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歡迎閱讀前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用再婚為自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二婚嫁給了身價不菲的範柳原。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範柳本是紈絝子弟,他習慣了被女人奉承和巴結,沒想到白流蘇卻不按照套路出牌。這讓他有些不習慣,有些受冷落。其實白流蘇對範柳原感興趣,只是不想輕易跟他在一起。第一次香港之旅,白流蘇帶著遺憾和屈辱離開了。兩個月之後,他們又在香港相逢,這次他們才真正確立了關係。

如果白流蘇在第一次碰面就無名無分地跟範柳原在一起,範柳原絕不會找她第二次。白流蘇的聰明之處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該如何去得到。

在民國時期,一個女子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絕對是所有女性中的勇士。畢竟那時的社會風氣就是女人要依附於男人,為了男人,女人要善於放下身段。這才是在世人眼中的“聰明女人”,女人是否嫁得好全看男人混得怎麼樣。當時的社會完全就是男權社會,女人只是男人社會地位的附庸。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沈從文不滿足於現實社會,在《如蕤》中塑造了一個獨立的女性形象:如蕤長相靚麗,是某總長的女兒,是百萬遺產的繼承人。她不僅多金多才,更重要的是她的個性不僅吸引了異性也吸引了很多同性的欣賞。這樣的女性註定不會是人間的凡物。

如蕤總是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成為任何場所的焦點。但是她從不沉醉於這樣的場景,她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和人生。她渴望遇見一個不同的男子,開始一段不同的愛情。

最終她在海邊邂逅了一位理想型的男子,這位男子讓她感興趣,讓她沉醉。他們的感情就這樣拖拖拉拉始終沒有一個了結。在男子最終愛上如蕤後,如蕤卻轉身選擇了離開。

在很多讀者看來,如蕤是很做作的女子,這樣的女人註定得不到幸福。她想要的幸福明明已經唾手可得了,為何卻選擇放棄呢?其實如蕤比普通女子聰明得多,她知道適可止損,不讓自己的幸福和愛情偏離自己的初心。世間女子如果都能如她這般通透,那麼就定能少受愛情的苦,多些豁達和開闊。

01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要靠才華爭氣

如蕤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女人,在女護工眼中“這女人有一雙長長的腿子,上樓時變顯得十分輕盈”“她不能說十分美麗,但眉眼卻秀氣不俗,氣派大方又尊貴。身體長得修短合度,所穿的衣服又非常稱身,且正因為那點‘綠肥紅瘦’的暮春氣度,使人在第一面後,就留下一個不易忘掉的良好印象”。

單憑這幾句話的描述就能在腦海中描摹出一位身材修長,穿著得體,舉止優雅的女人。這樣的女人不一定百分百人見人愛,但絕對印象深刻。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男人痴迷於她的相貌,但是如蕤卻對此嗤之以鼻。用當下的話來說,如蕤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是她偏要靠才華。從這一方面來說,如蕤的確是被上天眷顧的人。她除了相貌出眾,各種技能無不精通超人一等。她待人接物處處透露著自己的涵養,這樣的美人,誰能討厭呢?

如蕤所到之處都是焦點,每個人都想與她交朋友,男人尤甚。但是如蕤卻似乎不為所動,她的感情一直沒有歸宿。放在當下,我們會說這位女子挑花了眼睛。她明明就是百花叢中的一點紅,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卻因為高傲,不肯輕易點下自己的頭顱,她是多麼驕傲,自豪啊?她這樣的慢動作,不但會讓很多男人焦急,更會讓很多女人嫉妒。

其實站在如蕤的角度來看,她這樣做並不過分,很多人喜歡她,追求她,是因為她的社會地位和背後的財產。如果忽略這些外在因素,不僅如蕤的光芒會減少,而且身邊的眾人也會對她少些殷勤。

就像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歐也妮一樣,因為父親的鉅額財產,來追求歐也妮的男青年都是別有居心的貪婪之人。他們的目的都是得到歐也妮的鉅額財產,而沒有人去真正關注歐也妮身上的單純、善良。

即使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事例也不是少數,一個富有的男子為了考驗女孩的真心,各種門檻設置起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驗證愛情的真偽。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演員劉濤拍戲為夫還債,被稱為好妻子,這也證明劉濤不是因為錢才嫁給劉珂,他們之間有愛情。似乎這樣的愛情磨難才能讓嫁入豪門的女子真正證明自己真正在乎的是這個人,而不是金錢。

人性就是如此,每個人都不能免俗。如蕤深知有些男子就是懷著“走人生捷徑”的心理接近她,但是她從不去拆穿這些人的虛偽,她只是任由他們做些傻事,而不會去說教,點醒他們。

這樣的如蕤絕對不是什麼心機婊,因為她洞察人性。畢竟誰都沒有把握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有些人總是沉迷於自己的夢,不是因為他不清醒,而是因為沒有勇氣去承認和接受。有些男子不敢接近如蕤,那些偷偷寫情書的男子,如蕤又瞧不上,她到底是需要怎麼樣的愛人呢?

