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你冤枉了孩子,該怎樣處理不給孩子造成傷害?

海雲海


六歲前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有初步的是非能力,知道哪些是大家反對、討厭的,不做!哪些是大家表揚、欣賞的,努力去做。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當你不公平的對待他,或誤會了他,冤枉他時,他是會有反應的。所謂教學相長,這樣的孩子,會讓家長少犯錯。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犯錯,冤枉了孩子,應當做的是:1、第一時間向孩子道歉,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師,他們的一行一舉,會對孩子,產終身的影響。2、和孩子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一則從根本上認錯,再則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犯錯,但錯了要承認,要分析,避免下次再錯,三則讓孩子知道,大人在認真向他道歉。3、和孩子分析冤枉他的原因,因為被冤枉總有誤會的原因,找到原因,避免被冤枉,是孩子成長中,十分重要的能力。

孩子總在挫折、𨄮倒中,更快的進步的,抓住每一個機會,變成教育的切入口和良機,智慧的家長也要學習、成長。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這個問題我很適合來答。

我有過相關經歷,被人冤枉真的很讓人難受。

小時候家裡窮,嘴饞。記得有一次,家裡的糖變少了,媽媽一出來直接就說是被我偷吃了,任我怎麼說都沒用,只得自己一個跑到墳堆裡坐了一下午,家人都找瘋了。

其實後面回去,發現是老鼠咬了洞導至糖變少了。可是媽媽卻不願意為我正名,反而責怪我不該一個人溜走,讓大家到處尋找我。還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說給鄰居聽。

我當時的感覺就像被人扒光了所有衣服,任人指點。

所以,當時我是很恨她的,雖然這種恨意隨著年歲的增長慢慢消失,但是卻讓我的性格從那以後變得異常膽小,自卑。

所以,後面我自己有了小孩,我就說一定不能重蹈我媽媽的覆轍,就算是當時一時不察冤枉了他,事後我要也當著大家的面,主動給孩子道歉,給予他想要得到的尊重。

另外還要告訴他,如果下次再有被冤枉,一定要主動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不要成為他心裡的遺憾。

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幼小而又脆弱的心靈,不要造成他年少時性格的缺失。


陌上公子312


動向孩子道歉   我覺得向孩子說聲“對不起”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困難,我就是這麼做的。有一次,鄰居找上門來說兒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我當時就罵了兒子一頓,後來我瞭解到,原來鄰居家的孩子隨意摘小區裡的花,兒子去阻止,因為鄰居家孩子不但不聽,還動手打兒子,才被兒子“修理”的……當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我主動向兒子道了歉。向孩子道歉,既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知錯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敬重,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正直無私的品德。    50分:認為沒什麼大不了   許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年齡還小,還不懂事,是不會“記仇”的,於是,當自己有什麼事情錯怪了孩子時,覺得不必當回事兒,沒什麼了不起的。這類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認識到孩子無論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個體,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家長就會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70分:以承諾代替道歉   這樣的家長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這類父母在發現錯怪孩子之後,其實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臉面給孩子道歉或擔心直接道歉會損害自己的權威形象,於是,就以物質、精神許諾來代替道歉。我覺得不應該提倡這樣的做法。但是,這樣的家長畢竟能讓孩子瞭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錯能改”了。但不能經常採取這樣的方式,以防孩子養成習慣,對父母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    60分:轉移視線岔開話題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一般會很快忘記發生過的事情,包括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都喜歡利用孩子的這種特點,在自己錯怪孩子的時候,就故意用 玩具 轉移孩子的視線,或故意岔開話題。但是這種做法只能偶爾為之,如果經常這樣做的話,家長在孩子面前所樹立的榜樣就成了遇到問題後就逃避。父母都逃避責任,那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該怎樣應對呢?    30分:找孩子別的錯掩蓋窘迫   有些家長當自己錯怪孩子後,會故意找孩子別的錯誤來掩蓋自己的窘迫。從表面上來看,家長這樣做,似乎維護了自己做父母的尊嚴,但是,家長難道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會深深地傷害孩子嗎?孩子會不再相信家長,不敢對家長說真話。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孩子學會推諉責任和逃避現實,而且會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那就需要儘快改變自己了。


