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可得小心著,這東西嬌氣得很,稍微碰一下,破了相不說,還容易變質。”孟小麗給新員工做示範,小心翼翼地從菌床上削下雙孢菇,然後挖去殘根、補上土壤。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工人正在採摘。

  3月21日下午,隆德縣城關鎮楊家店村六盤山西麓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雙孢菇肉質肥厚。40多個工人戴著口罩、手套,穿梭在不同的大棚裡、菌床間。不遠處的冷庫裡,剛摘下的菌菇裝籃一字擺放。

  “老闆在不?我又來買菌菇了。”來自縣城的老客戶王巖這是第四次上門了。聽到有人來,顧不上洗手,孟小麗急忙從菌棚裡跑了出來。

  “大球蓋菇1公斤、香菇3公斤、茶樹菇3公斤、3籃子雙孢菇,買得不少呀,給你算便宜點……”孟小麗熱情迎接這位老顧客。

  “趁剛摘下,一會兒給甘肅靜寧的親戚送去點,新鮮的好吃。”王巖說。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王巖攜孩子來買菇。

  一個月前,孟小麗可沒現在這麼忙。受疫情影響,摘下的2500公斤香菇滯銷了,“我給親戚們開玩笑說,菌菇再賣不出去,怕是要吃速效救心丸了”。

  春節前,基地開棚售菇。每天最紅火的時候,有400多人上門,在棚外排起隊來等候,僅香菇一天銷售就500多公斤。

  從有多少賣多少,到滯銷甚至變質,孟小麗焦慮了。

  “不怕,我們種了多少年了,技術還是掌握著呢!再說,項目後續發展前景大著呢。”關鍵時候,孟小麗丈夫、六盤山西麓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負責人柳志清,給孟小麗打氣鼓勁、送上“寬心丸”。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孟小麗和丈夫柳志清檢查菌菇品相。

  柳志清及時對菌菇大棚進行了降溫處理,讓菌絲進入休眠期,抑制其生長。城關鎮通過電商每天幫助銷售菌菇600公斤左右,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

  3月1日,基地開始復工復產,40多個工人每天從早7點忙到晚上10點。

  總投資870萬元的六盤山西麓食用菌菇馴化種植基地,是一個跨村帶動群眾致富的項目。

  2018年10月,基於六盤山腳下楊家店村冷涼氣候和六盤山紅色旅遊的區位優勢,城關鎮動員三合村致富帶頭人柳志清,把菌菇培育種植產業跨村“落戶”到楊家店村。

  目前已建成東西兩區。東區建成菌菇加工研發展示中心1座。西區建成6座標準化控溫控溼大棚,今年春節前已開始出產羊肚菌、靈芝菌、大球蓋菇、椴木香菇、六盤山野生菇等菌菇。全部達標生產後,預計每年生產幹品茶樹菇10噸、幹品羊肚菌5噸、大球蓋菇等其他鮮菌菇50噸,年收益可達700萬元。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點綴在泥土中的雙孢菇。

  “固原市政府牽線聯繫的專家4月份就來了,幫助基地做整體規劃。4月中旬,要在林下種植菌菇500畝。定下的機械設備5月到了後,可以投產,7月份就能出菇……”城關鎮黨委書記劉勇說。

  六盤山食用菌生產,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地爭肥,是綠水青山贈與隆德縣的“金山銀山”,也是投資小、見效快、可持續的脫貧產業。

  該基地全年累計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就業1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5000元左右。往年這個時候早早出去打工的貧困戶黃綠葉,應招到基地做飯,空閒時間採摘菌菇,除了每個月2500元的工資,每天加班採蘑菇還能掙上60元。

挺過疫情影響!小菌菇撐開“幸福傘”!

正在生長的羊肚菌。

  今年,該基地將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菌棒和技術,再統一收購、分揀、包裝、銷售,帶動本鎮390戶貧困戶發展菌菇產業。“支部跨村建、產業跨村育、資金跨村用、能人跨村帶,六盤山菌菇產業將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共同脫貧致富。”劉勇說。(寧夏日報記者 黨碩 張向陽 李衛東/文 黨碩/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