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正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孩子心中的世界是寬闊、美好的,在他們的眼裡,天空是蔚藍的,大地是美麗的,人的身體是奇妙的,世界是神秘的,他們對這些充滿了好奇,有無數的奇思妙想。孩子天生是愛動不愛靜,愛玩愛問,不愛“灌”,要讓他們在玩中學,在觀察中學,在問中學。

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要輕視孩子的提問,更不要斥責和嘲笑,一定要耐心地回答。有時孩子提的問題真的很難回答,比如看到媽媽用衛生巾,就問:“大人的尿不溼為什麼那麼小?”媽媽一時不知怎麼回答,可以再百度一下,發現早有巧妙的回答方式了。

愛護孩子的好奇心,也許你的孩子就是下一個愛迪生。

你的孩子刨根問底問問題嗎?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充滿好奇,有時甚至不厭其煩地問問題,你要感到高興,並且予以足夠的重視和培養。

嬰兒在開始說話後,最愛問的是"這是什麼",等到再大一點,就會不停地問"這為什麼"。孩子雖然很有探索精神,喜歡刨根問底,但也容易輕信,不管多刁鑽古怪的問題,大人只要給一個相對合理的答案,孩子就滿足了。但大人不能不理孩子的提問,不能亂回答。實在回答不了,給孩子買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科普讀物。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需要鼓勵孩子提問題嗎?

當然。在美國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老師都在課堂上不斷地重複:“有什麼問題嗎?”如果學生提的問題老師不會,老師會說:“提的問題很好,老師也不知道,有誰能回答嗎?”如果大家都回答不上來,老師會說某某同學提的問題太好了,我們大家都不知道,我們回去查查百科全書吧。

鼓勵提問,無論什麼樣的提問,孩子不會被嘲笑,大人不會時也不覺得沒面子,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需要這種氛圍,就得有一大批歡迎孩子提問的老師和父母。

孩子的任何提問都要認真對待嗎?

提問是創新的開始。孩子可能問:“人為什麼會有鼻涕”、“胳肢自己為什麼不癢”、“我能拿竹竿把月亮捅下來嗎?”遇到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感到驚喜和欣賞,這是孩子的思考,是追求知識的熱情和探索自然的動力,千萬不要嘲笑問題的幼稚和可笑,也不要隨意糊弄孩子一個答案。知道的,就認真地、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講,如果不知道,就用手機或電腦百度一下,答案就在眼前。

不要打斷孩子的問題。無論一系列“為什麼”讓你有多麼心煩,也請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的問題太多了,煩死人了!”這隻會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問問題不好。

求知的願望能孕育出傑出的人才,父母不要把問題扼殺掉,把孩子探索和求知的本能扼殺掉。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發現問題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嗎?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任何問題,只要提出來最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無非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是如果連問題都沒有,解決問題就更無從談起。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進行了思考。

孩子重複問一個問題怎麼辦?

這是寶寶生長中的一個過程,寶寶開始認識世界時,什麼都好奇,身邊的一切對它而言,都是很新鮮,很色彩的,大人看著很簡單的問題,對孩子而言就不簡單地,孩子需要重複又重複的問。重複提問,一是為了強化記憶,本身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東西就需要不斷重複才能記住,重複答案會讓孩子加強記憶;二是孩子可能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只有問問題時家長才和孩子有真正的交流;三是回答不符合寶寶的理解力,孩子希望進一步交流。

用孩子能理解的話回答。有時孩子並不需要知道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只需要用適合他年齡的詞語回答他就行了。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問:“為什麼東西會往下落?”一種很不錯的回答就是:“地球在拉它們。地球這樣做你是看不到的。這種現象還有個特殊的說法:引力。”

父母可以反問孩子嗎?

在回答問題之前,父母可以先反問孩子一個問題:“寶貝,你是怎麼想的呢?”如果還是不知道孩子想問的到底是什麼,你就可以問一個指向那個答案的問題,比如: “狗是用舌頭散熱的,你是不是想知道這個呢?”

父母在回答了孩子的問題後,可以反問孩子,“你能告訴爸爸這是為什麼嗎”。一是看孩子是否理解,二是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和提問。

孩子問題的“三心”是什麼?

留心,捕捉孩子的問題,回答、引導並記錄。

耐心,問幾遍就回答幾遍,幾遍答案要一致。

細心,不會的問題就去搜,搜不到的也要告訴孩子,不要置之不理。

如何避免“重學答,輕提問”現象?

有人習慣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兒童,讓他們理解、熟記,這一做法已嚴重阻礙了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

“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實際上,我國自古強調提問的重要性,整部《論語》也都充滿了孔子與學生的提問和對答。提問是創新的開始,有問題就有了創新的可能。

成成兩歲難倒了英語專家?

成成兩歲時,洪恩一位資深英語研發的專家逗她玩,說你隨便說一個詞,就可以告訴她英文怎麼說。結果女兒說了一個詞:“油梭子”,一個子難住了英語專家,估計老外是不吃這東西的。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油梭子”英文怎麼說

孩子的問題有什麼特點?

(1)以“我”出發。對於孩子來說,問“為什麼”的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比如孩子問“為什麼那位老爺爺說話音聲這麼大?”就可以理解成“這老爺爺不會傷害我吧”。

(2)想得到某種承諾。比如孩子問“為什麼我要照相?”就是想讓你告訴他“因為照片可以留作紀念,寶寶長大了也可以看到小時候的樣子。”

(3)表示驚訝之情。比如孩子問“為什麼雨下得這麼大?”更多的是他看了屋外的瓢潑大雨之後發出的感慨。

成成的問題可以分哪幾種?

我女兒——成成,很喜歡提問題,看看她問的問題都有哪些吧!

(1)知識類

比如:“4S店”是什麼意思?標語上的“走轉改”是什麼意思?洪恩的Bolooloo是什麼恐龍?為什麼要火葬?緊急出口標誌誰設計的?奧運五環顏色什麼意思?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2)觀察類

黑人的創可貼是黑色的嗎?為什麼地圖上用粉色表示中國?為什麼樹根沒有雪?企鵝隨地大小便嗎?為什麼大客車的前輪轂都是外凸的?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3)推理類

媽媽是你下輩子的女兒嗎?為什麼地球不叫地星?外國人為什麼中國叫遠東?為什麼我們飛機不用設計師命名?岳雲為什麼13歲能當兵?霧比霾要美麗?導遊不會算數呀?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4)質疑類

為什麼只說“東北”不說“北東”?晚餐吃的還叫“午餐肉”?為什麼世界第二大的教堂好幾個?”“七步詩”是原來寫好的吧?牛郎織女怎麼只有兩個孩子?西天取經路過北京嗎?春天裡秋褲為什麼不叫春褲?大鬧天宮是518年前?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5)無厘頭類

一把筷子也容易折斷?奧運會運動員費用誰出?我的同學象沙拉?包小姐是通下水道的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寶寶“問世界”,越問越聰明

--後續預告:

• 寶寶“看世界”,越看越聰明

• 寶寶“聽世界”,越聽越聰明

• 寶寶“畫世界”,越畫越聰明

• 寶寶“遊世界”,越遊越聰明

• 寶寶“玩世界”,越玩越聰明

家有小女,歡迎從事幼兒教育的同行交流分享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