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邵仁軍為社區消毒。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夏菲熱線聯絡外國人。

點點微光守護萬家安康——記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這是5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奮戰在發熱病人隔離點的法官助理任意鑫,堅守在社區村莊抗疫一線的紀檢組長王海濤、59歲法官邵仁軍、“老法庭”張中樓,為外國人傳遞溫暖的書記員夏菲,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責任,用微光點亮微光,守護萬家安康。

任意鑫:

戰“疫”在發熱病人隔離點

聽任意鑫說要去發熱病人隔離點工作,他母親當即就哭了,反覆叮囑:“兒子,你就不能跟單位說一下你的情況嗎?家裡兩個孩子這麼小,我的腳崴傷還沒好,能不能不去啊?”

任意鑫對母親說:“媽,沒事的,我會保護好自己,咱山東一位司機都能說出‘咱沒錢可以出力’,何況我是一名黨員。”

母親聽到兒子講自己是黨員,就默默地和麵拌餡,給他做牛肉包子吃。

“我媽是地地道道的山東農村婦女,沒有上過學,在我和我妻子之前,家裡沒有一位黨員,她一直覺得黨員是了不起的,凡事都要衝到前頭。”任意鑫對記者說。

這天是2020年2月11日,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任意鑫從山東老家回蚌埠後居家隔離剛滿14天。當天,蚌埠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1例,其中涉及蚌埠經濟開發區的小區就達29個。

下午,他帶著一個月的換洗衣物,開車去蚌埠經濟開發區新設立在一家賓館的發熱病人隔離點報到。他和幾位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24小時對接醫院發熱門診,把發熱門診會診確定需要到隔離點治療觀察的患者,接到隔離點;將發熱門診會診需居家隔離的患者接回社區;將在隔離點康復的患者送回社區。

當晚,任意鑫值班負責外聯。他先摸清蚌埠經開區所轄的街道、社區、鄉鎮的基本情況,逐一謄抄到筆記本上,便於高效開展工作。凌晨1時55分,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打來電話,一名發熱38.3度並伴有其他症狀的患者,需要隔離觀察。任意鑫迅速記錄下患者的詳細信息和醫院的建議,第一時間將患者的信息微信傳遞給駕駛員,等了幾分鐘沒有回應,他跑去叫醒駕駛員出車接人。接著,喊醒醫護人員起床接收病人,讓後勤保障組為患者準備生活物資。待將病人安置好後,他又電話問詢身體狀況、是否需要吃東西等,一直忙到凌晨3時多。

面對兇險的病毒,很多人害怕、恐慌,尤其是被接到隔離點觀察的人,有的不願配合。特別是隔離點出現一例確診病例被轉送到定點醫院後,所有人員都高度緊張。

一位14歲女孩發燒、咳嗽,醫院會診後將送她到隔離點觀察、治療。女孩的爸爸、爺爺心急火燎地衝到隔離點,要求進入房間探望。為防止交叉感染,隔離點規定只准許全身防護的醫務人員進入房間。女孩的爸爸、爺爺情緒激動,認為家中獨女,從未受過半點委屈,不能接受單獨隔離,並與工作人員吵起來。任意鑫主動上前,將雙方分開,把患者家屬領到一邊,先耐心傾聽他們訴說心中的擔憂,然後向他們介紹隔離點的情況,請正在解除觀察的患者講自己的感受,給他們留手機號碼,讓他們遇到什麼問題,第一時間找他,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在隔離點工作的第5天,因工作表現突出,任意鑫帶著6位蚌埠經開區各部門抽來的工作人員組建一個新的隔離點。但因這家快捷酒店在居民區,遭到附近居民的激烈反對。任意鑫將居民的正當訴求及時報給相關單位領導,做好居民的安撫工作,有理有節阻止居民的偏激行為。相關單位吸納了他的意見,決定將這個隔離點關閉。

2月17日,任意鑫徒步將11名發熱病人從某快捷酒店安全轉移至某酒店。他工作熟練、敢於擔當,從接到組建隔離點任務、物資配備、酒店改造、人員調配、接收患者,再轉運患者,前後58個小時,任意鑫僅和衣睡了5個多小時。

轉運患者完畢的凌晨,蚌埠經開區負責隔離點工作的領導在管理群內發了一條信息:“任意鑫同志,雖然不是經開區工作人員,但是全身心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吃苦耐勞、衝鋒在前,我代表經開區管委會向您致謝,真的很感動。”

