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春到人間草木知”的意境?

瀏覽中國


“春到人間草木知”,是宋代張栻節令詩《立春偶成》中的一句,意為春天的到來,草木是最先知曉的。如何拍攝這樣的意境?

立春居二十四節氣之首,意味著春天的開始。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北方的立春之日依然冰天雪地,銀裝素裹;而南方其時已春光明媚,萬物復甦。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描繪草木知春的生動形象,可見春天的氣息是多麼強烈。

攝影/夏雪

“春到人間草木知”,是氣候的變化催生了物候的變化。小樹發芽,青草拔節,花兒苞蕾,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迎著春風起舞。拍攝時,一定要選取那些體現生機蓬勃的春天景象,把詩人表達的意境拍出來。取景可大可小,大如繁花似景,萬木崢嶸,氣勢恢宏;小如春茶吐綠,嫩柳舒黃,生動形象。

攝影/夏雪

以攝影的方法表現古詩意境,有賴於抽象思維的參與,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歸納過程。拍攝時,應選擇合適的主體,主體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以具象寫實的手法表現景物、人物的形態特徵,將主觀抽象的思想情感用象徵的手法融匯於具象之中,關鍵在於突出一個“知”字,強化“情”與“景”在作品中的有效滲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讓讀者產生聯想與共鳴。

攝影/夏雪

總之,攝影雖然不能像寫詩那樣天馬行空,揮灑自如,但可以通過客觀景象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春到人間草木知”,詩中的意境透過你的照片傳遞給讀者,只是這種表達方式會更含蓄,更委婉。(圖文原創/夏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