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行政單位事業管理崗也是工人身份,以後怎麼發展?將來能不能享受職級並行待遇?

龍傑163559460


目前,各省公務員的職級並行均已經落實到位,不少人都通過職級並行得到了晉升。

而對於同在一個單位混編混崗的事業編制人員,心裡肯定是充滿羨慕的。

在公務用車改革後,公務員享受到了車補,而事業編制人員的車改不但遲了一年,最後大部分人還享受不到車補。

那麼這次的職級並行,事業編制人員將來會有嗎?

早在2018年7月,中央深改組會議就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職級並行已經在多地開始了試點,可以說事業單位職級並行是大勢所趨。

而對於工人身份的人員,其實並不用擔心,因為事業單位是按照崗位進行管理的。既然已經聘用到管理崗位,那麼根據事業單位的相關規定,所有的待遇都是按照管理崗,和身份沒有關係,所以未來也是能夠享受到職級並行的。


不過,從文件下發到目前已經快兩年了,事業單位職級並行的動靜並不大。

而且,意見中的職級並行目前還只是針對縣以下事業單位,那麼想要推廣到所有事業單位,還至少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同時,事業單位職級並行會不會像車改那樣,有更嚴苛的要求,也是令人擔心的一點!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現在在行政單位事業管理崗,工人身份,以後怎麼發展?將來能不能享受職級並行待遇?

“行政單位事業管理崗”,這個定義本身就是錯誤的。行政單位是指政府組成部門,擴大範圍可能包括所有的黨政機關,或者是所有使用行政編制的機關單位。行政單位沒有管理崗一說,只有事業單位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因此,正確的表述,要麼是指“行政單位中使用機關事業編制的副科級以上幹部”,更大的可能性是“行政單位下屬事業單位管理崗”。

過去,黨政機關中有一部分工人以“聘幹、代幹、轉幹”的身份,提拔為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至今還有擔任實職的。黨政機構管理規範後,要求工人不能再以工代幹,或者轉幹、聘幹,已經以幹部身份提拔為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工人,要逐漸退出實職,擔任非領導職務,或者只享受相關待遇。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也是隻減不增,現有工勤編制隨工勤人員自然減員,隨退隨銷。

由於編制短缺,尤其是縣區基層,黨政機構存在一部分“機關事業編制”,雖然屬於違規用編,但因歷史原因,或者機構改革中的“過渡性措施”,這種編制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中,部分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類職能,按改革要求整合到相應的黨政機關,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要求,連人帶編隨職能調整到行政部門,造成了一部分黨政機關違規使用“機關事業編制”。按機構編制管理條例規定,這種現象必須在短期內解決:要麼由組織人事部門將違規人員調整到其他事業單位,要麼由機構編制部門調劑行政編制進行置換。

至於提拔到事業單位管理崗位的工勤人員,由於事業單位實行“崗位責任制”管理模式,工勤人員滿足條件,可以在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聘用,工人身份擔任管理人員,不存在政策上的問題。但是,新《公務員法》明確規定,工勤人員不能直接參與行政執法,不能登記為參公人員。因此,工人身份無論是在黨政機關,還是在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都不能參公,不參享受“職級並行”待遇。


職言管語


行政單位哪有事業管理崗位,你應該是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肯定是不能享受公務員職級並行待遇的。

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是相對的,行政單位人員是行政編制,包括公務員和行政工勤人員,事業單位人員是事業編制,包括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所以,行政單位事業管理崗位的說法本來就是錯誤的。再說你是工人身份,應該是以前在事業單位的工勤崗位,你相當於是事業工人身份被聘用到了事業管理崗位,將來肯定是不能享受公務員職級並行待遇的,因為目前的職級並行政策只適用於公務員。

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理論上是可以相互流通的,因為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崗位聘用制,比如你是事業工人身份,如果取得了助理職稱資格證書,通過人社局聘用後就可以轉為專業技術十二級崗位。但是,工人身份想要聘用到管理崗位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管理崗位屬於事業單位領導崗位,和公務員領導職務是對應的。那麼既然你能從事業工人崗位聘用到管理崗位,說明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或者說你的機遇還是比較好的。

目前的職級並行政策只適用於公務員,別說你是工人身份,即便是事業管理崗位也不享受該政策。不過,目前事業管理崗位職級並行政策正在進行試點,既然公務員馬上就要執行職級並行政策,事業人員職級並行政策也應該很快會全面鋪開了。

