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線上買菜會成為趨勢嗎?

先生創業吶


1.此次疫情,催生快消品線上用戶基數增加。(人們在不接觸的情況下,很快獲取自身所需要快消品)


2.疫情過後,線上快消這個行業,依舊用戶基數充實,(但是會失去一部分客戶老年人55歲以上部分用戶,線上購物快消品年齡層次是18-50歲)。


3.線上快消品買菜o2o (1,要求速度 2.菜品質量新鮮度 3.蔬菜價格優勢 4.包括線上和線下一個結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d14b45227744a128f9d5892dad02e24\

眯眼看影


新冠肺炎疫情對生活服務行業的沉重打擊,也使行業感受到消費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安全的力量,行業內出現了“冷熱不均”的兩極分化狀態,百貨購物中心、餐飲、娛樂幾乎停擺,社區超市與到家服務的業務量卻迅猛增長,有些企業甚至實現了三位數同增。

新流量能否沉澱還是未知數

正如盒馬侯毅2月12日在“聯商網新零售乾貨群”裡所說:“供應沒有問題,主要是加工能力和運輸問題;另外餐飲停業,菜場不安全,對於超市的買菜需求大幅增加”。

線上線下很多企業為此發起了“共享員工”計劃,歡迎社會暫時歇業人員赴這些企業“上班”,既承擔了一份社會責任,又解決了員工不足的問題。可見,只要不瞎折騰,給企業留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在大難面前,大部分企業都有奮不顧身的責任意識、卓有成效的創新能力,切實可行的應對舉措。

把企業能做的事情都留給企業去做,企業依法經營,把企業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情留給政府職能部門去做,並依法執政,這也許就是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理念。

誰能想到,去年還在拼命引流,如今宅在家裡的人則在主動尋找APP、微商、小程序,連百貨購物中心的櫃姐也走進了直播間。原來只要20分鐘的生鮮到家服務,如今延長到8小時,顧客沒有怨言。原來做促銷的生鮮食品,如今要在大清早盯著手機搶購,樂此不疲。原來送貨到家,如今都乖乖地等在小區門口接單,且心存感激。

為了一頓飯、一碗菜、一鍋湯,生活服務業的員工,上至董事長,下至一線服務員,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戰鬥,明天與病毒,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但他們仍然在缺少防護用品的情況下堅持著。

在疫情中,消費者選擇“就近便利”的購物方式,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疫情過後,一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在線上沉澱下來,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不會因此而改變。對生鮮食品的購買來說,更是如此。

社區生鮮與生鮮到家即使在平時也很好地滿足了“便利性每日必需商品”的消費需求,在疫情期的銷售暴漲,並不能說明消費者就喜歡這種購買方式了。消費者根據不同消費場景會選擇不同的購買渠道。

當前很多消費者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菜場離家遠,或考慮到環境不安全,商品動碰不安全,或菜場被關閉,外食也無處可吃,多個因素集結在一起,才使社區店與到家服務不堪重負。

如果沒有“兩場 新老零售很難扛得住居民“飯碗”

這“兩場”就是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與菜市場。我國目前零售業態分類的標準仍然是2004年頒發的《零售業態分類》(GB/T18106-2004)。記得在2010年與2018年都修訂過該標準,但未發現有新標準公佈。2018年修訂標準的時候我曾建議把“菜場”納入新的標準,但未被採納。也許是因為菜場帶有“髒亂差”的傳統標籤。食雜店(traditional grocery store)也很古老,則被納入零售業態。

實際情況是:在全國大部分城市,菜場仍然是居民買菜的主渠道。據中國報告網報道,在國內生鮮銷售渠道中,農貿市場佔比為73%,超市佔比為22%,發達國家超市則佔比70%以上。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超市佔比還沒有那麼高。根據2019中國統計年鑑公佈的數據測算,折扣店、超市、大型賣場、倉儲會員店四種業態的銷售額以30%生鮮佔比計算,在生鮮市場的銷售佔比,在最近5年(2013年到2018年)從6.56%下降到了5.30%。

觀研天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生鮮食品零售額從3.61萬億元增長到4.72萬億元。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預計)達到5.31億元。

