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紡織企業逆勢上揚邁入“春天裡”

“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不僅在於核心競爭力,更要有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在今年的全市30強企業座談會上,後白海天針織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有感而發。

從最初的圍巾、手套等少量針織製品到現在的運動套裝、休閒服裝等20多類產品、年產600萬件運動內衣,海天一直將技術積累和產品質量視為立身之本。春節期間,企業陸續接到美國合作方ETHIKA品牌300萬美元訂單,預計全年銷售將增長30%。

自海天2月中旬復工以來,生產車間裡新引進的自動裁床機就成為公司業務經理尹紅霞心裡的“寶貝”。在今年復工人工短缺的情況下,自動裁床機的及時運轉給企業搶產能、搶時間幫了大忙。“自動裁床機一天產能相當於10名工人,年前就已經安裝完成,但由於疫情影響,外地工程師不能及時到崗,設備一直沒能正常運轉。”尹紅霞介紹,復工以來,海天安排兩名工人通過微信視頻與工程師連線,在線學習設備操作。現在公司趕製的產品正通過空運陸續送到美國客戶手中。

據市工信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傳統服裝紡織行業經營困難加大的大背景下,1-2月份海天針織製品有限公司銷售呈現正增長,且增幅超過40%。海天銷售報表的“逆勢上揚”與企業多年不斷的技術投入和積累密不可分。

近年來,海天從設備改造、新材料開發、外觀設計三方面進行攻關,先後投入1200萬元用於智能化設備改造,利用1E-B0X軟件對車間生產和檢驗過程進行跟蹤,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及品檢盲區,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針對抗菌纖維、傳感纖維、防輻射纖維、芳香纖維和發熱纖維等材料,成立自主的設計研究院開展研究工作。目前,公司擁有員工2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1人,佔比接近一半。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丹麥等國家和地區,憑藉過硬的技術,海天針織成為美國ETHIKA品牌全球唯一供貨商。

如果說海天是今年全市30強工業企業的新面孔,那位於開發區的東豐製衣有限公司則是一棵“常青樹”,今年已是該企業連續第5年獲得“句容市30強工業企業”稱號,並且排名逐年上升。 在富達創業園區,東豐製衣有限公司的招牌看起來並不起眼,甚至顯得有些“寒酸”。可就是這個佔地僅3000平方米的傳統企業,不斷刷新著句容畝均稅收記錄。

3月20日上午8點半,在東豐製衣有限公司車間裡,工人們正為新一批訂單趕工,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上坐滿了工人,500餘名工人師傅正埋頭作業。“雖然企業塊頭不是很大,但句容市委市政府的畝均效益考核導向讓企業受益良多。目前企業的生產計劃已安排妥當,訂單排到了9月份。”企業負責人戴江蓉自豪地說,在同行業裡,東豐製衣最大優勢是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專門開展模板研發製作。目前,企業已獲得了3項發明專利授權,公司的生產流水線逐步向自動化推進。

2018年東豐建成吊掛系統,使工作效率更高,也使員工的業務素質有了顛覆性升級;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在2019年,東豐繼續對設備進行更新,增添了貼標、查針掃描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使操作更精確、更自如……

大規模自動化製衣生產技術的突破,為東豐自主創新帶來了強有力的回饋。“以往我們培養一名熟手工人至少需要半年,如今只需幾天就能‘出師’。”在模板操作區,記者看到,12臺長臂機有序排放,工人只要將布料放到相應位置,所有工序即可自動完成,原本需要3人10分鐘完成的工序現在只需1人3分鐘。

在今年的30強工業企業中,包括海天、東豐在內,全市共有4家傳統服裝紡織企業成功入圍。

新利源服裝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引進先進設備,並與臺灣健峰企業管理集團合作,從一家生產型企業轉型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服裝企業;蘇美達創意家紡建成兩條智能吊掛線、進口一臺大型德國設備,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憑藉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技改投入持續加碼,如今句容的紡織服裝企業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迎來了發展的新徵程。 (句容市融媒體中心 顧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