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題記:很多人都喜歡去外面吃飯,比家裡飯菜香,沒誰琢磨為什麼。如今宅家日久,非得親自做飯,不然餓肚子。這期間不少人才有想到,我這都是好材料,又完全照著菜譜來,為什麼還是沒有飯店做的香?到底什麼原因?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這個疑問已經涉及到外賣食物的核心:食材。有人說,好肉賴肉,用了香精一樣香,好歹就分不出。那麼,我們怎麼能知道在外吃的都是好肉?萬一有不好的肉該如何甄別,就是本文要分享的問題。

大量使用肉類香精早已不是秘密

——市場早就有了肉味香精。

市場肉味香精的出現,不是一天兩天了,差不多三十年往上,只是近十幾年才普遍使用。記得我2008年在寧波工作時,曾在二號橋市場買過一小瓶雞肉味香精,50克,膏狀,40多元,夠貴。老闆說,這是最新潮的高級調味料,燉雞挑點裡面足夠香。後來加它燉了幾次,感覺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放著沒再用。後來想到原因,我們做飯是自己幾個夥伴吃,都是我親自去市場買菜,自然是挑好的買。用的是好食材,正宗的農村散養的土雞,再用這個香精就顯不出什麼特別,因為雞本身的味道比它還香呢。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肉味香精始終沒有走入家庭。

所以,我就認為肉味香精不是為了家庭廚房,是為了市井飯店而生產。道理很簡單,肉味香精的作用是提香,讓本來不怎麼香的菜香起來。換句話說,肉味香精能把不怎好的肉,甚至很不好的劣質肉,做出好肉的味道。譬如前面我買的雞味香精,燉土雞就不出效果,但是燉肉雞就能和土雞湯味差不多。所以,肉味香精不大會進入家庭廚房,根本用不著,因為沒誰會去買不好的肉。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肉味香精能改變食材味道的本質特性,解決了飯店不可言傳的難題。

說到這裡就會明白,為什麼飯店的菜餚很香很勾引味蕾,除了烹飪功夫和先進設施,其中的肉味香精功不可沒。最後一哆嗦,靠它出味。不過業外人不大知道底細,只是有感覺,吃過的東西格外的香,比家裡做的香。至於為什麼香,大概會想到添加了什麼。

其實添加香味料,本是飯店看家本領,很是正常,也無可指責。不過肉味香精有點不一樣,不像八角桂皮那樣,可以很多肉類使用,優化食材的風味,但不能改變食材本身的味道。肉味香精恰恰相反,只對專一食材發生作用,從而改變甚至代替食材本身的味道。譬如肉雞或淘汰蛋雞,加了雞味香精,燉出來的就成了土雞湯。這裡面就有香精的替代因素。

不僅如此,那些質量不怎麼好的肉,或者有發騷發臭的肉,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好肉一樣的香。這還好點,用不是肉的材料做出肉味、不是骨頭肉熬的湯調成肉湯味、完全沒有肉的包子餃子餡,也調整出濃濃的肉味。當然目前新潮的人造肉,更是比真肉味道還香了。這一切,都是肉味香精的功勞。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這裡面的門道,外人不知道,飯店更不會對外張揚。但有一點,你吃的飯菜,只要感覺很香,香的不大一樣,裡面指定放了香精。好肉還無所謂,如果是不好的肉,吃貨們就要注意了。

肉味香精是合法添加劑

——肉味香精的市場現狀。

世界上最早研製發明的香精,用於化妝品,然後分支出食用香精。國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們同期集中研發白酒香精,又是食用香精的一個分支。隨後有了另一個分支,這就是肉味香精。所以,在我國,食用香精發展出了兩個非常大的產業,就是白酒香精和肉味香精。

單說肉味香精,我國目前允許的食品添加劑,2014年就有1962種,其中食用香精1424種。食用香精裡,肉味香精一家獨大,自成體系,年銷售20多億。主要因為市場需求量大,開頭說的家庭廚房之外所有熟食都要用到。以致於肉味香精成了系列,牛羊豬雞鴨,所有肉類味道都有。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所以,說起來不要緊張,肉味香精是合法添加劑,不像蘇丹紅、瘦肉精什麼的。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對象,用來添加什麼質量的肉,然後售賣的是什麼。

——肉味香精是怎麼來的。

我國的肉味香精,本身沒有絲毫問題。譬如當下的雞肉精,是用雞肉為原料做出來的,牛肉、羊肉、豬肉等等,都是同類的肉做出來。以前不是,滷肉料一樣,各種香料調配出想要的味道,或者乾脆化學合成。

當下肉味香精的製備技術,叫做“熱反應型”。用大白話解釋,家裡做飯,尤其是柴火鍋燜米飯,飯熟了會有焦香味出鍋,最勾引饞蟲,那是鍋底燒結的鍋巴味道。再譬如煎魚烙餅烤紅薯,燒到焦黃才算好。這個燒的過程,就叫“熱反應型”。

