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大家一定都碰到這種情況:很難估算出一個準確的項目交付時間,就算定好了deadline,項目也常常不能按時完成。


還有的時候,是項目本來能按時完成,卻出現突發事件,影響了進度,導致項目延期。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提前估算準確項目各項工作所需時間造成的。


因為,如果你沒有打出額外的時間餘裕,去應對必然會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項目延期就在所難免。


延期之後,老闆/客戶就會一遍遍來追問你項目到底什麼時候能完成……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其實,估算項目進度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針對不同的情況,應採取不同的方式。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項目時間估算方法:


01


經驗類比法/利用歷史數據估算


根據以前或相似項目(主要在項目性質,領域,規模上有相似)所積累的經驗或歷史數據來估算工作量。


類比法估計結果的精確度取決於歷史項目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度,因此,用好類比法的前提條件是:

組織建立起較好的項目後評價與分析機制,對歷史項目的數據分析是可信賴的。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02


專家判斷法


專家判斷法常用於當項目涉及到新技術的採用或某種不熟悉的業務時。


最流行的專家評估技術是Delphi法,在沒有歷史數據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可以減輕估算的偏差。Delphi法要求有多種相關經驗人參與,也鼓勵參加者就問題相互討論。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Delphi法的步驟是:


  • 1、協調人向各轉接提供項目規格和估計表格;


  • 2、協調人召集小組會各專家討論與規模相關的因素;


  • 3、各專家匿名填寫迭代表格;


  • 4、協調人整理出一個估計總結,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專家;


  • 5、協調人召集小組會,討論較大的估計差異;


  • 6、專家複查估計總結並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個匿名估計;


  • 7、重複4-6,直到達到一個最低和最高估計的一致。


03


三點估計法


三點估計法是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的:項目活動所需時間是一個隨機變量,在某種活動重複進行時,實際完成時間一般會表現為一種隨機分佈的形式。


三時估算法的思路是:確定活動完成的三種可能時間。


  • 一是樂觀時間,假設活動所涉及的所有時間均對完成該活動最為有利,這給出了活動最快完成所需的時間,記為a;


  • 二是悲觀時間,假設現實中總是遇到不利因素,使得活動的完成被延誤,這給出了該活動在最糟情況下所需的時間,記為b;


  • 三是正常時間,即一般情況下完成活動所需的時間,這相當於活動時間隨機分佈的均值,記為m;


記下這三個數值之後,我們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在得到這三種估計後,通過概率的方法得到平均值和均方差,即:


平均時間:E=(a+4m+b)/6

均方差:σ=(b-a)/6


其中,平均時間,就是我們用這種方法預估出來的項目完成時間。

這就是項目經理常備的三種項目進度時間估算方法。具體情況具體處理,大家在估算項目時間前,一定要對項目情況有合理的判斷,才能選擇合適的方法,估算出最準確的時間。

PMP備考學習資料需要的同學私信找我,內含pmp備考資料 EPC工程管理資料 各種模板表格與5GB質量管理資料等等!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當老闆第十遍問我項目什麼時候能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