我們應該考慮到:如果沒有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與零售菜場,當前的大賣場、倉儲式超市、超市、前置倉、純生鮮電商平臺、微商、社群等渠道能否滿足5萬多億元體量的生鮮消費需求?特殊時期還可以應付,在正常情況下,新老零售在短期內都難扛居民這個“飯碗”。

菜場仍是上海居民買菜主渠道

以上海為例,上海連鎖超市與連鎖便利店曾是全國的“領頭羊”,新零售標杆企業盒馬鮮生首店也誕生於上海。但40年來,上海零售業有兩件事情從未徹底改變:

一是雜貨店仍然遍佈全市各個角落。據新一線研究所去年介紹,至少有1.5萬家。我覺得這個數據偏小,實際數有可能超過2萬家。根據上海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數據,截止2019年12月底,上海市內便利店僅為5704家(含部分加油站便利店,不含蘇寧小店),雜貨店門店數是連鎖便利店的2.62倍。

二是超市等現代零售業態在整個生鮮消費市場的佔比仍然較低。根據上海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全市177家大賣場、1895家超市、455家折扣店,合計2527家門店,實現市內零售額394.32億元,同比下降7.56%。如果以30%生鮮佔比計算,這三種零售業態實現生鮮食品零售額118.29億元。


白小宇


線上賣菜這個模式往後會在社區店引爆風口。

為什麼是社區店?

1.社區離家近,不超過1公里都能到;

2.小區店都不大,但是需求量大,往往飯點扎堆買菜,擠都擠不進去;

3.社區店店主在朋友圈裡或者通過直播可以直接給居民展示今天賣什麼菜,什麼菜是新鮮的,什麼菜特價,這樣居民很快就能知道今天有什麼,還能和家裡人商量;

4.有問題可以及時退換,不耽誤事情;

5.如果不忙的,店主可以針對一些有需求的人送貨上門,特別忙的,給人家裝配好了,通知讓自取,也不耽誤事,總歸走幾步路就可以了,或者說下班順帶的事;

6.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街坊鄰居的信任度更高,也更容易接受。

怎麼做

1.上面也說了,可以發朋友圈,帶上價格

2.直接開直播

3.建群,直接在群裡發佈

4.直接用點單系統

通過線上接單,然後選配,等客戶自取或是派送,整個過程透明化、流程化,就能成為一個增長的爆點。

有的人說還是喜歡早起去買菜,像我家離批發市場特別近,還真的必須要早起去買菜,晚了人家就收攤了,如果有社區店離我也很近,那我就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


衡芷


疫情過後,我感覺線上買菜需求量不會太大,我總結一下我家疫情這段時間在線上買菜的一些經歷吧,這段時間之所以在線上買菜是因為封城了,都不能出去,所以線上買菜是不多的辦法中的一種,再加上全家24小時都在家,所以有時間在家等菜,如果解封了,我可能就不會在線上買菜了,因為我們都要上班,早九晚五,孩子上學,家裡沒有人等配送員送菜,讓老年人在線上買,他們也不會,我們這段時間跟老人是分開住的,他們因為不會線上買,所以只能我們幫他們買了然後配送員送過去,但解封之後老人在家可以收貨,我想他們也不會選擇讓我們線上買了直接給他們收,他們會覺得沒有他們在菜場直接挑的菜性價比高,再加上買菜可以讓他們有事做,可以出去活動活動,,所以線上買菜還是不太現實,偶爾買買還是可以的,我想我家這種情況也是大多數家庭的情況,所以這也是我家存在的一個問題。





奢侈品店11年改衣師傅



一個全民居家的特殊時期,讓線上買菜風頭無量,不用去推廣、不用去引流,什麼獲客成本,什麼用戶挽留,在這段時間統統不存在了,因為用戶都紛紛主動找你來消費,這種狀態,就是所謂的“躺贏”吧。

但是,這個狀態對生鮮電商們來說,卻不一定是好事。

或許這是一個陷阱,而且是陷進去就出不來的陷阱。

線上買菜的需求激增,使得各家都要去應對,在運營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各項服務,菜品的豐富程度、品質的管理、冷鏈物流管理、送貨的時效,完善服務就意味著成本投入,而且生鮮電商的投入還不是個小數字。

但是,特殊時期倒逼流入的用戶,疫情過後,他們還會繼續線上買菜嗎?