為什麼會有這麼個標準?因為燒焦了才香。這個現象在食品化工領域叫做“美拉德反應”。我們做菜做飯,不論水平高低,都想做的香,也都會自覺不自覺採用這個方法。如今的肉味香精就是這個原理做出來的,只是不像我們煎牛排,兩面煎黃就很香了。肉味香精的製備,是通過專用設備把牛肉全部燒到牛排表層那樣,然後再製成膏、粉或液體。所以,肉味香精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只是比較貴,因為都是真材實料做出來的,當然也跟煮肉一樣加有調味料,不會是純肉。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需要說明的是,當前肉味香精的製備,數著我國的最好。主要是我們的製備技術先進,遵循中國工程院孫寶國院士倡導的“味料同源”理念,使用真肉做香精。外國絕大部分還是用肉的替代品做,所以和我們的肉味香精有著本質差別。

——在給我們更好味道體驗的同時,肉味香精也在被不正常的利用,儘管只是很少數。

前面說過,肉味香精本來是增光補臺,讓肉製品味道更突出,吃著更爽口。可是,好東西都是雙刃劍,有利就有弊,看你怎麼用。譬如優質牛肉批發30元每斤,劣質牛肉10幾塊都能買到。如此懸殊的牛肉,加了牛肉精,煮出來基本一樣味道,再切了做成菜餚,行家也辨別不了。再譬如牛肉餡包子,用豆製品或麵筋,加色素和牛肉精,做出假肉塊,剁了調餡,蒸出的包子煮熟的餃子,根本嘗不出假冒,搞不好還稱讚老闆厚道,餡裡放那麼多肉。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所以,問題不在肉味香精,也不在肉製品,而在用香精的人。當下肉味香精是一個大的產業,每年大賣幾十個億,當然避免不了假冒偽劣。這個問題要專文闡述,本文就不作展開。那麼,如果你也要飯店的味道,完全可以去超市,買到想要的香精。燉肉往裡放一點,包你滿屋生香,吃著也沒事,不會有什麼不利影響。但是你不會為了用香精去買壞肉,這就是和飯店的根本區別。

怎麼辨別肉製品裡非正常使用香精

——香精不會多用,只會用低質香精。

食品添加劑都有個特性,專業叫做“自域性”,俗話叫做“沿沿好”,不多不少正合適的意思。小時候見過糖精,那時還沒有食品安全的概念,就知道特別的甜,放一丟丟就頂一大勺子白砂糖。第一次偷吃,至多綠豆大一點放進嘴裡,結果苦不堪言,淚都苦逼直流。

肉味香精就是這樣,根本不擔心放多,會香的難受。但也不能放少,少了味道不足。那麼,又是法規允許的添加劑,還那麼貴,更不用擔心多放。但是,非肉香精和假冒偽劣品,價格卻很便宜,味道區別還不大明顯,就存在牟利空間。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關鍵要提防的是低質肉冒充優質肉,這樣去辨認。

飯店使用肉味香精,大部分是正常範圍,不用在意。值得注意的是用劣質肉冒充好肉,在香精掩護下矇混過關,當好肉賣。前面已經提到過一些,再詳細點,就從三個方面辨認:

⒈嘗味道。也是聞味道。出外吃飯,只要是有肉的飯菜,包括肉湯,像牛肉湯、葷胡辣湯之類。記住一點:只要是肉做的,就是甄別對象。鑑別標準是家的味道,如果比家裡做的香,還是那種鮮明的香味,不是真肉的含蓄香味,就是香精無疑。這樣的湯,香精調配的可能性比較大,肉骨頭熬製的可能性比較小。

⒉看肉質,主要是口感。我有次在一家國際連鎖店吃牛排,入口就像燉爛的牛肉,沒有丁點牛肉的質感。這樣的牛排絕對有問題,不是好肉。一般而言,用了肉味香精的,基本都是要掩蓋什麼,否則就用一般香料了。再仔細感覺口感、硬軟老嫩,差不多可以斷定好歹了。道理很簡單,好肉根本不需要掩飾,越掩飾越有問題。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⒊滷肉類。滷肉醬肉之類純肉,大廠子活全部有香精,所以你在家怎麼滷煮也沒買的香。但是,你在家滷煮的肉,肯定比買的好吃。這裡的道理說給你:工廠化或專業化滷煮的肉,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注射加揉制

大概做法是,先往生肉裡面注射香料和添加劑,然後機器揉制,揉好再滷煮。所有奧秘就在這個工序。

譬如,我們滷煮牛肉,一斤生肉能成熟肉六兩。可是人家一斤生肉能成熟肉一斤,最多的能成熟肉二斤二兩。主要是注射物裡不僅僅是香精,還有大量的食用類膠質物。注射進肉裡,機器揉到散開,均勻的與肉纖維結合,煮熟後跟肉一樣,分辨不出。


肉味香精或被濫用,外賣菜裡藏有貓膩,怎樣辨別真假肉食?


——家庭不主張用肉味香精。

這個不多說,美食的根本目的,是追求食材的原滋原味,香料的少量使用,只為了讓原味更加飽滿,如果比原味突出,就背離了美食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