“看到這條信息,我覺得自己沒給蚌埠中院丟人。”任意鑫說。

截至3月3日,任意鑫累計聯繫接發熱患者到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195人,送康復患者回社區175人,聯繫社區交接居家隔離人員166人。目前他仍堅守在隔離點。

“每天送康復患者回社區是我最高興的,期望隔離點早日關門。”任意鑫說。

王海濤:

守好小區的安全門

1月30日,安徽省宿州市紀委監委駐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長王海濤被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任命為祁東新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包保組長。

祁東小區總人口近6000人,居住的大多是祁東煤礦工人、家屬及外來做生意的租房戶,人員構成複雜,許多工人要到礦上值班,每天進進出出小區近千人次。而小區物業公司正在更換中,新物業公司總部在合肥,還未正式入駐,只來了一個經理,疫情期間也招不到員工。小區管理相當鬆散。

面對困難,王海濤義無反顧,迎難而上,主動協調之前的物業公司,動員部分員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她與當地醫藥公司負責人協商,買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還把自己準備的口罩、酒精捐給防控一線人員,解決了小區防疫工作燃眉之急。

來到小區的前四五天,她每天大部分時間要處理居民與保安發生衝突的事。有的人不戴口罩,扎堆抽菸,甚至揮拳毆打勸阻的保安;有的人不帶出入證頻繁出門,保安阻攔,就故意堵住門口,妨礙其他人出入,圍觀的人跟著起鬨。小區里老年人多,防範意識淡薄,常常聚集在院子裡曬太陽、閒聊。有的人買一個蘿蔔、一棵蔥也要出一次門。她好心勸老人為了安全和健康,儘量減少出門的次數,換來的竟是惡語相向。

面對一些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她和值勤人員一起耐心勸導,直到大家不聚集、不外出方罷休。

“一開始常被人厭惡、漫罵,但只要小區不出現疫情,我就無怨無悔。”她說。

王海濤根據每天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向社區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反映,先後提出8條建議被相關部門採納。及時增強了小區疫情防控力量,小區門崗24小時值班制度落實到位;為居民發放出入證,限制出入人次;對停放小區院內停車場的多個單位班車,實現統一管理,確保疫情防控無漏洞。2月14日,祁東小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王海濤擔任黨支部書記,帶領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小區防控工作走向規範有序。

小區在1月先後有7名從武漢返回人員居家隔離,他們瞞報和確診病例接觸情況。王海濤多次上門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打消他們的顧慮,他們才如實報告情況。她安排網格員給他們購買生活用品,進行測體溫等健康監督管理。她與居家隔離人員通過電話、微信談心,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

“幫我買點瓜子。”一戶居家隔離人員才收到瓜子,過一會兒又打來電話,“我想吃花生,再幫我買點花生送來。”王海濤不厭其煩的將購買的瓜子花生送上門,用行動溫暖他們。“你們服務真周到,我一定配合社區工作,好好在家裡待到觀察期結束,不給社會添麻煩。”隔離人員不好意思地說。

2月15日,氣溫急劇下降,風雪交加,王海濤不畏嚴寒,毅然堅守在小區。她的腳凍腫了,無法穿下自己的鞋,就回家換上丈夫的大棉鞋,繼續回到崗位上。當晚,她走在回家路上,早被雨雪溼透的棉鞋底開膠,臨時固定住鞋底,平常20多分鐘路程,她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雙腳已凍麻。

王海濤堅守小區一個多月,幹在實處、細處,居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業主老權從自家拿來一個小方凳,送給在大門口值守的王海濤:“你天天站著能不累嗎?我看著都累,給你搬個小凳子,你閒的時候可以歇歇腳。”

“王組長包保我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以來,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我們敬佩她。”祁東小區業委會主任莊園說。

王海濤覺得自己與千千萬萬黨員幹部一樣,在非常時期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使命和擔當。

邵仁軍:

不改軍人本色

今年59歲的員額法官邵仁軍要去偏遠的南嶺社區防控疫情。

他老伴雖然嘴上一句阻止的話都沒有,但總是叨叨不歇:你上有老母親要陪護,下有小孫子要帶,你這把年紀還不好好在家待著……

邵仁軍明白老伴是擔心他的安全。為了安慰她,他對老伴說:“我最喜歡的那首歌《國家》不是說了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國家需要我,我哪能不去呢?”