YouTube閆大聖


我親身經歷過,最好找個合適的時間給他道歉。這樣的事情對他的心裡和思想影響很大,道歉絕對不是多此一舉。

記得小時候和鄰居小夥伴玩,不知怎麼的就鬧翻了,他抓一把沙子撒我一頭,我站起來要揍他,還沒碰到他,他哭起來了,結果他媽出來,嘴裡罵罵咧咧的,過來就想捶我,我嚇得趕緊跑回家了,不敢出門。誰知道晚上他媽來我家告狀,我爸一聽我惹事,不由分說,把我狠揍一頓,屁股都快打開花了,(嘴裡喊著,不怨我,沒用,我媽也勸不住),晚上睡覺都是趴著睡的,我感覺很委屈,第二天,我爸知道不怨我後也沒給我道歉,直到現在和他說話就很少,心裡還是有些陰影。

你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對孩子來說,說不定相當重要,也不要感覺給孩子道歉是丟面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海上一扁舟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寵壞的一代”,父母對他們可以說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只有袒護孩子的父母,怎麼可能有冤枉孩子的父母?其實,如果我們不仔細思考,還真難發現孩子身上的“冤情”。

孩子被冤枉感覺很委屈

富樂國際學校初一的一名學生昊昊(化名)向我們訴苦說:“有一次,媽媽出去買藥,回來後開不開門。媽媽以為我淘氣,把門反鎖了,要我從裡面開門。可是,無論我怎麼努力,門也打不開。媽媽讓我把鑰匙從門縫送出去,我把鑰匙送出去了,媽媽用鑰匙還是開不了門。媽媽認為是我在搗蛋,發了很大的火,我嚇壞了。後來,媽媽氣急了,用力推門,門開了。原來,是以前的住戶在門框上粘了膠條,天氣發潮,門發脹,門被緊緊地粘住了。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從那以後,在媽媽面前,我都會很小心翼翼,我很怕媽媽又會因為什麼事情向我發火。”

成綿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萱萱,也有被父母冤枉的經歷,她說:“有一天放學回家,我手裡拿著同學送的禮物。回到家門口,叫媽媽給我開門。媽媽就給我開了門,看見我手裡握著禮物,很生氣地說,‘你手裡握著什麼?又是同學送的禮物吧!我跟你說了多少次,女孩子不能隨隨便便拿別人的東西,拿別人的東西就等於欠別人的情,別人又沒有欠你的情,你憑什麼拿別人的東西呢!?’我委屈地進了門,心想:我也給她送禮物了呀,為什麼我就不能收她的禮物呢?難道這不是叫做禮尚往來嘛?我做錯了什麼?媽媽為什麼不相信我呢?想著想著,我就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家長冤枉了孩子會主動道歉

東辰二小晉開顏的媽媽閻麗這樣認為,她說:“如果是我們當家長的冤枉了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應該主動、真誠地給孩子道歉,人無完人,我們也有犯錯的時候,求得孩子的原諒,以後儘量不再發生;如果是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冤枉,孩子在家裡訴說,認真的傾聽,陪伴,並接納孩子的感受,與他共情,理解他,孩子心情會好起來,這個時候也許他自己已經知道怎樣處理了,或者家長引導他來處理。”

網名為“清風徐來”的家長說:“如果遇到真的是冤枉了孩子的情況,首先要向孩子道歉,然後給孩子講明白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誤會,求得原諒,最後再跟孩子約定,需要注意的那些容易導致誤會的事和誤會盡量不發生。”

專家說家長應站在孩子角度共情

團中央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員、綿陽橄欖園成長教育課程唐紅娟老師說:“孩子被冤枉了,從父母的角度看可能覺得不是大事,哄一鬨就沒事了,有的父母會不以為然。而孩子幼小的心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傷害。所羅門王也曾說過: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唐老師建議: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被冤枉,首先要陪伴孩子,接納孩子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共情,把孩子的情緒疏導出來,這樣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以後,再來教導他用正確的方法面對挫折。

每當遇到問題,父母很容易想到是孩子搗的鬼。其實,不盡是這樣,父母在沒有完全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的時候不要隨便加罪名給孩子,更不要隨便冤枉他。否則,父母會給幼小孩子的心靈帶來創傷,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就會疏遠你。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事實,聽聽孩子的每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很難防止別人去冤枉我們的孩子,但是我們自己不能冤枉孩子,一定要弄清楚事實,不能道途聽說。


往南飛的小燕子


被冤枉這件事真的是很討厭,既然傷害已經產生,你只能想辦法去降低它,卻不可能去消除它,如同一張白紙,不小心被畫上了錯誤的一筆,只能想方設法讓這一筆顯得不那麼明顯而已。

被冤枉不管放誰身上都不好受,更何況是心智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呢?作為父母,作為成年人,如果被冤枉了,你可以想辦法證明自己,也可以發脾氣,甚至可以任性地與人斷交…但是孩子不行啊!孩子只能默默地忍受,會發脾氣會證明自己的孩子還好,至少情緒可以發洩,就怕孩子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埋在心裡,一次…兩次…三次…越埋越深,久而久之可想而知,對孩子的傷害和影響有多大!

