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在瞭解今年美高申請和錄取情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學生的錄取名額沒有明顯的變化,不同學校有不同招生傾向。但整體申請人數上漲了10%~15%,個別學校甚至達到20%~30%,某單性別的女校甚至提高了40%。整個競爭可謂異常激烈。

為了瞭解背後的深層原因,留學全知道採訪了美高留學行業的幾位權威大神,進行全盤梳理。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為什麼申請越來越難?

01 美高尋求怎樣的學生?

品優學會創始人Anson老師提到,對於美高的招生官來說,每年學校招的學生,會從整體的能力平衡上去考量。競賽、藝術、體育、科技、社會活動等各領域的人才都要兼顧。除了特長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及特長而體現出的“內功”——你作為一個有潛質的學生,是否自信、對生活有激情、好奇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社會責任心。

比如一個學中國古典舞的孩子,這項特長對也許對學校來說並不具備能夠立刻產出的價值,但10年舞蹈學習所積累的經歷中,能看出她身上追求藝術的熱情,和不拋棄不放棄的堅毅品質。

所以美高尋求的不僅僅是成績好的學生,還需要看到申請者所呈現的立體的品質。這些要求隨著學生越來越優秀,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

02 內部競爭:標化水漲船高,港生略具優勢

對於競爭激烈的現象,華英教育曾敏敏老師表示:“從申請學生的標化上我們發現,獲得2300分以上的人數比例大幅度增加。因此高分只能說是成為不拉後腿的一個因素,但絕對不會說給你的申請帶來任何更多的優勢。

學美教育總裁張恆瑞老師也說,校內競爭越來越激烈了。目前申請美高前10或前30的國內學校,開始比較集中在一些初中。這些少數的初中往往一年能夠有20個甚至20個以上的學生同時在申請美高。那麼這樣的話就開始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校內競爭,這樣的校內競爭與美初申請美高的校內競爭,是非常類似的。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來自香港學生的壓力。香港的學生當中,有一部分實際上是內地城市的家庭,搬到了香港去讀書,再從香港來進行申請。現在大部分的美高招生辦,都會把這樣的學生不再單獨列為香港背景學生,而是把他們放到和內地學生一樣的池子。

對於此情況,融尚南希夥伴管理合夥人&申請項目負責人Nini表示今年很多香港地區的美高申請數量有所增加。香港由於本身國際教育水平較高,往年對於入讀美高沒有極強的需求。但今年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加上香港經歷的一些事情,考慮離開本土的家庭變多。而之所以這會對內地學生名額造成擠壓,並不是說香港孩子比較優秀,而是以時間縱向來看,美高以往接收的香港學生較少,從多元角度出發,新出現的這部分申請者,背景可能更亮眼一些。

另外美國學校普遍看重legacy,也就是傳承性。因為上世紀90年代亞洲人中香港人佔比較高,香港的家庭跟美高的歷史淵源更深一些。所以當香港家庭湧入到市場的時候,會出現家族人脈傳承的優勢。

香港學生帶來的競爭尤其體現在頂尖學校的申請中。很多香港學生家庭,和當下一線城市國際學校學生家庭想法很像,認為美高是一項衝刺工程,衝刺不到頂尖就不去了,於是越頭部競爭越慘烈。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03 外部競爭:國際學生申請人數激增

範迪信國際教育副總監Rae提到,美國經濟累積了過去兩年的增長,大多數美高收到本地申請年增長超過10%,因此國際學生名額維持不變或者少幅度減少。而剛過去的2020Fall這個申請季,毫無疑問是對中國學生最“殘酷”的一次,招生官的原話是“brutal”。雖然往年每年也面對分數要求提高和申請人數增加的壓力,但今年明顯的一個變化是新來的外部競爭,讓中國學生受到衝擊。

國際申請人數增長最大來自越南,越南學生跟中國學生一樣刻苦學習,近年來的英語能力提升和經濟實力提升都使得美高申請人數增加,跟10年前中國學生增長的情況很相似。TABS的巡展在全中國設4個分站,在越南就有2個分站,可見一斑。

日本近年國家政策推動學生出國留學,過去一年申請美高人數增長明顯。因為大多數美高都只有極少數日本學生在讀,因此從多樣性的考慮出發,國際生名額會撥出給符合資格的日本申請者。

其他東南亞、中亞、非洲的國家和地區申請人數也有明顯增長。泰國的國際教育需求也日益明顯,印度以往是研究生出國以及留學英聯邦國家為主,今年有幾所前十的美高也開始在泰國、印度做宣傳,可以預期東南亞各國學生在未來幾年將迅速成為中國美高申請者的強勁對手。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中國學生該如何突圍?