老伴說:“我什麼時候阻止你過?我只是想提醒你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2月3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人民法院派幹警下沉社區防控疫情,領導為派誰去偏遠的南嶺社區很犯難,就問邵仁軍能不能去。“我是老軍人,任務就是命令。”曾在部隊服役14年的邵仁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唯一讓邵仁軍放心不下的是病榻上的93歲老母親,平日裡白天由姐妹們看護,夜裡由兄弟們輪流陪護。邵仁軍臨出發前,對母親說:“我要去社區防疫一線了。”“兒子,你放心去吧。”母親說的還是當年送他參軍的那句話。

南嶺社區位於田家庵區龍泉街道南部,206國道東側。轄區主要有三家廠礦企業,常住居民3500多戶,總人口1萬餘人。有4個老舊小區,住的大多是老礦區人員,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疫情防控難度較大。

邵仁軍每天開車10多公里到南嶺社區,在無物業管理小區建立管控崗位,到小區開展流動宣傳,上戶排查摸底登記。白天瑣瑣碎碎的事忙個不歇,有時晚上還要值夜班。“這些工作量對我這個老兵而言都不是事,只要儘快控制疫情,確保小區居民安康,再苦再累我心甘情願。”邵仁軍說。

南嶺社區有一對老夫妻平常拾廢品為生,家裡堆滿廢舊物品,氣味刺鼻,影響周邊環境,周圍的居民意見很大,多次向不同部門反映,無人過問。邵仁軍就自己動手清掃樓道,進行消毒。居民看到邵仁軍一個人默默地消毒,都說法院幹部幹了件好事。

2月12日,邵仁軍值夜班,代某一家三口駕車從外地返回。物業值勤人員將三人攔在外面,不許進小區,但沒人作主該怎麼辦,三人急得直跳。邵仁軍得知後,趕去接待,勸他們不要急。經和社區負責人商量,進行詳細登記、測量體溫後,決定讓他們居家隔離14天。第二天起,由邵仁軍和社區人員負責給代某一家送日常生活物品、倒垃圾。

從2月4日至2月21日,邵仁軍連續18天堅守在南嶺社區,其中有5天24小時值班。邵仁軍下了班就趕去陪護母親。家裡人也提出過,讓邵仁軍和單位裡說一下具體情況,不要去社區值班了。但他始終沒有開口,希望自己做到忠孝兩全。他的一位姐姐心疼邵仁軍連續值班太辛苦,就代他夜裡看護母親。

2月22日上午,邵仁軍值完24小時班後,趕去看望母親,母親突然病危,當天下午溘然長逝。“等我們戰勝疫情,我再告慰我娘。”邵仁軍說。

夏菲:

讓“老外”感受江城溫暖

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人民法院書記員夏菲在小區門口站了兩天崗,2月3日正在吃午飯時,庭長打來電話,通知她到迎江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報到。她曾當過培訓學校英語老師,還做過同聲翻譯。指揮部急招她來,主要是為住在迎江轄區內的外國人、港澳臺同胞提供疫情防控時期的幫助。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初來安慶的外國人不知所措。一位澳大利亞人在電話裡向她訴苦,他到安慶還沒來得及欣賞江城風光,就處於封閉式的生活當中。陌生的環境,加上病毒兇險,讓獨處異鄉的他特別害怕。一位南非女士向她抱怨,對每天“吃躺”的生活模式感到煩躁,看到新聞報道的死亡人數更是害怕。

夏菲耐心傾聽,用自學的心理學知識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告知他們如何正確自我防控,避免病毒傳染,適當做些運動減輕焦慮感。聽完後,他們都感謝她在特殊時期為他們提供暖心幫助。

也有外國人對夏菲的來電顯出不信任和不耐煩。常年工作在立案窗口,夏菲深知讓陌生人一下子完全接受自己的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她耐心解釋疫情防控常識,瞭解她的意圖後,他們開始理解她的工作。

為拓寬服務渠道,指揮部向外國人、港澳臺同胞公佈了服務電話。為方便聯絡,夏菲建起一個微信群,先在電話中得到外國人、港澳臺同胞的同意,再將他們一個個拉進群裡。“建群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必須花大量時間去做。”她說。微信群建好後,她不定期發佈中英文疫情防控信息、知識。“兩高兩部”發佈《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後,她用英文解釋該意見的主要內容,引導大家甄別網上信息的真偽,不信謠不傳謠。

