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见面

见面,就是两个陌生人在特定的场所,以特定的身份进行单独交流。这是比较广义的理解。

在我的家乡,山西运城,“见面”特指为:适龄结婚的男女,在介绍人的牵线下,进行相亲。所以在运城人的交谈中,话里话外会时不时提及“见面”一词。

乡村记忆——见面


每个人都经历过见面的尴尬、脸红、心跳等一系列窘迫。

第一次见面不说话的,大家会调侃说:这怂娃怎么三炮打不出一个响屁!

第一次见面滔滔不绝的,大家会讽刺说:这娃话稠,茨怂淡话多。

见面次数多的人【一般指男娃】,提起见面就头疼,总有别人谈嫌的地方。话少,说太死板,以后在社会上吃不开。话多,说茨怂话多,光会耍嘴皮子。反正这个度很难把控!

年少时,老听大人说:和媳妇见面可不敢说茨怂话。如:

你爸也姓王,你和你爸一个姓?

你敢不吃馍馍只吃葱吗?我敢!

你敢空口吃蒜吗?我敢!

你见过狼吗?和狗可像了。

你吃过醋吗?可酸了。

这是见面里那些可以当做乐子的话题,为了哄大家开心。

其实见面把生活的现实,社会的阶层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到了当婚当嫁的年纪,我们会满怀希望的幻想着自己的另一半会怎样风流倜傥或如花似玉,媒人隔三差五登门说亲,门槛几乎可以被媒人踢断。

但现实是,要么你看不上人家,要么人家瞧不上你,在一次次的拒绝和被拒绝中麻木了曾经向往的神圣的“见面”。心里会有诸多说不出得感觉,甚至会怀疑媒人的眼光和用心。年少的我们,误以为见面是以颜值、才华去匹配人生的另一半。熟不知,媒人匹配相亲对象向来是以家境和物质条件去匹配。

我们抱不平,一些不如我们的人,怎么介绍对象的人就那么多?不就是有个正式工作吗?不就是在运城有套房吗?不就是有个有钱的老子吗?

抱怨是没有用的,世俗终归是世俗的,现实始终是现实的。其实相亲对象颜值、学历、条件的比拼,就是家境、父母、人脉、祖上声望甚至社会阶层的博弈。

说到这,当我们回头再看自己的“见面之旅”时会明白很多、很多......

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力挽狂澜般的改变自己的处境就慢慢接受现实吧!“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要想深刻的理解就必须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有入木三分的了解。

因本人年纪尚轻,阅历尚浅,行文至此。

最后也算是给正在见面这个阶段挣扎如我这般三无青年的一个鼓励:不求人人发财,但求个个成家!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