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近年來,丹寨縣因地制宜,推廣“上下套種”等技術,充分利用全縣13000多畝藍莓、吊瓜等喜陽作物行間的閒置土地,套種喜陰中藥材板藍根。在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時,節約田間管理成本,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在興仁鎮燒茶壩區藍莓套種板藍根基地,幾十名村民在地裡行間忙碌著,挖土整地、栽苗壓緊,有條不紊。近年來,丹寨縣委縣政府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引導群眾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發展效能,讓村民們增加收入、實現脫貧。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興仁鎮燒茶村村民潘朝麗說:“我家有3畝的田在種吊瓜,4畝地種藍莓,流轉給他們,一年有四至五千塊錢的收入,我還跟他們打工,一年到頭的開銷就夠了,我們已經脫貧了。”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為解決村民產業發展後顧之憂,該村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並簽訂保底回收訂單,有效解決農戶技術不足和銷售不出等問題。為了提高種苗成活率,這兩天,公司技術員到現場指導村民規範種植板藍根,為產業增收保駕護航。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貴州藍之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劉書遠說:“今天來到這裡就是來指導農戶怎樣種植它的存活率才高。幾個月過後就可以收成了,一年可以收2至3次,我們負責跟他們回收。”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產業發展,是群眾脫貧致富的根基,為了著重抓好村級特色產業,燒茶村利用有限土地資源,結合實際,採取“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發展模式,打破土地分散發展瓶頸,促進農村經濟發生脫胎換骨的深刻變化。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興仁鎮燒茶村黨支部書記楊秀賢說:“板藍根四個月以後可以採收,畝產值收一次大概在2000元左右,一年可以採收兩次,8月份和11月份加起來可以畝產4000元左右,板藍根這個收益就可以用在我們藍莓務工方面,減輕我們藍莓的負擔,這樣6月份藍莓產值等於是純收入了。”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丹寨:壩區產業促發展,立體套種效益高

據瞭解,目前全縣藍莓種植面積3.12萬畝,吊瓜、板藍根等中藥材3.62萬畝,其中套種產業1.3萬畝。

■圖 | 黃曉海

■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 龍麗琴 龍明慧

- END -

丹寨縣融媒體中心

總編 | 黃曉海

主編 | 陳玉佳

編審 | 石開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