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什麼作用?

依蒙小詩


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社會發展的經驗精華和社會發展的先導,也是支撐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國有上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發展史,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應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斷髮揚光大。


海韻678910


文化在當今世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被世界各個國家、民族、團體所重視,都在比著將自身的文化推及他方,以達到他方認可的目的。現在不是有個詞叫做“文化軟實力”嗎?這就足以證明文化在當今世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為什麼重要了。

那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是什麼真還不是好定義的,這麼說吧,文化就是一個族群的積澱、傳承與發展,普遍的高度自覺認同。文化包含著這個族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活動縮影,是所有外在的物質與精神內涵的集合。

文化這種東西(姑且稱為東西),小到個人,大到社會,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徵。個人文化、企業文化、民族文化、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不管那種文化,也不管優秀不優秀(相對的),對於主體而言,都想傳承好、發展好,並將之傳播出去,以獲得更廣泛的認同,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輸出吧。

具體點說,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個人的文化素養足可證明自身的實力,“一個人死了/ 他還活著”就是精神文化還活著。這不用多說。

一個“老字號”企業除了經濟實力外,肯定是有企業文化的,企業的發展若沒有企業文化,是不會成為屹立不倒“老字號”的,這裡面當然就包含經營理念、發展導向、管理機制、福利等等。好的企業文化不用宣傳,就有人來向你“取經”爭相學習了。

對於國家或民族來說,經濟實力是基礎,代表著貧窮或富有的程度,如果要想長足發展,必定離不開整體的文化力量(軟實力),文化是國家民族發展的潛力,是形象特徵,是文明的代言。一個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面對的是世界上大大小小眾多文化的展現與競爭。這裡的展現與競爭即是文化的輸出,若要輸出,就要對自身的文化有自信,還要有經濟實力做基礎。現在社會還出現有文化經濟,文化市場、文化產業這些都是用經濟手段反過來為文化影響力服務的,經濟、文化相輔相成,推動國家實力邁上更高臺階。

在這個意義上說,一些西方的大國比如美國和亞洲的小國比如韓國,文化產業、文化貿易他們不僅起步早,而且做得比我們要好,他們的營銷手段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譬如,美國音樂、美國電影(美其名曰:大片),在我們新生代中產生的共鳴,不能不令人深思。又譬如,東亞的韓國就熟諳文化產業的營銷之道,一部熱門的影視劇都能派生出與之相關聯的、帶有主題信息的物質產品在市場上流通,再加上韓國音樂人的音樂、舞蹈作品,這就是他們共同創造出的“韓流”吧,這會產生多麼大的、裂變式的效應和影響力啊!另外韓國還不斷竊取、蠶食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種子”,並拿去“申遺”。人家不僅有經濟實力,又重視文化,哪管這顆“種子”根在哪裡,“挖來”即是。巧取豪奪在世界歷史上多次重演,不是少數。這些都歸之於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強大的力量,足可引起我們的反思了吧!

一路走來,他們將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了東方的新生代。而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燦若星河,文化的積澱厚重而寬廣。如何傳承好、發展好、運用好自身的優秀文化,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重任。

值得驕傲的是,近年來我們的國家在經濟實力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高增長。有了這樣的基礎,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和運用。新興的文化產業、文化貿易做得好了,直接關乎民族氣度和自信心的確立,實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錘實與提升。譬如,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使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有效地邁開了重要的一步。另外,國家的開放模式以博大的胸懷吸引了世界各民族人民來到這古老又現代的土地上學習交流,重新認識並尊重中國文化的先進性,感受東方民族和而不同的文化氣度。第三,以創新科技產業大軍、5G技術為突破,厚積薄發使我們站上文化貿易的制高點,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支撐。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任重而道遠,無論是文化的個人,還是群體;無論是產業,還是貿易,中國文化的延續後勁是否有力量,考驗著每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炎黃子孫。

中國文化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中國文化必將會奪回話語權。將古老的、有活力的東方文化傳播寰宇,將華夏先民創造並代代相傳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以上,是本人對社會發展中文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之處,請各位師長、學人批評指正!

