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導讀:疫情以來,電影院一直關閉,諾蘭導演稱這是電影院對大眾負責任的表現,所以,觀眾及電影公司也應該幫助電影院。

這段時間,電影院承擔著巨大的損失,員工解僱,使那麼多人失去了工作。不僅是電影院,還有周邊的零食小販,也都被迫失業。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可是,在我們眼裡,電影院算什麼?

一、我們去電影院,是為了什麼?

對於電影人來說,諾蘭的話語會讓人產生共鳴,也許很多人真的覺得做電影的人很光鮮亮麗,明星們的收入也很高,但其實,作為七大藝術之一的電影,做起來也非常不容易,動輒好幾年的準備期,十年二十年一生都很有可能。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它不同於影視劇的拍攝,可能寫劇本加拍攝加做後期,一年就夠了,好與不好,交給市場去評判。而電影的製作,其複雜性讓人難以想象。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一個人看電影,有交流,有共鳴,對著電影以及故事,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這可能是人們選擇去看一場電影最大的意義了吧!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我們是為了什麼去電影院?耳邊響起的卻是諾蘭導演的這句話:也許你跟我一樣,曾以為自己去看電影是為了環繞立體聲、零食、汽水、爆米花或者大明星。但其實不是,我們去影院是為了彼此。

二、導演和他們的電影

著名演員俞飛鴻,為了一部自己喜歡的小說,不惜傾家蕩產,自導自演一部電影《愛有來生》,不為別的,只因無數次被故事打動。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陳凱歌導演拍《梅蘭芳》,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從外屋進裡屋的一個動作,一個鏡頭,拍了三個多月。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李安導演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劇本自己撰寫,就寫了八九十稿,好幾年,每一稿都有天大的不同。

張藝謀導演拍《滿城盡帶黃金甲》、《紅高粱》等電影,專門提前幾個月種了菊花、高粱,拍攝《金陵十三釵》,也是提前五年籌備,倪妮練習妓女舉手投足也達數月,就為了呈現熒幕上最好的東西。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這些電影,雖然上映後評價褒貶不一,但其劇組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艱辛,導演最初的想法,都是為了最後將他們送上影院,給到大家最好的每一鏡。

三、電影與電影院,同呼吸同命運

諾蘭導演稱:作為一個電影人,如果沒有這些工作人員和他們迎來的觀眾,我的作品是不完整的。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這也大概可能是,當徐崢導演宣佈自己的春節檔電影免費在網絡播出時,激起那麼多影院的憤怒的根本原因。

徐崢導演那次的個人行為,毋庸置疑是利己的,可日後,他再有電影上映,他會一直選擇網絡播出嗎?如果不,那他再次院線播出時,又有那家影院願意大力宣發?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其實電影與電影院,是命運的共同體,正如諾蘭導演在有感而發時的呼籲,觀眾及電影公司幫助電影院,如果電影院堅持不下去,那麼,電影很可能也逐漸走向衰落。

四、總結

我們學電影的時候,老師經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是:當電影結束,我們應當看完字幕,鼓掌鞠躬後再離開影院。

知名導演呼籲觀眾幫助電影院:在你眼裡,電影院又算什麼?

這,可能是對電影最大的尊重。但現實,很少有人一字不漏,看完字幕,便提前離開了。

電影結束後,字幕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對電影貢獻巨大,他們可能是司機,可能是廚師,可能是武替,可能是群演,但,就是他們每一個人,組成了一部完整的電影。

向,電影工作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