顯然,想要申請美高的中國學生面臨著“內外夾擊”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尋求突圍?

01 標化均分上漲,英文應用能力更加重要

Rae表示:今年託福開始允許“拼分”,某排名前30的美高招生官表示以往收生的心理關口是105,今年是115(拼分後)。在同等“拼分總分”之下,他更傾向於錄取單一次考試分數更高的學生,因為這更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不是重複考試刷分的結果。

Nini也說,標化層面,今年出現很多託福和SSAT分數很高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學校來說會更為關注學生的英文核心能力,包括口語應用能力和學術寫作能力等。標化高並不一定代表著能夠在日常流利地用英文溝通,也不代表寫作能力就一定強。所以面試時有些學校會要求直接現場寫一篇文章,招生官會以此來參考學生在沒有任何協助的情況下,自身英語能力究竟如何。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02 克服不善社交的“刻板印象”

Anson特別提到,跟很多招生官聊下來,他們對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都表示極大的讚揚,但對社交能力,會有一些質疑,這也是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很多中國申請者並非來自於全英文的環境背景,到了美國以後,日常中的對話應用和思維習慣會成為語言融入的一項挑戰。比如說俚語或英文慣用語,反應相對比較延遲,會讓美國人覺得有些不自然。舉個例子,美國學生之間討論本土電影或動畫而產生的笑點,中國孩子就不一定能get得到。這種不及時的反應會被解讀為“無法融入”。

其次,對申請美高的學生來說,未來所在的環境仍然是美國孩子居多,需要和美國本土孩子交朋友。但在美國學校中,中國孩子抱團的現象時有發生,彼此之間也是用中文而非英文交流。並不是不好,只是有可能造成美國老師對他們“不愛和當地人交朋友”的誤解。

第三方面,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中,以老師向學生輸入知識的單向交流為主。但美高小班教學,十分看重學生和老師的互動。由於以前的環境習慣,中國學生比較少積極展現自己、高頻率地參與提問,課堂上的融入中國孩子也顯得不夠。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最後一點,在美國社會文化中,孩子可能從小就會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community service)中,但這在中國學習環境裡並非重要的考核項目,所以相對沒那麼被看重。中國學生到了國外可能對於社區、社會主動承擔責任方面,和其他人相比,會弱一些。

從這幾點來看,中國學生並不是真的“社交”有問題,而是生活環境和長此以往的習慣,導致可能出現的“刻板印象”。

如果想要打破招生官對於中國學生的固有感受,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突破。

03 強化特長與性格的魅力,展現“內功”

在這方面,曾敏敏表示,除去標化成績,美高更看重學生的性格,以及是否有突出的特長。越頂尖的學校越看重孩子的特長。這個特長可以是音樂,可以是體育,也可以是藝術。只要足夠突出,進入美國高中能夠佔據重要位置、發揮作用,對於申請是非常加分的。

從今年的錄取來看,我們發現如果體育項目優秀,那麼學生的錄取是佔有絕對優勢的。無論是華英自己的學生,還是其他機構的學生,那些拿到特別多好錄取的孩子,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真正的體育生。

另外性格也是美高非常看重的方面。一個比較善於溝通、討人喜歡的學生,拿到的錄取自然會更理想。我們就有一個香港女生,從標化上來看,是沒有太大優勢的,尤其在今年很多人SSAT達到了2300多分的情況下。但這個女孩幾乎獲得了她所申請的所有學校的錄取。我們在跟學校溝通的時候,所有的學校都對她讚不絕口。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覺得她的性格非常好,容易相處,交流能力極強。

從這一點來看,性格和溝通能力是直接能夠打動招生官的重要方面。

04 成績沒那麼頂尖的中國學生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張恆瑞表示,他認為如果成績沒那麼頂尖,相對來說學生可能在時間管理跟自律性上沒有那麼好,所以在擇校時就要用心在兩個方面:

一是選擇私立的寄宿學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的boarding school。不建議學生家長為了想要送小孩出去而出去,選擇一些私立的走讀學校,住在寄宿家庭。這樣通常會產生一些其他的後續問題。

二是要選擇那些提供非母語國際學生ESL課程的學校。進入這樣的學校,比較容易通過一到兩年的ESL課程的過渡,實現在第三年或第四年時達到跟美國學生一樣的英文和文科水平。這樣即使就讀的並非頂尖美高,也可以通過努力進入美國前30名的好大學。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在申請時,學生的基礎英文能力要有,託福至少能夠達到80分以上的水平。這樣未來在生活適應上來說,不會出現問題,就可以更專心地去提升英語和學業能力。

05 是不是該去讀美初?