庚子歲二月初一日


水易平3186


【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起著發動機的作用】

古今中外,文化歷來被重視,哪怕是戰爭等混亂時期也是如此。但文化對社會發展具體起著怎樣的作用,以致於呈現出這樣的被重視程度,則需要詳細分析才能使結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什麼是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為表達對世界與自身的認識與感受或為改變、實現自我價值而創造出來的所有活動及其載體。

如此定義的依據是,文化首先是人類的文化,由人類創造沉澱而來,人類通過各種載體進行感知,其次,自然界也應是人類文化的主體,以其獨有的力量參與了文化的創造,不再只是文化的客體,同時也是文化的主體,如此,才能更有助於理解人與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

二、文化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源生動力,我們不妨稱為發動機作用。

近300年來,由於物理學與工業的發展,機器於我們,不僅司空見慣,而且是每天接觸,因此,我們不妨借用機器中的發動機原理及其現象來進行說明,以便大家理解。

文化的作用,就其所呈現出內發性、次生性、傳動性、根本性的特點,類似於發動機之於機器的作用。

我們知道,機器如無發動機,就是一堆廢銅爛鐵,比如汽車,比如車間生產需用到的機器,這道理淺顯易懂。如還不太直觀,還有其他比喻,如Windows操作系統、安卓操作系統之於電腦、手機。

文化與發動機的高度相似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內發性

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是內發性的,即由內部產生動力,之後由發力點向外輸出。

文化也是這樣。由文化定義,我們知道文化首先是基於人的創造,而創造的前提是有創造能力,創造能力就是文化在人的頭腦內部構思之後向外輸出,才形成我們所看到的人類社會各種活動及其看得見的載體。

打個簡單的比喻,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如何笑,笑的人應是什麼形象,創作這幅畫的目的是什麼,形成初步構思了,達芬奇才開始創作,一定是這樣子的,儘管所有人類的創作都可以在過程中修改。《三國演義》的寫作、《鐵達尼號》電影的拍攝也是這樣。即使有些情況,比如我們一些下意識的言行作為,其動力其實也是源自我們內部,只是潛在且不為自己所知的意識在起作用。

這些力量可以發動的總開關,就同樣來自內部。

2、次生性

發動機馬力即功率大小和發動機的排量、進氣壓力、轉速等很多因素有關。此外,發動機是否有馬力能象馬一樣能跑動,必須有外力觸發,相當於下指令。

這個工作原理說的是,發動機對於整個機器的作用次生性。

所謂次生,就是第二次生成,間接才可造成,這個第二次、間接就是外部因素,外力施作用觸發其發動從而影響整個機器。這就是說,發動機要動,要有人觸發點火進行啟動,這啟動,甚至動物也行,任何物體只要施以力量且這力量足以觸發啟動。

離開這外面的次生力量無法啟動,那麼發動機甚至整個機器就是一堆廢鐵,整體癱瘓。

文化同樣如此。

考古學發現,170萬年前,雲南元謀已有人類活動痕跡,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這些石製品經過有意識的加工,就是人類創造的活動與活動的載體呈現,這就是文化而且可細分為幾個文化類型。那些認為只有文字出現才標誌著文化出現的觀點是錯誤的,這不是概念上狹義廣義的問題,而是懂不懂什麼叫文化的問題。

這些就是最早的人類,人類社會就從此時開始,文化也從此時開始,從單一到多樣,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人類的文化至今走過了170萬年的歷程。這歷程的啟始力量就來自170萬年前原始人的簡單施以創造性力量的石製品與木材等原材料的創造性使用,用於人類社會,啟動了人類社會,這創造性就是外力,無這外力,我們的原始社會無法形成更談不上發展,猿、其他動物無法進行這樣的創造,它們所看到所撿到的那塊石頭還是那塊石頭,儘管它們中的個體能聰明到可將石頭打碎但仍無法進行創造性的物理組合與進行化學反應,所以動物世界裡百萬年千萬年如一日,沒辦法發展。

