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執意要加入五常,到現在為止有哪些國家支持?

麵包說


印度的執意來自尼克魯二戰後說的一句話:“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然而,事實既殘酷,又誘惑。

1.印度在二戰中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其在二戰中對國際社會只有以英國軍隊的名義參戰,自然地,印度在二戰是沒有存在感的。

2.二戰後,戰勝國為重建國際新秩序而建立起聯合國,而二戰中主要戰場所在國暨戰勝國的美、蘇、中、英、法成為了聯合國的五常,這是情理中事。這與印度沒有毛線關係。

3.二戰後,印度於1947年6月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其以首任總理尼克魯為首的精英統治階層,一方面在英帝國殖民者的統治手段影響下,自大地繼承其衣缽,理所應當地推行地區霸權主義思想;另一方面其國力弱小而力不能及其圖謀,仍然要表現出“鴨死嘴硬”的迷般自信。

4.印度仗著二戰以英軍名義參戰這點不為資本的資歷,再加上其近年在經濟、軍事、科技等發展上有一定程度的進步,特別是2018年其GDP已排世界第七位,已接近五常中的英、法兩國,其更自戀地按尼克魯所言去追求國際地位的迅速提高,而以入聯合國五常為途徑。



5.印度沒進五常已吞拼錫金,操控不丹,還想進一步控制尼泊爾這些弱小鄰國,其甚至對中國這樣的大國都有侵吞領土的胃口。

總之,利益的誘惑成為印度追求入五常永恆的動力。但是,以二戰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初始標準衡量,更以印度人口平均GDP值來衡量,其不夠“斤両”入五常。

目前,五常中有美、俄、英、法支持印度入五常,不是五常的國家支持印度入五常還有更多,這種情況是這些國家的利益算計的結果。然而對此,中國有一票否決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