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到底缺乏的是什麼?

黃草原上的教書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發展,城鄉教育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教育資源和教育人才流動趨向效能化。但城鄉教育尤其鄉村教育,仍然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鄉村教育的堵點、漏點好和短板、斷板仍然存在,需要我們下大力氣解決。一是鄉村教育缺乏以家庭教育為標誌的科學教育理念。隨著農村改革發展,農村面貌大改觀。但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仍然難以支撐鄉村教育的不斷投入。學校也好,家庭也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沒有放在第一位或重要位置,更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忽視了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尤其家庭教育,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幾乎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家務”,更別提孩子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勞動。這也與農村家庭文化素質整體偏低,農村家長文化水平相對不高有關。因此,必須改變鄉村教育理念,樹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質量,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是鄉村教育缺乏以設施設備為標誌的教育資源。鄉村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資源共享停留表面。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微觀因素。現在,雖然鄉村教育環境得到改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令人欣喜的良好趨勢。但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長期缺乏基本教育設施建設投入,城鄉教育資源不均,尤其鄉村素質教育資源匱乏。政府應優化投資統籌,做到城鄉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縮小差距。尤其學生動手、動腦、製作、繪畫等創新創造方面的設施、設備,整合優化素質教育資源。三是鄉村教育缺乏以優師能手為標誌的師資力量。長期以來,由於鄉村教育環境影響,高學歷的老師不願意到鄉村教學。城裡的老不願下鄉,鄉下的老師設法進城。鄉當然,現在城裡老師評職稱有“農村教學經歷”的限制,但對整個鄉村教育師資力量的改善,還是“杯水車薪”。因為城裡老師鄉下“支教”主要還是評聘職稱。學生也是如此,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進城讀書,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唯一希望就是在家門口好好讀書。因此,要打破城鄉師資教育資源均衡,適當提高城鄉教師的待遇,在職稱評聘、評先樹優、補貼住房、崗位津貼等方面向鄉村教育傾斜。四是鄉村教育缺乏以弘揚最美教師精神為標誌的社會關注。現在,鄉村教育就整體而言仍然是應試教育為主,缺乏完善的素質教育體系,鄉村教育的社會關注度不高。鄉村教育要健全最美鄉村教師培樹機制,通過短視頻、集中大賽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向“最美鄉村教師”學習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認知鄉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導社會支持鄉村教育發展,讓家庭、社會感激鄉村教師,讓鄉村教師每天都不一樣的“神聖感”。教育鄉村學生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全面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