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同事,有可能成為交心的朋友嗎?

胖虎愛睡覺


遇到志同道合同時又沒有核心利益衝突的同事,是可以成為交心的朋友的。注意,這裡有兩個前提,第一,志同道合;第二,沒有核心利益衝突。

所謂志同道合,就是三觀一致、志趣相投。

不管是不是同事,這都是雙方能夠成為知心朋友的首要前提。倘若兩個人之中,一個覺得成王敗寇,為了賺錢、上位可以不擇手段,另一個覺得要腳踏實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兩人在價值觀上就南轅北轍,又怎麼可能成為知心朋友呢。

核心利益沒有衝突,兩人才沒有交心的障礙。

職場中的同事,本質上是在同一個利益集團或組織當中,賺取各自利益的個體,其實是一種辯證關係。也就是說,既是利用共同體,又是利益矛盾體。既為了同一家公司、同一個整體利益共同奮鬥,又要在有限的資源空間中(一個組織或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攫取更多的個人利益。

老子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馬斯洛需求當中也明確指出人性中有五重需求,而需求能滿足與否都與資源的佔有程度相關。這都足以說明,每個人從本心來講,都渴望向上發展,都想攫取更多資源,都想實現自我價值。

企業金字塔

但事實是一個小組也好、一個部門也好、一個公司也好,越往上,空間越小,能夠容納的人越少,到了塔尖,就只有一個位置了。這就不能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了”,而是非此即彼了,這個位置如果你有,我就沒有,如果我有,你就沒有了。當朋友間有一方因為另一方而觸碰甚至損失到核心利益的時候,往往心就越來越遠了,因為人性如此,與人品無關。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說與同事可以成為知心朋友呢?這是因為現實中,還涉及到一個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問題,如果在兩人還沒有利益衝突之前,已經有了發展差距,職位高低有了差別,那麼最終兩人產生直接利益衝突的可能則相對變小了很多,又或者當中有人跳槽,則兩人產生利益衝突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了。

綜上,如果與工作中的同事很聊得來、三觀一致、趣味相投,而兩人又沒有核心利益衝突。還是可以成為知心朋友的,畢竟真心朋友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稀缺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