一位南非女士在微信群裡反映,手頭口罩緊缺,也不知哪裡能買到。夏菲立即聯繫相關人員,為她送去口罩應急。

一位臺灣老人在電話中反映,在她住處附近的藥店買不到常吃的降壓藥。夏菲立即向指揮部彙報,與臺灣老人核實藥名、產家,查到她家附近一家藥店有藥後,立即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她。買到藥後,老人特地打電話來感謝。

“我每天的工作很瑣碎,但能給生活在迎江的外國人、港澳臺同胞提供一點幫助,送上一分溫暖,我心裡很開心。”夏菲說。

張中樓:

邊抗疫邊辦案

安徽省望江縣人民法院長嶺人民法庭副庭長張中樓迄今紮根基層法庭28年,曾經兩次到村裡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對農村工作很熟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他主動請纓,從1月30日正月初六起,下沉到長嶺鎮黃家堰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來到有20個自然村、35個村民小組、4580人的黃家堰村,張中樓和村兩委幹部認真落實上級對村社區進行封閉式管理的要求,對26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觀察,積極引導各村民組不要採取挖斷、堵死道路等硬隔離措施,保證生活採購、醫療救助、環衛車輛通行,確保“一斷三不斷”。及時化解因封閉式管理引發矛盾糾紛6起,做到科學防控依法防控,將防控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

防疫之餘,張中樓回到法庭,看著桌子上堆得老高的案件材料,心裡急躁不安。春節前,分到32件案件,開庭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後,大部分當事人等開完庭後要外出務工。他思考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如何將當事人的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晚上回到家,張中樓通過電話分別徵詢案件當事人、代理人的意見,詢問是否願意接受調解,得到肯定結果後,著手組建微信調解群,採取一群一案件,開展調解。

在調解原告鄭某與被告卓某同居關係子女撫養糾紛案時,他先讓原、被告發表各自意見。一開始雙方當事人搶著發很長的語音,唇槍舌劍,各不相讓。他耐心提醒雙方現在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不是爭吵發洩的時候。被告同意孩子由原告撫養時,又提出雙方同居期間添置的共同財產需要一併處理。張中樓引導雙方就該問題進行協商,並通過代理律師做工作,最後達成一致協議,原告給付被告應得財產份額4萬元,當即將款項轉至微信群,被告同意接收,案件順利調結。

張中樓在基層法庭工作28年,化解矛盾糾紛超過3000件,無論面對面調解,還是電話、微信調解,自有一套嫻熟的調解技巧。到3月2日,張中樓收案40件,已調結14件,當事人都很滿意。

“抗擊疫情期間,和平常感覺有點不同,每調解成功一起案件,我內心充滿喜悅與自豪,自己作為法官,完成好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又能履行好定分止爭的職責。”張中樓說。

【手 記】

平凡人暖心事

庚子鼠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面對狡猾的病毒,人們擔心、焦慮、害怕、恐慌,但沒有畏懼退縮,白衣使者挺身而出馳援湖北,千千萬萬平凡人義不容辭走向防疫一線,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蚌埠中院的任意鑫是記者熟識多年的山東小夥子,大個、憨厚、勤奮。得知他在發熱病人隔離點工作,記者還是吃驚不小。他坦率地說,剛去的幾天尤其是出現一個確診病例後,心裡很害怕,但既然來了,就要憑良心做事,無怨無悔。他每天對接發熱門診進行調度,是一項耗時耗力、需要耐性的工作。從聯繫到接收患者,到不停地解釋說明,安撫患者,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平均每天工作時間近20小時,很多個夜晚都忙到天亮。他已有20多天沒回家,很想念兩個幼小的孩子,想念母親的餃子,盼望隔離點早日關門,能早日回去。這是他的心裡話。

紀檢組長王海濤、59歲法官邵仁軍、紮根基層28年的張中樓,都是第一時間下沉社區,在關鍵時候勇於擔當。許多許多的法院人和他們一樣,每天值守在小區,重複著測體溫、送物資、消毒、倒垃圾等瑣碎事,幫助困難居民,化解矛盾糾紛。正是許許多多人日復一日的付出,給人信心,傳遞希望,擊退疫情。平凡人,平凡事,像點點微光,照亮黑夜,匯聚成春天的暖陽,溫暖人心,溫暖人間。


記者:周瑞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