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德系車安全還是日系車安全?從C-IASI上你似乎看到了答案。但事無絕對,2014年美國IIHS突然引入25%小面積偏置碰撞的時候,日系車,尤其是在C-IASI上表現出色的豐田車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不過那次一起滑的,同樣也有德系車。

那麼究竟是什麼在保護你的安全?是日系?是德系?還是中保研?

都不是。


一、車身結構

1. 大梁:擁有大梁的車型通常意味著“牢固”和“安全”。但事實並不全然如此,早期的不論是越野車還是轎車幾乎都是BOF(Body on Frame)的結構,雖然那個時代還並沒有系統的碰撞測試,也沒有潰縮吸能的概念,所以高剛性的大梁就成為了安全象徵。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大梁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從IIHS對幾部皮卡車的碰撞測試我們就能看到,真正承受撞擊的依然是車體的吸能結構。老式的大梁車型在碰撞當中極有可能受複雜應力瞬間斷裂或直接與車體分離。但綜合來看,現在技術成熟的非承載車型的安全性尚可,但同樣由於離地高度,車重等原因,在不同的碰撞測試項目當中取得相對極端的表現。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這張圖文無關

2. 潰縮吸能結構:近20年來承載式車身成為主流後,汽車安全更加依靠潰縮吸能結構,顧名思義就是當受到外力撞擊時,車身結構的一部分呈現手風琴風箱一般的收縮,以達到如同剛性阻尼一般的緩衝功效。

3. 分散吸能結構:在承載式車身吸能結構的不斷研發當中,出現了一種將正面衝擊力通過縱梁傳遞給車底加強梁。或者將側面撞擊通過車底橫樑傳遞給更大面積的車底加強梁的結構。本田ACE車身是比較典型的分散吸能結構。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車頭部分潰縮/車身部分分散

4. 籠式駕駛艙:來源不太可考,概念前身或為馬自達3H車身,顧名思義是駕駛艙是一個多組橫縱梁打造的籠形結構,通過多組連接結構來用整個高強度框架分擔任何角度來的衝擊力保護駕駛艙安全。印象中較早使用該技術的車型是奧迪,沃爾沃。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A8L籠式+全鋁車身

二、防撞部件

1. 泡沫緩衝機構:位於保險槓後部,吸能盒前方,用於在超低速(4km/h以下)狀態下降低對車損的一種保護機構。這個東西在極低速碰撞或者輕微的碰撞時會和保險槓一起脫落,同時起到保護行人和保護防撞梁的作用,但並不代表真實的耐撞性能。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2.前後防撞梁:橫向佈置在吸能盒前方,採用衝壓鋼板或鋁合金口字結構,用於防止低速碰撞對縱梁產生影響。但同樣用於正面碰撞時將衝擊力傳遞給吸能盒和縱梁,所以基本採用高強度材料。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3.吸能盒:是一組或一根佈置在車頭或車尾前方,位於縱梁和防撞梁之間的縱向結構,用於緩衝低速碰撞,以及欲觸發部分車型擁有的安全氣囊傳感器的結構。但實際上車頭車尾這根橫樑的作用是對低速碰撞進行緩衝,並且將衝擊力傳遞給縱梁的,所以他的材料屈服強度會相對較低。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4.側護衛門梁:是車側位置的一根或一組縱向佈置的剛性機構,通常為高強度鋼或超高強度鋼質,用於直接防止側面的碰撞,所以材料通常屈服強度較高。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5. 車頭縱梁/邊梁:這是實質性起到潰縮吸能作用的車身安全機構,通常為高強度鋼,結構一般是箱型,槽型等,也可以看到縱梁邊樑上的打孔結構就是潰縮孔,在吸收衝擊力時會依次翻折潰縮。

6. A/B柱:駕駛艙前最後一道安全防線,和車頂縱梁以及發動機隔板前橫樑一起組成了駕駛艙保護機構,通常為整車屈服強度最高的材料打造,也就是高強度鋼,或者超高強度鋼,美國這一位置部件的屈服強度通常超過1500Mpa。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縱梁潰縮傳遞至A柱示意圖

三、駕駛員保護部件

1. 吸能轉向柱,顧名思義是和前軸鏈接的剛性轉向柱柱體本身為了防止碰撞中將轉向柱直接扎進駕駛艙對駕駛員胸腔等位置造成極大傷害而設計的柱體吸能潰縮結構。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2. 發動機下沉,強度/溫度都很高的發動機如果在碰撞中直接接觸駕駛艙會導致非常嚴重的人員傷害,所以現代汽車在發動機支架位置設計的對應的下沉機構,通常為導軌或者襯套結構。在發生碰撞的時候可以將發動機向下推動幾釐米,用駕駛艙橫樑和潰縮後的縱梁卡柱發動機。所以如果原廠未配備發動機下護板的車型,建議自己加裝之前先去4S諮詢是否會影響這一功能呢。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3. 安全氣囊/側氣簾:保護胸,頭,腿不受傷,但其實安全氣囊對事故發生時保命的意義遠低於安全帶。

4. 安全帶:普通安全帶是機械限位約束車內成員位移防止二次傷害和甩出的。而高端一點的預緊式安全帶,則可以配合觸發裝置更好的約束車內成員碰撞時的位移。

5. 頭枕:除了表面的舒適性功能外,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關鍵的車內成員保護系統,碰撞慣性會讓駕駛員的頸椎受到巨大的衝擊力,頭枕則負責碰撞發生後起到對頭部的緩衝和限位功能。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結實?

6. 副駕駛氣囊關閉功能:安全氣囊巨大的衝擊力會對小孩的相對較柔軟骨骼造成傷害,所以在兒童乘坐副駕駛時最好關閉副駕駛氣囊,不過現代汽車通常配備座椅感應裝置,如果體重較輕或無人情況下碰撞發生後副駕駛氣囊不會彈開。

四、所以怎麼保命?


1. 系安全帶:沒的說,不繫安全帶全車鈦合金也救不了你。

2. 不要超速:記住動能=mv²,速度帶來的衝擊力會以平方數增加。

3. 選車注意以上的這些被動安全功能,儘可能多選。注意車身結構是否符合分散吸能的原理,以及面對偏置碰撞是否有加強:主要是邊梁/A柱強度。

4. 保持車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