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2018~2019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江蘇宿遷市2018~2019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何謂"風骨"?"風"最早出現於《毛詩序》中:"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此處所言"風"含有教化教育之義。《文心雕龍》說"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在劉勰的闡釋中,"風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氣"和"力",即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氣質和文辭氣韻。此後,"風骨"既含有道德修養、人格氣質方面的內涵,亦成為詩歌辭章的一種審美標準,被盛唐詩人所崇尚與延續。在歷史的變遷衍化中,"風骨"早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凝結為一種是續下來的"傳統",構成中華傳統精神的基座和主脈,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界充斥大量低俗、惡俗、粗俗、媚俗之作,擾亂了詩壇的審美秩序與標準。楊四平說:"新時代詩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軟骨症。"因此,新詩亟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構"風骨",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詩歌氣韻。

繼承與發揚風骨的關鍵在於詩人要有風骨,具體而言則是指詩人應秉持使命感與責任新。古語云:"詩者,天地之心。"詩人作為"天地之心"的創造者本應懷有"天地之心"。但當下很多詩人沉溺於寫"小我"的日常瑣碎、雞毛蒜皮,缺少大情懷大境界,更有甚者為出版、發表、出名或賺取眼球、點擊量、關注度,批量生產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在於缺乏作為詩人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詩人本應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應有杜甫雖居茅屋卻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憫情懷,然而當下許多詩人都缺少這種"風骨"。被譽為"二十世紀中華詩魂"的艾青一生心繫大堰河那樣的勞苦大眾,曾發出"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感嘆,正是使命感與責任心的體現,是中國風骨在現代詩人身上的延續。

其次,詩歌在內涵上需要建構中國風骨,風骨首先屬於道德範疇,如古代"風"所蘊含的教化之義,是對詩歌所擁有的詩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由於"標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詩歌口號的提出,不少詩歌在內容上所呈現的是自戀與矯情的"小我"情緒,以暴露個人生活隱私為內容,讓詩成為日常生活的流水賬記錄,輕淺瑣碎,沒有思想、內涵和意義,更有甚者徹底解構詩的內涵訴求,踐踏和僭越詩歌倫理與道德,出現很多垃圾寫作。食指《相信木來》一詩中蘊含的堅定信念,吉狄馬加《我,雪豹……》中對人類生態、人與自然關係的憂慮,李少君的詩句"我會日復一日自我修煉"中那種慎獨自省,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啟迪作用,是現代風骨的典型特徵。

新時代詩歌需要重塑李白的"蓬萊文章建安骨",需要繼承和發揚"中國風骨"。

(羅小風《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含有道德修養、人格氣質的"風骨",成為詩歌的審美標準,被盛唐詩人崇尚與延續。

B. 當下新詩詩人都沉溺於寫"小我",缺少大情懷大境界,批量生產媚俗之作。

C. 部分現代詩人詩作中流露出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是中國古代風骨的延續。

D. 堅定信念,對人類生態、人與自然關係的憂慮,慎獨自省等是現代風骨的典型特徵。

2. 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第一段引用《毛詩序》《文心雕龍》,對"風骨"作出合理的闡釋。

B. 文章引用楊四平的話,運用比喻,形象論證了新詩亟需重構"風骨"的觀點。

C. 文章三、四段運用了對比論證,指出了新詩重新建構風骨的方法。

D. 全文先提出什麼是"風骨",按著揭示了當前新詩寫作中"風骨"缺失的原因。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缺少深刻的教化和啟迫作用的新時代詩歌創作,需要詩人、詩歌內涵、詩歌形式都有風骨,才能構建中國風骨。

B. 新時代的詩歌需要延續漢魏風骨的血脈,創作出充滿正氣、崇高、具有神聖內涵的佳作,建構新時代的詩歌風骨。

C. 繼承與發揚中國風骨首先需要現代詩人秉持使命感與責任心,其次也需要現代詩歌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啟迪作用。

D.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詩人把個人生活寫入詩歌,詩歌失去了思想、內涵和意義,因此新詩創作應遠離日常生活。