這就是文化的次生工作原理與作用,這點,二者一致。

3、傳動性

發動機的構成零部件根據需要的不同形成個體的差異,嚴密的則會有很多零部件。

各個零部件之間的工作原理,打個比方,就拿多米諾骨牌來說吧,從一塊骨牌開始,一塊倒下,力量產生傳動,促進後面的骨牌逐步倒下。這就是人人皆知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發動機系統裡,至少會有幾套這樣的多米諾骨牌式系統,因力量的傳動而工作而使機器活動起來。

文化也是如此,文化力量的傳動性甚至更歷害,可用蝴蝶效應來理解。

比如,漢武帝尊儒罷百家,嚴重影響至今,比如,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文化產生流變,嚴重影響至今,工作原理,同樣是力量的傳動性,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有規律隱藏其中。

4、根本性

如前所述,離開前面三性,發動機就是廢鐵,延伸至整個機器都是廢鐵。所以,這點上,發動機與整個機器是死是活,或活得好不好,就在於這看不見的三性,而這三性的共性與核心就是力量。

影響發動機的這三性的力量則由另一性主宰,即根本性,這根本性來源於創造與使用這三性的另一股力量:價值觀。

套用武俠小說家古龍的一句話:"殺人的不是刀,是人。"

同樣地,救人的不是刀,是人。

文化同樣是一把刀,什麼樣的人就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即什麼樣的人就煅造出什麼樣的刀,善與惡,在於運用力量之人的善惡一念間,也就是文化的善惡、使用程度、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除了能力,即這把刀是否好用之外,歸根於人的價值觀。

無論如何,我們得抓住事物的關鍵點,然後倒推,創造與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再使文化力量增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就至關重要,關於這點,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這樣,但事實的真相就是這樣。


鄧簫文解密耕讀傳家


社會發展中的文化,涉及到繼承,創新,整理和推廣的責任。

首先講繼承:文化存載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發展史,中華文化連綿幾千年發展史,一代又一代,傳承至今,也正好印證了文化傳承的生命力。

在全球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文化,得以成功實現無斷層傳承,譜寫下一段人類文明傳承的輝煌史。

再說創新:創新是當代人的責任,這是我們這一代要做的,為後人留下不朽文化史,這裡面就包括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要得到創新發展,而文化領先,這是毫無疑問的。

文化創新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社會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有創新意識,在新時代創造超越前人的更加輝煌的成就,並用文化的表現形式將其記載成冊,傳授後人。

三談整理:在整理方面應該由政府主導,啟動各個階層的人士,著書立說,規範行為,形成各個階層的行為章程,最後上升為法律條款,把社會活動規範在法制的軌道內運行,使社會完善法制化體系,使政府行為和公民行為都自覺接受法律的約束。

同時需要從文化藝術,企業管理,組織架構,社會行為和政府規範等等層面,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整理,形成一個國家的文化概念。

四談推廣:對內談繼承,繼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有利社會平穩發展。對外談推廣,推廣中華文化,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發展。

遍佈世界的孔子學院,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推廣行為,它伴隨著一帶一路的經濟推廣,正在走向世界各國,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文化推廣,應該遵從以我為先的思想,從歷史到現代全方位角度,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精彩。伴隨著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建設,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宣傳中國主張。

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讓世界瞭解中國文化。


雲中一擊


文化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光在社會發展方面而更多是從國家,民族,從經濟,政治,軍事所有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認為世界所有文明最本質的差別就在於國家民族文化的不同!其他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就比如說外國人在中國從小生活他就會是中華文化的思維!我認為科學技術任何文明都可以發展,甚至假如有外星文明也會有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不是西方文化獨有的,中國曆朝歷代用政策禁止科學技術所以導致落後,所以說本質上並不是文化問題。

宇宙中一定會有外星文明的,外形文明也會有文化,也會有科學技術,可能科學技術極為發達,發達到奪天地造化,可以任意穿梭宇宙,毀滅性球!但是即使如此如果他們的文化是好勇鬥狠,喜歡殺戮的!外星科技再高也會被宇宙法則給滅絕!

