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虚度人物 我是鲸鱼 张晔

我理想的退休年纪,是40岁


上海,自忠路。没错,就是这里了,张晔将身子探进绛红色围墙的院子,只见里面立着一幢两层老洋房,循着白色楼梯向上,她来到二楼,差不多三十几个平米,一整面墙大小的拱形窗,如同一个画框,框里街头的红绿灯扑朔变换,梧桐浓密的树叶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看完房子,她吃了顿中饭,决定租下这里。房东是一对高知夫妇,听说要开个小书店,两方一拍即合。就这样,“鲸字号”书店从弄堂里搬出来,拥有了一个新的家。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位于自忠路的独立书店。


张晔是“鲸字号”的主理人,被插画圈内称为“鲸鱼”。2016年辞职后创办了“鲸字号”独立插画品牌,从线上平台到实体空间,聚集了一大批插画师和插画爱好者。


“鲸鱼有着独特的声波,就像小众的插画一样,不断扩展延伸,传达到能听到的人群中去。”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张晔聊了聊她的故事,这是一个倾听内心的声音,并毫不犹豫地前行的故事。以下为张晔的自述。


01.老妈一听到我裸辞了,就很焦虑


我原本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品牌经理,负责品牌的传播和宣传产品的设计出版。为了研究公众号的运营模式,自己就做了一个号,其中一篇关于插画的文章阅读量很高。

我就以此为契机,研究了一下插画到底是什么?当时很多国内插画师的作品很不错,但是并不为人所知,没有用武之地,就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所以辞职了,还是裸辞。

听到这件事,我的老母亲很焦虑,她的观念和传统的家长一样,最希望我一毕业就能进一个大公司,最好别跳槽。所以她特别不明白,生活轨迹就不能好好的,正常一点吗?那段时间每天都得视频和打电话,来问我赚钱没有。

你问我为什么会辞职出来?真的不是因为原来公司福利差,只是在一个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感知不到对于职业的认同和满足感,没有办法去衡量我的能力,以及我是怎么样一个人,对自己产生很大的疑惑。

目前我们的经营情况还可以,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不太理想的结果。但至少做这件事,越来越能认识到我是怎么样的我。

比如我原来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善于管理,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便回想自己的老板曾是怎么应对的,以前作为一个下属,我感知不到他的想法,现在逐渐领悟到一点点。

我们团队很年轻,我可能是年纪最大的一个,是真的,我经常和他们说:

“我是你们的前锋也是你们的后卫,中间这一段会放手给你们去干,我永远给你们打下手。”


通过身份的转换去慢慢优化自己,知道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张晔和她团队的小伙伴。


很多大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一成不变,觉得工作毫无干劲,想干点别的事情,他们不想成为一个固化的人,向往自由职业。因为现在的市场和环境,给了我们很多的可能性。那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呢?问到自己兴趣的时候,就盲目了,发现自己没有兴趣。其实,不存在没有兴趣的人,只是没有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多年下来按部就班地完成上面布置的工作,形成的这一套逻辑,已经有很多人不会敏锐地发现“我要做什么”。而敏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孩子如果一门心思学游泳,不管外面零度还是三十度,哭着嚷着要出门。但大人即使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常常会被看似没什么意思的因素所干扰。比如,20岁的人,他也许会担心“我没有结婚也没有积蓄”,去问30几岁结婚了还没有生孩子的人,他回答是“不知道生完孩子以后生活会怎么样?”再问一个生了孩子,家庭完美的人,没准又会说“我现在有家庭孩子,我压力很大。”不管在什么阶段,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


每个人拥有的负担和财富都是公平的,只是在于你敢不敢做。


事实上,我现在做的一些事和做过的事里,很多次都不是“被人期待”的事。比如放着太太平平的好工作不做突然裸辞了,比如做一份杂志和报纸内刊,都不是一开始就很有“前途感”的事。“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嘛”。我对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书里这句话一直印象深刻。如果一件事像鱼一样有头、中段和尾,中段是最紧要的部分,我见过很多一开始很有意义但做坏的事,反而起手没什么胜算的棋如果好好下,用尽你全部力量去突破,最后即使收尾不是普世意义上的成功,那获得的也会是一场好的锻炼。


02.光一个人跑步的话,就不会冲刺了


我不太能感知困难本身。遇到一个新的事物,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去学习它实现它,这种强烈的劲头和冲击力远远大于困难带给我的苦恼。


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才真的是有问题。找到它的解决之道,是做一件事情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正如贝聿铭的回答:

“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之中。”


2018年我想做一份报纸,作为联结其他城市小店的纽带。当时碰到了一个阻碍,非出版社没有发行报刊的资质。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报纸本来就不是KPI的盈利点,既然不能成为主打,索性在销售文创衍生品的时候,将报纸作为附带的赠品,这样就避开了发行的问题。