【答案】1. B 2. D 3. C

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屋頂

朱成玉

我來自人間,我是一團善良的骨肉,我手持艾蒿,我爬上屋頂。我把浩然之氣做成一支簪子,插在家的髮髻上。

屋頂,是我最好的安放月光的地方。思念的月光,總是很滑,順著你的脊背,一不留神就溜進心裡去。

我循環反覆地播放一首思鄉曲,今夜,我的屋頂,定是月光皚皚。

我沒有其他浪漫的法子,只能帶著心愛的人,爬上屋頂。我的美好都是假設的,把月光載剪,為她做一件婚紗;把星星打撈,為她串一條項鍊,這些虛設的美好,竟然也會讓她流出淚水。

她說,她愛這屋頂。

父親打來電話說,屋頂上的瓦碎了一塊,他正準備爬上屋頂,把那塊碎瓦換掉,不然下雨天屋子該漏雨了。

我擔心他的安危,畢竟七十多歲的人了,我讓他挺過這兩天,過幾天我請假回去弄。他說他聽了天氣預報,這兩天有雨,漏雨的屋子可要不得,弄不好就嘩啦啦地把好日子都給漏掉了。

父親有聽天氣預報的習慣,喜歡對每天的天氣了如指掌,我不明白他為何要如此執著,他說一個人,難道不應該關心天氣嗎?天氣就是老天的脾氣啊,咱得隨時留意著,不然他哪天發了牌氣,你們都還矇在鼓裡呢!

對自然的敬畏,讓父親的骨頭裡,又多了一樣鈣質。

父親擔心著一塊碎瓦,我擔心著父親的身子,他再也無法直起的腰身,爬上屋頂,會是一種怎樣的艱難!可是,我在想象這個畫面的時候,除了擔心,還有一種驕傲的情懷,我彷彿看到一面旗幟的冉冉升起,是的,我可以把父親比喻成旗幟,他並不偉大,他只是讓我降生,讓我長高,讓我善待世界,這便足夠。

父親執拗地在我回家之前,把那塊碎瓦換掉了。還好,他安然無恙。

我命中的旗安然無恙,屋頂安然無恙。

顧城說:人的責任是照顧一塊屋頂,在活的時候讓它有煙。

屋頂有煙,我就知道塵世安穩,就能想到親人們安詳的睡姿,能聽見一會攏起一會散開的鼾聲,能想到多年前養過的一隻狗,懷抱一隻充滿腳氣的棉拖,攤臥如泥。

看吧,這就是我們的塵俗,那裡有我們想要的暖。哪怕是生了草的屋頂,也不妨礙那暖,在屋子的任何一個角落流轉。

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屋頂。那裡離星星很近,即便烏雲遮天,我也喜歡抬頭仰望。

在我所有的漂泊裡,屋頂是我忠實的岸。是我出發之地,也是我最終要趕回的地方。

有生之年,我只想照顧好一塊屋頂,讓屋頂有煙。

屋頂有煙,煙裡有菜香,有父母的味道,那一絲看不清的纏繞,裹挾著我的靈魂,徑直地紮下根去。

屋頂有煙,眼裡有淚。

屋頂有煙,不管它是筆直的,還是被風吹得左右搖晃。只要有煙,它就是活著的。

西風凜冽,父親凌亂的白髮招搖開來,像屋頂上乾枯的草。我急忙給父親帶上一頂帽子,好像給屋頂換了一片新瓦。

(摘自《新青年》)

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段"插在家的髮髻上"運用比喻手法,把屋頂比作"髮髻",表達了我對家的熱愛、思念之情。

B. 文章引用顧城的詩句,表明作者追求簡單心安的生活,承接上文父親換瓦,引出下文寫"我"對家的守護。

C. 文章聯想多年前小狗抱鞋攤臥的情景,用富有溫情的筆觸側面寫出親人安詳、生活安穩的狀況。

D. 文章最後一段與上文父親給屋頂換瓦形成呼應,表達了我對父親的關心愛護,昇華了文章主題。

5. 依據文章,概括父親的形象特點。

6. 文章以"屋頂"為題,請探究"屋頂"的豐富意蘊。

【答案】4. B 5. 執著;敬畏自然;有責任心

6. 屋頂指家,可以遮風擋雨,帶來好日子;屋頂指父親,他守護著家和家人;屋頂指精神家園,是我的出發地和歸宿。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最近,美國前外科醫生總長Dr. Vivek H. Murthy撰文《工作與孤獨的流行》強調:孤獨如此流行,已經成為日益增長的公共健康的威脅,他還指出工作對此負有一定責任。

當今這個年代,從技術上來講,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史無前例地便捷,不僅車疾馬快,還有電話,視頻、電郵、各種社交軟件等。幾乎在瞬間,你就可以聯繫到另一個人。