所以,到了那時,才是考驗生鮮電商的時候,成本已經投進去了,如果後期用戶留存率斷崖式下跌,那就要欲哭無淚了。

所以,疫情過後的用戶留存,是現在就應該考慮的問題。

生鮮電商從2012年就開始發展,這幾年雖然在各個渠道中的佔比不到3%,但是畢竟也沉澱了一批用戶,而這批用戶,是不怎麼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的,因為他們本來就習慣雲買菜,即便疫情過去了,他們還是會選擇生鮮電商,何況到那時送貨速度不會像現在那麼慢。

真正需要留意的是因為這次疫情而轉向生鮮電商的這部分用戶。

這裡有原來習慣逛超市的人,有習慣逛菜市場的人,有男性、有女性,有年輕人、有中年人,有高收入群體、有低收入群體,有上班族、有個體戶。

因此,生鮮電商需要趁著大量用戶湧進的機會盡快做好平臺的用戶畫像,這裡就需要用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具體怎麼做用戶畫像在此不做細論。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定位,不論是生鮮品類還是價格區間,亦或是送貨方式或者是服務區域,這些也可以稱之為平臺的特色。

所以平臺可以根據自己的定位,結合用戶畫像來篩選出自己的真正用戶,或者說最後有可能留存的用戶,針對這些用戶實施智慧營銷,在運營過程中不斷挖掘客戶需求來完善服務,還可以為將來的發展方向做一定的指引。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平時經營過程中,倉儲點A的海鮮出貨量比較多,那麼你就可以分析倉儲A周圍的小區是否有中高端消費群體,進而可以通過精準營銷針對這部分用戶做其他消費需求的挖掘。

如果倉儲點B平時的退貨率比較高,那麼首要考慮的是B點的品控是不是沒做到位,或者是配送半徑過大導致貨損,亦或是這個區域的用戶對品質的要求格外的高,找出問題就可以對問題精準施策。

好了,客戶留下來以後,算是走好了第一步,後面平臺需要考慮的是用戶活躍度,對於生鮮電商來說,也就是復購率。

生鮮品類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很多品類都屬於高頻消費品,比如蔬菜水果,所以平臺這時候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你的用戶第二次購買,有了第二次也就會有第三次,長此以往如果你不是故意想作死,基本上用戶粘性就算形成了。

如何引導用戶復購,我想各個生鮮電商比誰都專業,因為他們有著電商的基因,什麼老客專享價、老客優惠券、隔三差五的滿減、有事兒沒事兒的大促,這些套路從傳統電商照搬過來,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平臺、產品和用戶稍加改進即可。

當然,優惠券什麼的都是比較淺層的策略,再深一點可以做會員系統搭配社交元素,其實會員系統就是一套精準的用戶畫像,再加上社交的加持,何愁沒有活躍度。

有了復購以後,平臺用戶便會逐步穩定下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之後平臺需要考慮的便是一個終極問題:盈利。

當然,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足夠厲害,全部鋪開後便可實現盈利,那最好不過。但是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路徑並沒有那麼理想,很多公司前期考慮的都是用戶量而不是盈利。

但是一味的燒錢並不是長久之計,就算你拉來了幾輪融資,投資人看不到盈利點,你覺得你還有希望嗎?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現實其實很殘酷,全國幾千家生鮮電商,能實現盈利的還不到1%,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生鮮電商沒搞頭了,恰恰相反,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已突破2000億,預計到2022年將突破7000億。

為什麼市場空間這麼大,企業卻很少盈利,其實錢都砸在了前期投入裡了。

開篇我們已經談到,完善服務就要成本投入,而這個行業對供應鏈的投入是巨大的,特別是自營式生鮮電商。

從原產地或者供應商到城市中心倉,這裡需要產品採購、冷鏈物流,從城市中心倉到社區前置倉或者線下門店,涉及到倉儲、拆分、質檢、包裝、配貨等,從前置倉到家,涉及到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這裡涉及到三個比較重要的場景,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和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每個場景都需企業去完美把控,否則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

前期的投入,都需要後期用戶量和訂單量的增長來攤平,如果後期運營出了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資金鍊斷裂、倒閉、被併購,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生鮮電商以後的路該怎麼走,留給他們的時間或許不多了,之前的生鮮電商一直默默無聞,現在是爆發還是滅亡,且行且珍惜吧。


長安居者仁人恭友


樓主,您好很開心能遇見,有緣分能共同探討問題!