Rae提到,3年前開始的美初申請人數增長的長期影響,在今年美初申請美高的學生群體中體現明顯。部分美初的升學指導開始建議中國學生申請9升9,代替以往常見的9升10。

她建議申請美初的學生儘量早開始,避免入學美初時重讀,把唯一一次的重讀選項留在美初升美高的時候。今年錄取情況來看,美初學生還是有一定優勢的,特別是在美初校內活動參與度高的學生,仍然有不少低分錄取名校的成功案例。比如今年範迪信教育一位美初在讀的學生,就在標化成績只是中等的情況下成功錄取前25美高。他在美初的4年中參與了7項運動。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疫情之中如何應對?

標化考試和夏校等線下活動的取消,以及世界各國的入境限制和城市封鎖,令仍在留學規劃中的家庭無比頭疼。針對今年格外特殊的疫情狀況,專家們也有話要說:

01 語言考試

面對考試各種取消的情況,Nini認為一方面要提前跟學校溝通,詢問是否有什麼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在兩大語言標化類考試都暫時停擺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在線測試可以考慮:Duolingo English Test,作為成績備選。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02 夏校

Anson對於夏校被取消感到有些遺憾,因為那些沒有參加過夏校、或沒有去過美國的學生,活動的取消會對申請造成實際的損失。尤其很多招生官會在面試中詢問有關寄宿學校和美國教育的問題,那些更早擁有美國學校學習經驗的孩子就會具備優勢。品優學會建議,如果暑期只能呆在中國,應該保持高效的時間管理和執行力。

學術層面,不要一味等待線下課的恢復,在假期時間充足的條件下,利用好網課資源,加強提高英文閱讀、寫作和口語水平;

課外活動和興趣愛好層面,要充分利用在國內的時間和資源,打造學生的亮點,如品優學會就為學生提供諸多背景提升的項目,且涉及面非常廣泛,從天文地理、環境科學,生物工程,到表演藝術(戲劇、舞臺劇等)、視覺藝術(繪畫、設計等),這些都可以更好幫助學生提高申請優勢。

曾敏敏也說:通常夏校是一個讓以後想出國的學生提前體驗美國生活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對美高來講,學校也會覺得如果提前去過夏校,孩子會更容易融入美國。但夏校不等於“通行證”,對於從來沒有去美國上過夏校的學生來講,

最關鍵的還是你要把自己的各項活動準備好,花功夫提升英語能力。

假如說真的去不了美國,就在國內做補充的準備,最終效果也是一樣的。今年夏天,華英旗下的別杼學院就推出了很多更豐富更高品質的這類國內夏校,無論是藝術、文科、社科,還是科學、工程等方面,我們都有相應的獨家資源給到孩子去進行課外規劃,大家可以進一步瞭解。

03 保持心態,掌握信息,提前規劃

今年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無論地區的政治局勢變化,還是全球疫情的廣泛影響,對於常規的留學招生工作來說,都屬於突發事件而非日常。在這些特殊的情況下,學校會有一些相應的招生計劃調整,但國內的家長們不用因此而焦慮或認為會是長期的趨勢。

因為疫情,有些學校認為本土學生選擇自己的概率會降低,那麼可能會更傾向國際學生;有些學校認為中國地區受到影響太大,那麼可能會更傾向其他國家的學生;到了明年9月份,疫情如果得以緩解,今年縮減的部分,明年也有可能擴招。這些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家長們需要抱以開放的心態,瞭解基本情況,明白不同的高中有不同的態度,以此來匹配自身的需求。

如果說疫情能夠教給我們的事情,如Anson所說:這次事件會讓更多學生懂得“提前規劃”的重要性。當下仍有很多計劃申請美高的家庭,認為這只是當季的事情,但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只有提前規劃,才可以避免很多臨時性、不可抗力的消極影響。

具體該如何做提前規劃?有哪些重點?

成績如何提高?背景如何拓展?

想知道更多豐富內容

敬請關注:

留學全知道2020美高錄取線上分享會!頂尖機構專業分析,大咖經驗分享視頻,更有乾貨講座和諸多福利,等你參與!

史上最“殘酷”申請年?美高留學正在經歷怎樣的時代 | 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