然而,從情感上來講,人們卻前所未有地孤獨。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孤獨的人數已經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國如今有超過40%的成年人感到孤獨,實際人數可能會更高,此外,過去幾十年來,認為自己擁有親密知已的人數一直在下降。而在工作場所,許多員工,還有一半的首席執行官,都有孤單感。

孤獨會導致壓力,長期或慢性壓力會導致一種關鍵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升高。壓力也與體內較高的炎症狀態有美,這又會損害血管和其他組織,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病、抑鬱症、肥胖和過早死亡的風險。慢性壓力還可以劫持你的大腦的前額皮層,大腦的這個區域控制著人的決策、計劃、調節情緒、分析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節選自"同語軒"2018年2月10日)

材料二: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6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四分之一承受著孤獨的痛苦,這可能會增加罹患許多疾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早亡,而這些人當中近三分之二的人體重超標。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區域也導致社交孤立。

這是首次有研究發現孤獨與肥胖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科學家建議,可以通過鼓勵人們減肥來應對孤獨感的盛行。劍橋大學資深科學家約翰·佩裡說:"這項研究使我們能夠利用遺傳學來確定孤獨和肥胖之間的因果關係。"他說:"我們常常認為孤獨純粹是由我們周圍的環境和生活經歷造成的,但這項研究表明,基因也起著作用。基因和環境總有複雜的交錯,但研究的確表明,在人口層面,如果我們能夠解決肥胖問題,我們也能減少孤獨。"

報道稱,該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醫學庫487647名參與者的基因變異情況,個人感知的孤獨,與其他人互動的頻率以及這些互動的質量等問題提供了問卷回覆。然後,他們研究了單個個體的基因構成,以確定他們是否具有孤獨易感性。那些認為自己孤獨的人在15個遺傳位置上的DNA有著"不同的表達"。

(節選自《參考消息》2018年7月5日)

材料三:

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長;全球範圍內分散的家庭數量越來越多;個人文化的地位越來越高於集體文化……孤獨似乎是當代生活的默認特徵,尤其體現在富裕和城市發展良好的國家中。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報道稱:"分析以往研究發現,生活在孤獨環境中的人與保持社交關係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該網站提到了兩份綜合分析報告,這兩份報告旨在評估社會關係對健康的影響程度。在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中,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總是"或"經常"感到孤獨。

涵蓋148項研究、涉及逾30萬參與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豐富的社會關係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第二份分析涵蓋70項研究,涉及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的近340萬人。該分析指出,隔絕、孤獨和獨居在早死方面產生的影響相當於肥胖。

美國猶他州楊伯翰大學心理學教授霍爾特-倫斯塔德說,儘管這種"流行病"並不僅限於富裕國家,但由於富裕國家"壽命更長,結婚率降低,每個家庭中子女的數量更少,離婚的人更多且獨居的人也更多",因此這種現象在這類國家中更為突出。

在美國,約有4260萬年齡在45歲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獨症。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無人陪伴,超過一半的人沒有結婚。此外,婚煙和子女數量均呈現下降趁勢。

(節選自《參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7.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當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便捷,人們卻倍感孤獨。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相比,美國孤獨的人數即將翻一番。

B. 英國65歲以上人群大多體重超標,其中約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獨,這會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並導致早亡。

C. 涉及多個國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絕、孤獨和獨居在早死方面產生的影響要大大高於肥胖。

D. 由於富裕國家人的壽命更長,結婚率降低,每個家庭中子女的數量更少等因素,孤獨現象更為突出。

8.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孤獨會導致壓力,並同時損害血管和其他組織,最終劫持人的大腦前額皮層。

B.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表達異於常人,也是人孤獨的一個重要原因。

C. 減肥、豐富的人際關係、親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獨的症狀,並降低死亡風險。

D. 三則材料介紹了孤獨的可能成因及危害,還說明了與孤獨有關的其他社會問題。

9. 結合三則材料,請簡要概括造成孤獨症狀的可能因素。

【答案】7. D 8. A

9. ①工作壓力大;②老年化嚴重;③體重超標(或肥胖); ④遺傳基因;⑤人際關係淡;⑥缺少親情陪伴。

二、古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題。

直秘閣林公行狀

劉克莊

公諱瑑,字景良,世為福清人,少入太學,與兄靖安令君璟同中淳熙十一年進士第。教授鄂州,舊例從州家丐豬羊稅錢助養士,公曰:"是不可愧耶?"謝不取,節縮浮費,更有餘力增田。