總之,行政單位的事業管理崗位的說法是錯誤的,並且事業人員目前是不享受職級並行政策的。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編制不夠,事業來湊。在縣區一級,受機構和編制限額管理影響,沒有多餘的行政編制用來置換或招錄行政人員,只能從下屬或其他事業單位借調人員補充力量,比如教育局從學校借用老師,由此形成混編混崗現象。

本輪黨政機構改革,行政事業單位取消,部分行政機關撤併整合,機構和編制進一步壓縮,很多機構由幾個局辦重組而成,比如市場監管局、文化新聞廣播體育和旅遊局,三四個甚至四五個局合在一起,三定方案並沒有給足額的行政編制,反而為了完成上面交待的限額管理任務,砍斷了不少行政編制,造成了行政人員嚴重不足。像上述的文化新聞廣播體育和旅遊局,小公這裡有的地方縣新的三定方案只給五個行政編,一個編分配一塊業務都不夠,只能從下屬的二層事業機構大量借人來用,所謂的行政單位事業人就是這樣來的。這也是縣區機構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但由此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待遇問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同級水平工資總體相差不大,但公務員有車補,且年終績效獎也較多,同一個單位幹同樣的活,甚至因為編制關係事業編乾的比公務員多(公務員多數是領導),到頭來一年收入反而比公務員少一兩萬,同工不同酬,行政事業人一直來頗有意見。

其次是晉升問題。這也是大家最在意的。公務員問題不大,只要你有能力有實力,可以按規定提拔晉升。六月一月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後,不能提拔到領導崗位,還可以享受職級並行制度,晉升1至4級主任科員。而事業編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因為是借調,在行政單位很難提拔,也不能套改職級;在原單位同樣因為職數有限,加上不在崗,提拔也非常受限,由此兩頭不靠岸,地位非常尷尬。

這裡麵包括已經競聘轉崗到管理崗的工勤人員也是如此。借調到行政機關,他們只能享受管理崗待遇,不能提拔,不能轉幹,也不能享受職級並行待遇。在這一點上,即將實施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附則中有明確規定,工勤人員不執行此制度。這就意味著,現階段,只有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人員可以套改職級,其它的,無論是事業管理崗,還是行政工勤、事業工勤,都不能享受“職級並行”待遇。


80後小公


就你這個問題問的就充分說明你這樣的水平給個工人身份都已經是高配了,你還知道職級並行啊?


銀行裡下象棋


不能,你去二級機構事業單位任職最好


無礙君


應該會,2018年7月,中央正式通過了《關於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這標誌著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的職級並行工作已經正式走上軌道,接下去需要等待試點和正式的實施方案,但是不知道要等好久,而且事業人員比較複雜,人員眾多,慢慢等吧!


小天真09


退伍軍人部的成立應該會考慮到退伍戰士的安置問題,一輩子的工人身份提拔不了對於分配到事業單位高中畢業入伍的工勤編制的戰士來說確實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碧血狼騰


行政單位事業編制、管理崗位、工人身份,這種情況在行政部門普遍存在,目前晉升渠道不暢,職級並行沒有文件,更無先例。

在一些縣級機關,事業編制工人身份的職工比較多,甚至是無編制的財政補貼式合同制職工,他(她)們成了單位的主力,由於晉升副科以上無望,成了單位科、股、所的帶頭人,在努力工作中等待晉升機遇。

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由於行政編制控制嚴格,單位正常工作人手不夠,便在事業單位調人。

還有一些是由於機關改革單位合併形成的。舉個實際例子,市場行政管理局是由工商局、質檢局、藥檢局三局合併組建,原來的三個單位都是垂直單位,工資待遇有省級財政列支,每個省都有自已的垂直學校,學生通過中考定向招生,畢業後分配到各地縣級垂直部門,基本都是事業編工人身份,2018年行政機構改革,由原來的線上垂直管理改為地方管理,人員編制不動歸地方財政,就行成了機關單位事業編制工人身份這種現狀。

目前看,行政單位事業編制管理崗、混崗、工勤崗參加職級並行的可能性不大。


龍泉居士abc


話少理端,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境界,我們這裡呢對於這種崗位晉升的話,一般來說沒有依據,沒有文件,也沒有晉升的可能,為了增加這些人的待遇,我們有一段時呢,把這叫行政工人,最後享受了車補、享受了每年的考核獎,但是發展上沒有任何的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