判,還能質疑成年人。貧困家庭的父母則相反,他們常會向一些權威人士讓步,他們總是顯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來。富爸爸富媽媽的教育方式稱為“協同培養”,其目的是積極地“培養並評估一個孩子的才能、觀念和技能”。窮人們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長”的策略。富人家的孩子早就開始領會到了“權利”的意義。而窮困家庭的小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淡、缺乏信任和拘謹的”。他們不知道怎樣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說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定製自我”。哦,好吧,趕緊對照一下,差距就在這裡,如果我們能做到,孩子想必是可以逆襲的。當然了,最後我還是想說,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層,富或者窮,都不該放任孩子隨意發展,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社會階層雖然僵化,但也未必一層不變。


Mr緘默1


答案是肯定的。

何為窮,何為富?

現時,你或許比別人窮,但未來未必比別人差。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是有條件的。

自媒體,就是一個爆發點。

甚至很多人都可能比你窘迫。但實現了逆襲。

不提李佳琪,李子柒。

就看看,凌雲,雷探長,徐大sao,這些本是草根,通過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結果,過了,同時,收益也是可觀的。有的月入8/.9萬,這是自媒體。

其他,孟非(工人),楊迪(丑角)等等,只要你年輕,就有資本。

加油。

我老了,或許機會不多,

你年輕,一定有。


求職說之70老獵


機會還是有的,看你有沒有能力。很多富豪前身都是窮人。例如:李嘉誠,1928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洲市一個貧窮家庭。 李嘉誠白幼喪父。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餬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蹟;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佔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熱點引爆


首先,當今社會。只要不是先天不足的,窮人想不再貧窮是有很多辦法和方式的。如果想成為小有財產的話就那就得靠更多的努力和付出了!但是,如果想白手起家,一路做大做強,躋身超級富豪,在當今社會卻是很難很難。

首先簡單說一說關於脫貧。1.如果是先天不足的。當今社會還是很溫暖的。如果情況屬實,國家還有大眾都很樂意對困難人士提供一些幫助。2.四肢健壯的,吃點辛苦,多做些工作。不能說大富大貴,但至少吃穿不愁。

第二,對於那些想致富的,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行業,先學習,(一定要先學習瞭解!千萬不要做能力以外的事情,不然後果可能難以承受!)然後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嘗試創業和投資。另外多努力多吃苦必不可少,不付出是很難有收穫的。

第三,對於想成為超級富豪的。除非是有一定的背景,或者是有非常人能及的能力。不然的話現在很困難。雷軍說過站在風口,豬都能上天。中國有幾次富人大爆發時代。第一次改革開放運行市場經濟。第二次互聯網的興起。而現在,市場份額大多數都被劃分完畢。想橫叉一腳真的很難。就拿拼多多的成功來說。CEO黃崢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碩士畢業之後加入谷歌公司,參與谷歌中國辦公室的創立。之後才離職創業成為拼多多CEO。所以成功沒有偶然!除了個人資歷,還有的是拼多多符合了中國低端市場需求,同樣符合了很多小工廠的需求。一供一銷。合作皆大歡喜。而且獨特的宣傳方式,雖然令人不厭其煩卻也效果顯著。所以,成功不僅要有強勁的個人能力還要有獨到的眼光。雖然巨大的成功很難,但是還是有機會的。陌生人,加油!先學習豐富自己,再開闊眼界,努力總歸是能有所回報的!


小山有話


不想說雞湯,不能說現在窮人逆襲完全沒有機會,但是這個成本太大了,這個成本包括但不限於時間和金錢。

首先,也不是說窮人本身不奮進,我見過很多的窮人,懂事也很早,讀書的時候也很勤奮,腦子不蠢,但因為一些條件的限制,不能在最佳的時間獲得較好的教育,導致最終成長的歲月都是一樣,但是認知的偏差卻有了鴻溝。


我自己本身嚴格來說不算窮人,出身在一個五六線的小縣城,父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工人,母親沒有工作,一直到我讀了初三才有了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還是父親問別人借了2萬塊錢才買下來的,很小,但當時一家人都很激動,記得有個夜晚,我曾一個人偷偷的趁著父母都睡著了,溜出我們當時租的房子,去還在裝修的,空檔的二手小房子裡面,沒記錯,現在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晚上大概12點多,踩著月色走去的,好在不遠,上了樓坐在空檔的房子裡,沒開燈,當時想著,總算後面不用搬家了。

自此以後,我們一家就住進了這個小房子裡,為了早日還上錢,家裡的生活比較節省,但是生活嘛,總歸會遇到一些不順利,特別是屋漏的時候,再遇到一場大雨,那個心情。。。所以,我爸那時候也經常看到他抽菸和喝酒,有時候也經常跟我說,以後的日子就靠你自己了,我們家裡就這個條件,幫不上你什麼,你就好好靠自己讀個書,出去混成什麼樣就什麼樣了,只會養你到十八歲。以至於,我一直到23歲參加工作發到手第一個月工資1600元之前,我大部分的時光都是穿著解放鞋去讀書,恩,大部分的時光,偶爾買一雙球鞋也很是珍惜的。

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賣慘,而是為了說,因為這些,導致我的內心也產生了自卑,無助,最主要的是我當時只知道讀死書,眼界和思維都沒有被有效打開。不怕被笑話,我讀高二的時候,看到我同學去網吧用email發郵件我都覺得他好時髦,好厲害。而我對那些好像並不知曉是什麼?對我會有一些什麼用?

所以工作之後,別人初高中就已經通過接觸面的擴大形成的思維和思想上的成熟,我沒有具備,當我選擇的時候也就沒有辦法做到有針對性的,方法,框架的分析問題,進行選擇,而是很大程度的盲選。用一本書說,我儼然是一名合格的烏合之眾。:)

所以,窮人想逆襲並不是沒有機會,但是確實太難了,因為意識上的窮有時候更可怕,而一些改變的過程就已經花費了很長的時間,記得很久之前看過的: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當然,也不要因為這樣就放棄自己,有時候慢一點好過於沒有,只是也別對自己要求太高,放過自己,但不放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