丁母優,服闋,差兩浙轉運司公事,秩滿,得旨待掌故闋,執政面諭欲越次先除,公謝不願。既歸,四年不通問,執政怒,超用他人。久之,除主管史部架閣文字。

輪對,歷疏廟堂除授,宮掖請謁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後皆所目擊,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盡出於公乎,抑猶未免於私乎,其視前日有以異乎,抑無以大相遠乎。臣現今世自上至下,由內達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誠有餘,剛斷不足,名為更化而實未嘗更化,始欲善治而終不可善治。"別札曰:"民生憔悴極矣,散內帑之儲,省掖庭之費,裁橫恩濫賞以裕民,可乎?"寧宗嘉納。

請外,出知興化軍。世史所謂操切之術一不用,專以教化俯循為主,比去,不刑一人。崔科至寬,縣令不識訶問,細民不識追呼。又取三縣夏稅一錢至六十錢戶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戶減半,第一第二等戶減三之一,寺院減五之一,於未催之前預為約束,民被實惠。

差知全州,下車甫兩月,除提點廣西刑獄,足疾,力辭新命。全人聞公當去,皆嗟惜。一日有峒徭數輩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譯其語曰好知州難得願公奏天子匆去公慰諭遣之。

公學貫千載,文章典麗,顧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棄。自奉至薄,笥無新衣,庖無盛饌,特喜施予,族戚蒙賴,晚食祠祿,歲取百千別貯之,五載得千緡。置義田百斛以贍貧宗。

公素清約,視榮利如糞土。歷二郡,生業不長尺寸,居室苟完,無廣廈突兀之想,田園僅足,無牙籌算計之入。宅前籬落略成門徑,舍後花木粗分行列。公處之怡然,萬鍾五鼎不能與易也。

(選自《全宋文》,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一日有峒徭/數輩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譯其語/曰/好知州難得願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諭遣之

B. 一日/有峒徭數輩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譯其語/曰/好知州難得/願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諭遣之

C. 一日有峒徭/數輩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譯/其語曰好/知州難得/願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諭遣之

D. 一日/有峒徭數輩/黧老造廷云云/公使譯其語曰/好/知州難得/願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諭遣之

11. 根據文意,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太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又名大學。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B. 服闋:古人在父母去世後,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滿,除去孝服。

C. 下車:古代常指官吏被貶。今常用"下車伊始"表官吏剛告老還鄉。

D. 萬鍾:指優厚的俸祿。鍾,古代一種量器。孟子《魚我所欲也》曾用之。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林景良在鄂州擔任學官期間,按照舊例由所在州給予豬羊稅錢來資助供養讀書人。他認為這樣做讓人感覺羞愧,所以辭謝不接受。

B. 林景良面對皇帝指陳時政得失時,敢於直言弊事,並且認為皇帝真誠有餘,剛斷不足,讓改革落入失敗境地,皇帝生氣並棄之不理。

C. 林景良擔任興化軍知軍,用教化安撫對待百姓,尤其是催繳稅收寬鬆,對當地百姓的夏稅有所減免。

D. 林景良待己極其嚴格,衣箱中沒有新衣,廚房中沒有豐盛的食物,但非常喜歡施捨,家族親或都蒙受益處,更置義田養活貧窮的族人。

1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公學貫千載,文章典麗,顧不肯以文名,手稿皆焚棄。

(2)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歐陽修《伶官傳序》)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林公學問貫通千載,文章典雅華麗,只是不肯憑藉文章揚名,手稿都被焚燬。

(2)人生中的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中積澱下來的,人的智慧和勇氣常常被自己所溺愛的事物所困,難道只有寵愛伶人才會這樣的嗎?