引言:線上買菜會成為趨勢,但是相比疫情還是有所減少,因為人們喜歡去自己挑選自己喜歡中意的蔬菜,節約成本、更為新鮮!

首先:現在網絡化、電商等進程加快,通過這次疫情的影響更是加速發展,線上買菜會成為趨勢,為上班族、蝸居族、不方便出戶的家庭帶來了很好的便捷,如遇見下雨等忙碌時刻也會選擇線上購菜!

其次:不僅可以線上買菜還能買各種日常用品,一樣品種繁多,減少了比如開車去超市的停車、超市等結賬排隊之類的辛苦,一定程度還能節約成本。比如下班之前就下單,到家就收到,還能節省時間,避免更加勞累。

最後:問題就是現在線上購菜還不夠完善,比如送的菜有質量不太滿意的,或者運輸路途壓壞的,重量不是剛剛好,蔬菜不是當天的不夠新鮮等種種問題,還有服務態度滿意否。您們覺得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對不足之處請樓主、讀友們諒解!謝謝!!


軍嫂在鄉村


我認為會是一個趨勢,

但作為平臺、作為我們,雙方都需要進一步改變和調整。

疫情期間,我正巧回到湖北老家,趕上“封城”,這段時期,我也嘗試了通過線上買菜的方式,也嘗試過線下通過社區聯繫人訂購的方式,自己以前在家也會經常去超市、菜場買菜。



我想,我的這些經歷,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自己的體驗和想法的。


一、疫情對買菜的影響

“封城”期間,蔬菜、肉、水果,如何購買是一個關乎民生的基本問題。

根據我“封城”兩個月的經歷,疫情對於買菜的影響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的“限制性”。

第一,是時間上的“限制性”。

疫情“封城”期間,小區是封閉的,我們也不能出門。

社區每三天會定期發佈很多不同價位的蔬菜套餐,後來也上線了很多微信小程序電商平臺,我們選擇套餐或在手機上訂購後後,一般會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配送過來。

如果回到正常的日子,相信大家都喜歡早晨或者下午下班,去超市、菜場買當日的新鮮菜,這樣炒出來的蔬菜肯定更加甜美。

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在買菜的時間上有了“限制性”。

只能在較為固定的時間段進行選購和買菜。



第二,是種類上的“限制性”。

雖然每次蔬菜套餐有很多種類,套餐中的蔬菜也很多,包括後期電商平臺上也可以自由挑選,但總體上,種類還是有限的。

而如果是超市或者大型菜市場,相信種類是齊全的。

第三,是信息上的“限制性”。

一方面,是蔬菜本身的信息。我們只能通過手機的文字、圖片和簡短描述,來了解、判斷你想買的蔬菜,是不是新鮮?是不是完整?這些很難掌握。而如果是線下買菜,則很直觀通過眼睛、鼻子都看看的見、摸得著。

另一方面,是溝通的信息。超市裡、菜場裡,你可以與商家面對面溝通,詢問蔬菜來源、蔬菜品種,甚至討價還價,而線上買菜,這些基本上不存在。只能說,後續如果菜出現售後問題,可以通過售後渠道解決。



從上面疫情對買菜的影響,就可以很好的看出線上買菜的優勢和問題,下面我想談一談我自己的想法。


二、線上買菜的優勢

線上買菜的優勢是什麼?