没想到,我们因此获得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点。一年下来,50000份报纸到达28座城市里60+个文化合作空间。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赛车和拳击比赛,三十岁之后参加健身房的拳击课程,开始撸铁。拳击是勇敢者的运动,关注当下,冷静做出正确的决定,充满力量和自信。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随着插画行业热度不断攀升,的确出现了一些做得不错的其他插画平台。我觉得这是个好事,要是没有竞争,只是一个人在跑道上跑,跑慢跑快都可以,就不会冲刺了。

我要区别于别人,必须做得出色,有竞争的话,你正好有一个契机,可以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得更好。


我一直说我们不仅仅是独立书店,书店是品牌的一个窗口,不是主攻手,而线上店铺课程和商业插画项目,才是我们的赢利项目。这种模式是不能简单模仿的,中间存在时机问题,必须得在低潮的时候迅速组建一个支撑点。有些人盯着一个点猛打,缺乏环形的思路。通常人们只看到我们的“三”,却没有看到“一”和“二”。


新冠疫情的打击之下,实体店危机重重。但对我们影响比较小,没有摧毁主营项目,如果哪一天把wifi关了,那就糟糕了。


03.为什么到最后,我们都画得一模一样了?


我女儿叫小熊猫,今年七岁,她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没让女儿上画画兴趣班,就是用“野生”的方式,和我一起,周末观展,或者泡在我的书店里,反正就是多走走多看看。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小孩子的画,没有所谓画得好还是不好。年前听了知名插画师熊亮的讲座,其中提到一个词,叫做“土豆人”:一个圈是身体,再加上柴棍一样的四肢。出现这种形象的原因,是在孩子开始有意识画画的时候,家长做了很多的示范,参与了孩子构思,大人想法比较成熟,不由自主地在孩子前面立了一堵高墙,让孩子不敢画自己脑子中想象的东西。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女儿的画作。


插画师最怕市面上自己的风格和别人的“撞车”。只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到最后都画得一模一样了?


在孩子小时候,就得建立起一个概念:我画的涂鸦是好的,别人说好不好,不放在心上。这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有一天,和所有的人认同同一个审美和价值观的时候,他/她就不具备一个艺术家的天赋了。在女儿的艺术教育方面,我一直在提醒自己的,就是努力去克制人性中炫耀的部分,克制住自己盲目的成就感。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人被插画吸引?这有它的理由。之前我们接触的大多是严谨的国画素描油画雕塑,它们对文化沉淀要求很高,并不是零基础就能随便入门,因此大家不自觉地把自己与艺术隔离开来。而插画的风格和色彩变化很多,风格多样,辐射性也很大,每个普通人都拥有欣赏的能力。插画的宗旨,并不是技法性的,观察生活和拥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04.这是一个误会,我从来不讲情怀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有些媒体来采访我的时候,带着一个印象,认为我是个特别有情怀的人。这是一个误会,我从来不讲情怀。


没错,开创意小店,传播文化是一件好事情,但没有一个好结果,就不是一件有情怀的事情了。一个品牌存活不下来,情怀也就不存活。大家能感知到情怀,是文化本身传播出来的力量。


愿不愿意成为网红店?是啊,去年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网红店,没想到,因为地点的一点点变化,只是移动了一公里,带来了很大的蜕变,所以做实体店铺,地理位置也是需要仔细商榷的一点。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把现状变成一个课题去研究,去考量人们喜欢拍照现象背后的原因,相应地,在店里也增加了更多互动的元素。


其实网红们做得很专业,出自真心地去推荐自己喜欢的店。拍照之后,也会感谢性地买一点东西,而且通常是忍不住才买的!(有些小得意)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店里让人忍不住掏腰包的商品,琳琅满目。


开实体店之前,我特意去拜访一位老领导,向他请教。他提醒我,在最开始五年里面,不用过多地去考虑市场的对手,盈利多少,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成本。你的对手很有可能会“死”,不该把费尽心机去竞争放在第一位,而让自己“活下来”是最重要的。


好多时候是被突然击垮的,碰到不正常的情况,比如现在这个疫情,很多人毫无准备,被这一下子的成本给消灭了。


我本身是学设计的,并不擅长数据分析,但一定要磨炼自己,我一直在学习关于产品思维和经济学的课程,受益很大。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05.理想的退休年纪,是40岁


我是个很怂的人,从不敢一个人旅行,也许做过最酷的事情,莫过于裸辞创业。但还算得上一个果断的人,哪怕一件事情做得不好,不会在失败这个结果上纠结,反而会思考很久的是,为什么这件事情没做好?


我理想的退休年龄是40岁(还有好几年吧)。和一般意义上的退休不同,不只是回家带孩子,而是将现在手上做的事情完全放下,去建立一个新的人生规划。比如停止现在的工作,一年出两三本书,做几个展览,去深入研究一些东西。如果不给自己设定一个退休年龄,难免一直重复过往几十年的事情,无法将人生折叠一次再展开。


原本打算今年去法国和意大利旅行的,但受到疫情的影响,估计要泡汤。接下去将是优化的一年,把很多事情做得更好一点,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做事的心情吧。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这个状态。


疫情无法“淹没”的一家书店:我们仍有信心活下去


本文作者:阿卯,主业相夫教子&女,兼职自媒体人,撰稿人以及绘本翻译。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