02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竟是梅先生

舒婷在《致橡樹》中寫到“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在愛情裡面獨立性特別重要,這也是如蕤特別看重的一點兒。

畢竟人云亦云的附和更像是變相的迎合,身邊的人之所以不能走進如蕤的世界就是因為如蕤希望男方在她面前應該能保持思想的獨立性,而不是一股腦地奉獻,包括自己的靈魂。

這樣的愛情在一開始就讓男方失去了自我,又何談平等呢?沒有了平等的地位,愛情中的當事者還有什麼樂趣呢。

這就好比辯論賽中的雙方,如果其中一方在一開始就舉了白旗,這樣的辯論還有繼續的必要嗎?即使贏了,意義何在呢?靈魂平等是如蕤對男子產生好感的第一步。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有些膽大的男子寫了拙劣的情書讓如蕤看到了,她覺得幼稚,可笑。她可笑那些男子因為喜歡她,願意交出自己的靈魂,連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都走了樣。這樣的男子不值得自己停留一秒鐘。

如蕤本身是一位思想特別獨立的女性,她喜歡征服,喜歡冒險。同樣地,她也渴望有人來征服自己,只是她一直都沒有遇到這樣一位男子。從南國到北國,如蕤一直都期待這樣的男子出現。這樣的男子就該像永遠不動搖的大樹,不屈服她的美麗。

她在青島因為一次翻船經歷邂逅了梅先生。這位男子比她年輕,身上處處透漏著稚嫩。在跟如蕤的交談中,梅先生沒有掩飾自己的幼稚,沒有做作。這樣一位毫不起眼的男子卻引起了如蕤的興趣,她甚至本能地感到了他們未來的一切。

即便如此,如蕤還是沒有告知男子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她擔心自己的身份會嚇倒男子,另一方面她還是有顧慮。

在後來的慢慢接觸中,男子似乎對女子慢慢有了興趣。本以為事情就會圓滿,結果他們因為一些誤會分開了。從這方面就能看出梅先生並沒有那麼喜歡如蕤,梅先生聽了關於如蕤的一些傳聞就開始有意迴避如蕤。說到底,梅先生並沒有因為真正喜歡過如蕤。

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話放在沉迷感情的女子身上,一點兒都不過分,況且如蕤對這份感情始終都沒有放下。如蕤征服了那麼多男子,唯獨卻沒有讓梅先生鬆口。這不僅是感情上一種遺憾,更是人生上的一個缺口。如蕤骨子裡也是敢愛敢恨的人,她不想過拖拖拉拉的生活,更不想某件事拖住自己的人生。

在去留之間如蕤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在如蕤決定離開時,梅先生卻因為實驗室中毒住進了醫院。

03 愛情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在一起,分開也是種態度

梅先生的生病住院是如蕤認清自己,也認清對方的一個契機。

如蕤每天去醫院陪他,他們談了很多,從認識到過往的點滴,都成為他們的話題。但他們對過往的不愉快始終有芥蒂,比如那些在嘴邊卻沒有說出來的話就是各自的小心思。如蕤仍願意暢談未來,因為她是往前看的女子。梅先生卻不是這樣的人,喜歡在回憶中重溫感情的溫暖。

如蕤對梅先生的照料是無微不至,每天在醫院陪伴。如蕤對梅先生的瞭解明顯多於梅先生對如蕤的瞭解。如蕤的瞭解是因為愛,梅先生的不瞭解是因為不關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差距。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對梅先生來說,他享受如蕤的照顧和貼心,只是卻不曾付出過多少真心。他最終接受了如蕤是因為被如蕤的付出所感動,這裡面的感情分量估計少得可憐。這樣的在一起更是一種“激情選擇”。

如蕤早就想跟梅先生在一起,當一切如願了,如蕤卻選擇了離開。因為她突然間發現這樣的梅先生不是自己想要的“大樹”,梅先生並不愛她。梅先生最後接受如蕤不是因為如蕤是一個怎樣的女人,而是因為感動,給如蕤一個交代,不讓自己揹負“負心漢”的罵名。

這樣的愛情對如蕤來說更像是一種捨棄。面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愛情,如蕤勇敢地選擇了放棄。

從長遠來看,這是如蕤的一種“短痛”手段,畢竟這份愛情已經脫離了自己的預期和想象。眼下放棄,只不過是辜負了過往三年的青春歲月,但是未來可期。如果將來再放棄,恐怕自己習慣了將就,不會再有當下的勇氣和膽量。畢竟時間越久,後悔的代價就更大。

《如蕤》:愛情裡從來不缺成就和委曲求全,缺的是一種從容和獨立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在遠方》,劇中路曉歐再次遇到初戀姚遠後,儘自己所能幫助姚遠的公司脫離了困境。本來姚遠以為能路曉歐水到渠成時,路曉歐卻選擇了離開。路曉歐最開始欣賞的就是姚遠的勇氣、膽量和對生活的無限嚮往。但是看著姚遠慢慢喪失了最初的鬥志,褪去了熱忱。這讓路曉歐看到了不一樣的姚遠,這樣的姚遠讓路曉歐很失望,原來的愛情也失去了最初的顏色。

我最初也不理解路曉歐的做法,看完《如蕤》這篇文章後,我懂了。

劇中的路曉歐和如蕤一樣都是特別獨立,不輕易妥協的女人。尤其當她們有能力承擔選擇的後果時,她們絕對不會找理由為自己推脫。對她們來說,妥協是生命的一種示弱更是對人生的一種辜負。

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女性的崛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活出了自己而不是被家庭和家人拖住前進的步伐。這是女性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進步。

梅先生的最後妥協消磨了如蕤最後的一抹征服欲。這讓她徹底看清了梅先生,同時也讓如蕤從中認清了自己——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愛情,而梅先生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愛人。既然看清了現實,那就離開,再次啟程去尋找。

我們總說不圓滿也是一種圓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每個人都會選擇將就,畢竟人無完人,不跟自己較勁也是一種活法,但是如蕤不會。

不管生活如何變化,如蕤都會像她的名字那樣,充滿生命力和活力。這樣的生命力和活力,決定了如蕤不會停下探索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