一是方便。

不用特地前往菜市場、超市,只需在手機的APP或者小程序上點一點,加入購物車,付款,省去了很多事情。

特別是對於如今的上班族,快節奏的生活、工作,下班前線上買菜,也許到家後菜就已經送到。



二是迅速。

一方面,是配送的迅速。相信所有的線上購物、買藥、外賣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配送的迅速。有時候,可能你正在廚房做菜,突然想起來少了什麼配菜,拿起手機線上買菜,不用特地再跑一趟。

另一方面,是交易的迅速。也許線下在菜市場、超市買菜,可以精挑細選,而線上買菜實際上只需要很快的選擇,省去了很多交易時間。



三是精確。

可能進入超市、進入菜市場,在買菜時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準確找到想要的蔬菜?我們會經常去問售貨員。

但線上買菜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只需在搜索框搜索即可。

三、線上買菜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線上買菜也不例外。

其實,很多問題都與如今的網上購物有相似之處,但買菜又具有它的獨特性。

一是菜品選擇不夠直觀。

蔬菜,我們都喜歡新鮮的、完整的、沒有被蟲蛀的,如果是在線下,這些我們自己都可以觀察到,可以挑選。

但是,線上,我們只能看到圖片。

因此,不夠直觀,是最突出的一個矛盾。



二是購買方式不夠靈活。

很多時候我們在線下買菜,可以根據當日的炒菜需求,選擇各種蔬菜的分量,可多可少。

但是線上買菜,往往每種菜品都是固定的重量、分享或者相應的數量,這就容易造成當日的蔬菜可能會剩下來,而短時間內又不會再食用,出現浪費的問題。

三是糾紛解決不夠效率。

這個突出表現在糾紛解決上。線上買菜收到貨後,發現有的蔬菜壞了、漏了,有需要退貨、調換、賠償的時候,會需要聯繫客服、拍照取證、客服反饋、處理等一系列程序,很為反鎖。

而線下則很迅速,當場發現當場就可以解決。事後發現的,拿上購物小票去實體店就可以解決。



四、線上買菜的趨勢

網上購物已經是漸漸普及,近些年,線上買藥、跑腿代購等等方式都漸漸為我們熟知。

線上買菜實質上已經開始慢慢普及。

通過上面的分析,總體上,我認為線上買菜會成為一個趨勢。

但作為平臺、作為我們,雙方都需要進一步改變和調整。

比如,平臺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蔬菜的質量把關、優化蔬菜種類、優化糾紛處理等。

比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需要調整自己的購買方式、增進對商家的理解、糾紛過程中加強溝通等等。

相信,線上買菜只會越來越人性化,但是並不是說線下買菜就會消失。

線下買菜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某個悠閒地週末午後,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購物、買菜,雖然時間長了些,但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封塵記


疫情期間,線上買菜的確火了一把。不過個人認為,疫情過後不太可能成為趨勢。

至少有3點是必然隨著疫情好轉,線上買菜訂單逐漸下降。

1 現在人們對食品要求越來越高,線上購買難以購買到新鮮的,理想的食材。

就拿青菜來說,圖片上看起來很新鮮,送到家時,發現有些爛,又等著煮菜了,退貨?自己拿回去還是讓騎手送回去?菜還得另外買。

親自去挑選,才能減少這些情況出現。

2 疫情時,花點錢讓騎手送上門,減少外出的風險。疫情過後,沒必要掏這錢,要買,還不如直接點現成的外賣。

3 比如要2個菜,做牛肉炒蘿蔔(放辣椒,蔥花,姜),韭菜炒雞蛋,食材就得7種。

一家店鋪不可能什麼食材都有,要分2~3家店鋪下單才能買全食材,無疑增加了時間成本和騎手費用。

綜合以上3點,個人認為線上買菜不太可能成為未來趨勢。


與日俱進GrowingUP


  疫情期間足不出戶,買菜成為了大家頭疼的問題,畢竟每天都要吃飯還要變著法的換口味,滿足下自己天天被封印在房間中的身體。這個時期超市蔬菜配送,生鮮配送成為了大家最主要的買菜方式。疫情後買菜這個市場我想會被迅速推動。

  這一輪疫情過後啊,菜市場將迎來全新的一個變革,


萌宇丶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而且菜市場還沒開門,一直都用永輝APP買菜,慢的時候下單後2-3個小時送到家,快的時候半個小時到家,確實很方便。而且沒有配送費,18元以上免費送貨。

優點:方便,安全,足不出戶。

缺點:品類少,有時候想買的沒有。

現在菜市場營業了,我還是喜歡去菜市場買菜,各種蔬菜、肉類、雞蛋、熟食等一應俱全,整整齊齊擺在櫃檯上等著你買走。

感覺菜市場是最有人間煙火味的地方,看見那些食材,彷彿就看見了一道道美食做好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