人類的文化最優秀的地方,最珍貴,最可持續,最依賴的方面就是道德,就是為善去惡,這些最美好的品質來源於神性!正是這些善良,正義,慈悲,互助的文化才可以使人類綿延不息,萬世長存!任何一個宇宙的文明,任何一個宇宙的生命種族,如果沒有這些為善去惡,善良正義等等的神性光輝,即使外星科技再厲害依然不能長存,最終是滅絕!

所以說每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國家以後是興盛還是衰落,一個積德行善的民族絕對不可能被任何力量和國家和外星文明給毀滅!我敢打包票!即使會遇到磨難會遇到曲折,但是最終一定會否極泰來,上天賜福!但相反的是一個喜歡殺戮的文化文明,即使他是外星最發達的科技水平,也依然會被老天給滅絕!(隕石,激光,戰爭,水火劫)

所以說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抗,文明與文明的對抗,宇宙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的對抗最最根本的就在於他們的文化傳統,在於他們的宇宙觀,價值觀,在於他們的神性光輝!而絕非好勇鬥狠的戰爭。(換言之一個民族積德行善,自然各方面都會很好的運轉,社會很好的運行,人人守法,互幫互助,會更快的促進文明進步,而且科技不會因為過度發展而失控,而且自然趨吉避凶,冥冥中自有天助!)



林叢木


人類的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文化在社會發展中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有利於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舊的文化對經濟政治有一定的影響有時甚至會是反面的影響,而全新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是社會進步的正面動力,有利於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當今世界競爭激烈,文化在國力競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並進相輔相成尤為重要;同時文化影響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思維模式、固有觀念和行為方式,推進和建設優秀文化體系是促進全民素質提高的前提,只有全民素質提高了,國力才能提高,才能傲視霸權主義國家的魔爪和陰謀詭計。

因此,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尤為關鍵。



一個人的清歡星星語


過去人們經常把文化和學歷等同起來,認為有學歷,讀過書,上過大學就是有文化,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就是為社會做貢獻。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概念遠遠要廣闊深遠的多,覆蓋面更是難以用個別詞語表達出來。下面自己談一談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比如我們國家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我們國家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國各地人民伸出援手,捐款捐物,甚至連家庭困難的老人、兒童都把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費捐獻了出來,這是何等的大愛,這種力量和學歷無關,和教育程度無關,而是生活在我們國家這樣一種大愛的文明環境中自發的心理活動,這正是文化的力量,正是文化起到的社會作用。

2、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去年我國剛剛成功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慶典,還有晚會表演,處處都體現了我國人民這70年來取得的重大文明成果和國家實力,從文化的表現力來看,足以顯示了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

3、文化對人的作用

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各項文化大餐層出不窮,影視,戲曲,雜技,文藝節目,書籍報刊等等都在豐富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弘揚社會正能量離不開文化的推動。

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與主要動力之一。

文化具有滋養和潤滑作用,是團結與凝聚社會的重要紐帶。

縱觀東西方文明,文化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冒險主義精神在近現代的地理大發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相互促進與交流。而東方文化則更強調集體主義與社會凝聚力,東方文化更包容,在不同民族與國家間起到潤滑與調節作用。



就中華文化而言,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醞釀和成就了今天的中國。中華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而不斷絕,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倖存和延續至今的古代文明與文化。

