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泰坦尼克號》的電影很精彩,但故事的背後卻是英美上流階層的宣傳戰。作為肇事者的英國一方長期宣稱紳士們素質高,發生了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而美國一方則對英國人窮追不捨(畢竟JP摩根自己就差點上了這艘船,雖然他也持有白星公司的股份),最後雙方才達成了共識,讓英國人的宣傳成了主流。實際上整艘船頭等艙生還率是62%,二等艙48%,三等艙才是25%,高貴的紳士們逃命的本事根本就忘掉,畢竟他們的祖先當年可是把逼死一船平民、獨自逃生當作果斷的。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17、18世紀的英國上流社會等級森嚴,在老爹沒有去世之前,很多孝子們都不敢自己坐下。英國上流社會的父子關係很淡漠,老爹就是整個家庭的族長,可以安排兒女的前途和婚事。而貴族們的母親也我從來不照料自己的兒女,她們把兒女都扔給乳孃照顧。英國貴族們從一出生開始就接受著等級教育,即便是次子和長子也大有不同,英國貴族中的長子要進入軍界政界,還會繼承家中的大半產業;次子則要學習法律和宗教知識,好輔助自己的哥哥。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在當時的英國貴族眼中,平民是披著人皮的另一種生物。英國貴族甚至規定年收入低於100英鎊的平民不得打網球、滾木球,普通的土豪也不能和他們一起打獵、賽馬。如果遇到了災難,讓爵位高的人先走也成了英國的政治正確。1609年切伯裡的赫伯特勳爵乘坐的船隻在多佛爾海峽遭遇了風暴,全船人都處於危難之中。赫伯特勳爵第一個憑藉特權坐上了救生艇,然後他就拔出了寶劍,阻止其他的人上船。孩子的哭聲、女人的眼淚都不能讓他心軟,他審核了全船的身份後,讓地位僅次於他的托馬斯魯西爵士上船。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兩個紳士都在歐洲大陸專門學習過劍術(英國本土的劍術學校已經在116世紀90年代被伊麗莎白女王關停,所以英國普通民眾沒有資格學習劍術),在他們的赫赫威風下,其他的平民只能在出事船隻上等死,最後全船人就活下了他們兩個貴族。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赫伯特勳爵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關於他的官司要在貴族法院進行,地方上的法官也多是紳士們的家屬。那麼英國有沒有死磕派律師哪?答案是真沒有,英國最頂級的律師都爭著搶著要當貴族,從1560年到1640年一共有55個頂級律師把自己的身份變成了貴族,他們才不願意得罪貴族圈裡的人物,所以死去平民的家屬絕對沒有門路告他。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將這段經歷寫進了回憶錄中,大加吹噓自己的果敢。而英國輿論界也沒有對這段往事進行批判,因為紳士們也是他們最大的金主。


熒幕上永遠是童話,靠無恥倖存,才是船難時歐洲貴族的真實嘴臉


赫伯特勳爵的地位在英國貴族中並不算高,勳爵也是花錢就能買到的便宜爵位,白金漢公爵就是這種爵位買賣最大的中間人。貴族們的品質並不比平民高,很多時候反而下限要低得多。我們看到的貴族故事往往充滿了各種包裝,只是由於貴族們的後人牢牢掌握著西方上流社會的話語權,這種聲音才最大,要是全信那才是真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