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音樂,它像無糖可樂

前些天在b站看到一個女孩的貝斯演奏,伴奏是橘子海的一首歌。可能有人聽說過的樂團。橘子味和海味,怎麼,歌曲也有了味道?

“看,水滴接近橘子,潮溼的波段漫過亮色本體,暈開、擴散,在漫延。”這是某音樂平臺上對橘子海樂隊的描述。

有這樣一種音樂,它像無糖可樂

和所有的小眾搖滾一樣,有舒適慵懶和富有個性的情緒,甜而喪。寫文時我想去百度一下小眾搖滾的定義,可覺得它並沒有意義。你覺得好聽,他不覺得好聽,或者是大家都悄悄地喜歡,它就是小眾。

一些小眾的樂隊演繹一些小眾的搖滾樂,很情緒化的音樂。

杰倫說過他喜歡的是前奏有鋼琴的歌曲,當然,鋼琴前奏通常是人文情調和浪漫主義的。而我更喜歡貝斯線明顯和前奏有吉他掃弦的歌曲。


有這樣一種音樂,它像無糖可樂


很多的小眾搖滾符合這樣的標準,根植於偏英倫風的樂隊,類似於Oasis或Radiohead,用爵士或布魯斯比較多。這幾天我單曲循環了甜約翰的歌。甜約翰一點都不甜,甚至有點喪。《走》前奏的吉他掃弦相當舒適。舒適,成了很多小眾樂迷的關注理由。

它們的歌詞不知所云或意識流,它們的專輯封面印象派或後現代主義,它們的間奏或尾奏迷幻而冗長,這些都可以成為一個小眾樂迷津津樂道的藉口。可本質是為耳朵服務,舒適才是存在的必要。以至於我命名小眾搖滾歌單簡單直接到「softly」。

點開各大音樂平臺上小眾搖滾的評論區,你會看到諸如“不喜歡被發現,不想讓它成為爛大街的歌” “我自私,不喜歡我的寶藏樂隊被發現”之類的言論。有人會說這對作品和樂隊不公平,可音樂服務怎麼會面面俱到。牽扯到政治,關係於社會太過沉重,不如簡單為耳朵和情緒服務就好。

沒有甜膩的味道,不是可樂,但總有檸檬可樂的味覺,那我們就叫它無糖可樂吧。

有這樣一種音樂,它像無糖可樂

推薦7首我喜歡的小眾搖滾(歡迎評論區推薦哦)

1、甜約翰《降雨幾率》

2、悶餅Moonband《親愛的瑪麗》

3、Sobcek!《Take Off Your Shoes》

4、橘子海《Alpha》

5、法蘭燻《我們一定會相遇》

6、昨夜派對《All about Anna》

7、deca joins《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