林瑑,字景良,世代為福清人。年少進入太學,與兄靖安令林璟同中淳熙十一年進士,在鄂州擔任學官,按照舊例由所在州給予豬羊稅錢來資助供養讀書人。林公說:"這樣做不感到慚愧嗎?"辭謝不接受。節約縮減不必要的開支,更有餘力增加田產。

母親去世回家守孝。守喪期滿,任兩浙轉運司公事。任職期滿,得到旨意等待任舊職,執政官當面告知想要破格先任命他,林公辭謝沒有同意。回家以後,四年沒有和執政官通音訊,執政官大怒,超格任用其他人。很久,任命他為主管吏部架閣文字。

面對皇帝指陳時政得失時,盡數上書指出朝廷授予官職,宮廷私下求官的弊病,並且說:"我在朝廷任職,改革前後的情形都見了,不知道如今立政用人都是出於朝廷呢,還是出於私人呢,和以前相比有不同呢,還是相差不大呢。我看如今世上自上而下,由內到外,如果能夠滿足私慾,沒有不做的,確實是由於陛下您真誠有餘,剛斷不足,名義上稱為改革而實際上未曾改革,起初做到善治卻最終不能善治。"又上疏說:"百姓生活潦倒到極點,請求分發皇家的私財。節省內廷的消費,裁撤隨意恩賞來使百姓富裕,可以嗎?"宋寧宗讚許並採納。

請求出任外職,任興化軍知府。世代為吏之人所認為的嚴苛的制度全不用,只把教化安撫百姓作為主要方法,到他任滿離去,沒有一個人受到刑罰。催繳稅收非常寬鬆,縣令不會訶問,百姓也沒被追趕呼喊。又選取三縣夏稅一錢到六十錢的人家全部免除,第三到第五等稅收人家減半收取,第一第二等稅收人家減去三分之一,寺院減去五分之一,在未催收之前就預先做好約定,百姓得到實在的恩惠。

調任全州知州,到任剛剛兩個月,授予提點廣西刑獄之職,得了足疾,極力推辭新的任命。全州人聽說林公應當離去,都嗟嘆惋惜。一天,有數位瑤族侗族老人,來到衙門說話,林公讓人翻譯他們的話,說的是:"好知州難得,希望您奏明天子,不要離去。"林公寬慰他們,讓他們離去。

林公學問貫通千載,文章典雅華麗,只是不肯憑藉文章揚名,手稿都被焚燬。對待自己極其嚴格,衣箱中沒有新衣,廚房中沒有豐盛的食物,非常喜歡施捨,家族親戚都蒙受益處。晚年領取俸祿,每年拿成百上千錢另外存儲,五年得到千緡錢財,置辦義田收穫多斛糧食來養活貧窮的族人。

林公素來清廉儉約,把名利視作糞土。經歷二郡,產業沒有一點增長,居室大致完備,沒有居高大房屋的想法。田園僅僅足夠生活,沒有其它可計算的收入。住宅前籬落略微成為門和小徑,屋後花木大略分成行列。林公身處其中,自在安適,怡然自得,高官厚祿也不能交換。

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晚題湖城驛池上亭

劉禹錫

秋次池上館,林塘照南榮。

塵衣紛未解,幽思浩已盈。

風蓮墜故萼,露菊含晚英。

恨為一夕客,愁聽晨雞鳴。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點題,描寫了傍晚潮城驛的一派靜謐之景,點明環境.

B. "塵衣"雜亂尚未解下,眼前秋景已經引發詩人諸多感慨.

C. 頸聯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法寫出蓮花凋落、秋菊承露的畫面.

D. 頸聯"蓮""英"分別承接"塘""榮",也為尾聯抒情做鋪墊.

15. 依據全詩,概括尾聯"恨"、"愁"的原因。

【答案】14. C 15. 草木凋落,景物衰敗;時光流轉,年華逝去;羈旅漂泊,思鄉濃重;晚睡晨起,輾轉急迫。

名句名篇默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概括君子和小人對待"義"與"利"的不同態度。

(2)《赤壁賦》中把人生短暫與長江無盡對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錦瑟》一詩中能夠直接抒發自己惆悵苦痛之情,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喻於義 (2). 小人喻於利 (3). 哀吾生之須臾 (4). 羨長江之無窮 (5). 此情可待成追憶 (6). 只是當時已惘然 (7). 問君能有幾多愁 (8).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語言文字運用

17.下列語句中和例句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A. 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B. 臣心一片磁針石

C.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D. 欲寄彩箋兼尺素

【答案】D

18.下列實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用心一也(因為) 雖董之以嚴刑(督責)