之所以古代中國不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等國家最終淪為歷史的塵埃,是因為中華文化比之其他文明與文化有更高的文化凝聚力。

我認為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也是催化劑。

文化的潤滑作用,使社會發展中的各個利益集團之間找到解決矛盾,化解紛爭的途徑,比如西方文化有“決鬥”文化,有紳士文化,東方有“和為貴”等文化。



文化的催化劑作用主要表現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比如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文化教育的思想觀念,所以從古代開始中國文化不斷推動社會的發展變革。比如,漢字的改良與發展促進社會的統一。比如,紙張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與變革等,這些始於文化的變革最終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與變革。

文化對於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都有重要的影響,文化反作用與社會各方面的發展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物質基礎。文化屬於上層建築,文化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與變革的重要動力之一。

縱觀我國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文化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大一統王朝大多是文化鼎盛的時期,比如,漢朝,唐朝等。

國家實力的提高與強盛會助推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時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又進一步推動社會的進步。



儒家文化對於我國古代社會政治體制的鞏固與發展意義重大,它確立了古代中國的封建主義君王至高無上的地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儒家文化的基礎上,古代中國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社會制度與管理體系。

文化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也不言而喻。第三產業的發展與繁榮表示文化推動作用的主要表現。比如,漢服熱直接推動服裝產業,國學熱推動教育產業,草根文化助推自媒體與新媒體的出現與繁榮等。

至於,文化對於軍事的貢獻與作用就更為顯而易見了。一部古代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傳頌至今,連老美都抱著它苦苦研究。



總之,我個人認為文化對於社會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我認為我國今後在文化領域的發展會出現更喜人的變化。

隨著國力的復興與強盛,文化的復興必然隨著而來。近代以來,我們一直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文化與制度,比如洋務運動,西學東漸,“拿來主義”。但是,我認為今天及不久以後西方會轉過頭來想我們學習,現在這種趨勢已經開始了,文化的吸引力在增強。少則五年,多則十來年,文化學習的方向必然發生大逆轉。

以前我們上學都要學英語,以後外國上學也要學漢語。以前拼命學習也聽不懂英語聽力,以後到老外聽不懂漢語聽力了!英語就兩大類,要麼英式英語要麼美式英語,可是我國漢語方言就多了去了!

你覺得文化的作用如何?歡迎留言交流!


文人鬼


一、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重要性: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綜合國力是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的統一。

3、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例子:我國文化貿易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分別增長了2.8倍和8.7倍,2010年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43.9億美元,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領域和渠道大為擴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們要進一步發展文化貿易,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份額。同時,文化產品和服務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文化理念、文化價值和文化追求,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推動我國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還起著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擴展資料: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

1、從物質生活方面來看,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有利於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抵禦外來文化侵略,保證文化安全;有利於增加經濟收入,改善人們的消費結構,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從精神生活方面來看,文化產業的發展,生產大量的健康向上、無愧於時代的精神產品和精神財富,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給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又能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歐陽說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文華是一個民族存在過的證明。在這個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今就只剩下中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就是因為我們的中國文化。中國文華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而且還有有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

雖然中國也曾遭遇外敵入侵以及落後民族的統治,政體也經多次更迭,但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都得以延續和保留,這與中國文化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凝聚力有關,也與中國所處的東亞大陸特殊地理環境有關,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為中國文化提供了相對隔絕的狀態。

中國文化所表現出的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也是原因之一。西周時期,中華先民便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表達了從文化心理特質上的自我確認。正因如此,直到今天,數以千萬計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有的在異國他邦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但他們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母親血肉相依,在他們的意識中,一刻也未曾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毀滅一個國家,首先要毀滅一個文化,我們中國在歷史長流沒有被淹沒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強,很多次的入侵外來文化被傳統文化所同化,相對強勢。一個國家失去了它的民族文化就離毀滅不遠了,所以我們要重視我們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文化在社會發展中有這重要地位,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在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