所以,作為父母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自以為然,去傷害對你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孩子們!如果真的不小心冤枉了孩子,那麼首先你一定要真心實意的去道歉,真誠的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

家長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勇敢承認,並且找到恰當的時機向孩子說對不起。你以為這樣是沒有家長風範嗎?其實這樣做是給孩子做了榜樣,反而會令孩子尊重和佩服你。反之,如若你固執地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那麼孩子會在內心認定“父母可以知錯不改,我也可以"。

在孩子面前,父母可以是權威的,但父母並不是完美的。是人都會犯錯,當父母違背了自己說過的話,也要敢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作檢討,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就會感到父母的要求是真實可信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騙人把戲,孩子在履行父母要求的同時,也有監督父母的樂趣,就會更加認真地去執行。


安慶有大江


我的觀點如下:

1. 主動跟小朋友認錯: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是大人就撇不開臉,換位思考當我們被人冤枉的時候也是希望別人給自己道歉,孩子同樣是,蹲下來真誠的說一聲對不起,錯怪你了,抱抱他。

2. 耐心聽聽小朋友自己的說法:一般小朋友這個時候都願意分享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作為家長認真聆聽孩子的看法,就像我們受了委屈也希望說出來一樣。做的對的表揚肯定他,不好的提出建議來是不是這樣做更好?讓孩子自己對你都觀點認可了,他才會這樣做,不要強加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做的是引導。

3. 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兩人談好之後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去逛逛公園之類的,不要就丟他一人,孩子更多的是需要陪伴。

4. 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跟平時的教育關係非常大,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日常中的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孩子的很多習慣就在這個時候養成的,日常多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千萬千萬不要過分溺愛,不然孩子一有點小事可能就繃不住了。

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家長們最大的心願,以上是個人拙見,謝謝!




客家妹妹呀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擁有自己的身份和權力。如果冤枉了孩子,最好是和孩子認認真真地道歉,和孩子好好溝通。不要礙於自己是父母,覺得拉不下來臉之類的,這樣子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而且起到反向作用,讓孩子覺得自己最親近的人可以被冤枉,以至於在以後和自己的小孩相處中,也可以冤枉孩子。



下面提一些有關父母和孩子相處之間的建議

一、正確認識孩子的身份

好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所屬品,經常覺得孩子對自己應該做到言聽計從,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孩子和父母講道理時經常會引起父母的反感和不悅,父母會覺得孩子在叛逆,在挑戰父母的權威,更有甚者,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孝順”。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轉變一些固有的思想,不應該先入為主的覺得有一些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就是在“叛逆”。孩子在家庭裡邊也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擁有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了相關的教育,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和孩子溝通時,儘量與孩子做到平等溝通,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和聆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和過度指責孩子。



二、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時代在變化,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在變化,家長經常在和孩子溝通時選擇以經驗代替道理,經常用閱歷去否定孩子的選擇。在這樣的方式下,冤枉孩子後,經常會覺得向孩子道歉是“掉價”的行為,這是不可取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他需要的是從他的角度看到的爸爸媽媽,正正經經道歉,和孩子好好溝通,應該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拜悟人生


這種情況,我一般會選擇一個時機,然後跟她道歉,並且解釋說明當時是為什麼錯怪了她。父母跟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莫過於既是父子或母女,又是朋友。不要因為自己是孩子的長輩,就可以指手畫腳,甚至有種我說你錯了你就是錯了的心態。

即使孩子才有三五歲,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們需要尊重她,把她當成一個平等的認看待,而不是附屬物。



西漠xi


您好我是姜天歌!專注婚姻和教育領域!

如果發現冤枉孩子了怎麼辦?


家長應該馬上向孩子道歉!

家長和孩子是互為平等的,孩子犯錯需要向家長道歉,那麼家長犯錯同樣也應該向孩子道歉,這樣做的好處:

一,言傳身教

讓孩子看到,父母雖然是大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犯錯之後就馬上勇敢的謙虛的承認並改正,這會給孩子樹立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相反,胡攪蠻纏,態度強硬的父母,會導致孩子三觀混亂,不明是非!很可能還會極度的的否定自己!

二,尊重孩子

父母向孩子道歉,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尊重,一家人平等的看待問題對錯,會讓孩子很懂事,長大以後也會成為一個明事理、通情理、講道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