B. 始速禍焉(招致)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C. 填然鼓之(擊鼓) 殺人如不能舉(盡)

D. 按誅五人(按照) 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答案】D

19.仔細觀察右側漫畫,寫出它的寓意。

江蘇宿遷市2018~2019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答案】告誡人們,好奇心要有限度,否則會帶來麻煩或危險。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所以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它的尖端________而上繞,還點綴著疏落的幾片殘葉,毫無人工的________的痕跡,卻是位置再適當沒有,中國文人接觸了這樣的景物,( )。他又可以從一棵松樹看出美的素質,它的軀幹________而枝杈轉折下彎,顯出一種________的氣派,於是他把這種氣派融會於他的書法風格中,吾們是以在書法裡面有所謂"枯藤"、所謂"勁松倒折"等等名目喻書體者。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素質,儘管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

B. 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因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

C. 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也就是說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

D. 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理所當然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

2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 蜷曲 雕琢 遒勁挺拔 不屈不撓

B. 蜷縮 雕刻 遒勁挺拔 寧死不屈

C. 蜷曲 雕琢 強勁挺拔 寧死不屈

D. 蜷縮 雕刻 強勁挺拔 不屈不撓

22.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把這神韻融會於自己書法中的是他

B. 這種神韻被他融會於自己的書法中

C. 在自己的書法中他融會了這種神韻

D. 他把這種神韻融會於自己的書法中

【答案】20. B 21. A 22. D

四、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舒伯特最著名的交響曲只有兩個樂章,而不像一般交響曲那樣有三至四個樂章,遂被後人命名為《未完成》。好事者一再試圖續寫,終告失敗,從而不得不承認:它的"未完成"也許比任何"完成"更換近完美的形態。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抑或見聞過相反的現象?講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感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我不完美,但我很真

秋天的風迎面吹過來,透過一絲蕭瑟的氣息,身旁枯黃的樹葉翻飛著落下,而後又被風吹遠。

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鋼琴老師的話又浮現在腦海,"演奏級不是那麼容易考的!你必須很好的詮釋出作曲者譜曲時想表達的心情,回家多聽聽CD吧,盡力去模仿,這樣,才考的出來。"難道,我這雙手真的要如老師所說,去模仿CD裡的琴聲,彈奏出別人的心情嗎?難道,我每天長達十個小時的練琴,只是去模仿別人嗎?無數的疑問和懷疑充斥著我的內心,從小到大,每一次考級我都會順順利利的通過,即便,會很辛苦,可只有這一次的演奏級,讓我感到前方一片陰霾。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轉眼已到了考試的時候,耳機裡循環播放著演奏曲目,而我,只是呆呆的望著窗外,是演奏自己對於樂曲的理解,還是隻是一味的模仿,彈出那所謂"完美"的樂曲呢?

望著母親的期盼的眼神,想到老師的叮嚀期望,巨大的壓力如同一座大山般向我襲來,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的手心早已出了汗。終於,在輪到我的那一霎那,我決定了。

我走近琴房,向評委鞠了一躬,坐上琴凳,面對著高貴如帝王般的黑色三角鋼琴,我緩緩拂過琴鍵,再次彈起那充滿了生命的躍動卻有一絲寂冷空絕的旋律。彷彿在寂靜的夜裡,跳起那激情火熱的探戈。這時,我忘卻了一切的憂愁和糾結,彷彿與琴聲合二為一,勇敢的做自己,彈出自己的音樂。彷彿瞭然世事而飄然世外,又彷彿載滿了世間悲歡。彷彿是充滿了生命的躍動,又彷彿寂冷空絕。

回憶一幕幕的在腦海中浮現,我靜靜走在夜色包裹中,手裡拿著演奏級的證書,只差一分,還有一分就是良好,也許,如果我如老師所說,彈奏"完美"的樂曲,就不是這個分數了。夜色似乎將我吞沒了。黑夜總是那麼蒼涼?不,其實,黑夜,也有似火一般的熱情,沒有黑色的完美,卻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不完美又怎樣,只要內心快樂就好。

我也曾看過很多我身邊的人。他們在黑暗中行走,只是行走,茫無目的。絕無好奇,也不悲慼。行走於熙攘人群之中,卻又似乎是孤佇於無人荒野。即便是在繁華光明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盡力彈出"完美"的旋律,可是,卻不快樂。我站在他們的邊界,凝視著這群可憐的人。曾經,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直到那天,我徹底放棄了競賽鋼琴,沒有了鮮花,沒有了掌聲,卻擁有了自己,真正的自己。沒有錯,我的演奏也許沒有那麼完美,但是我的內心,很快樂。

明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又為什麼要去別人的世界裡充當配角,演繹別人的人生,詮釋別人的感情呢?

我並不完美,但是,我很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