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狄森梧夜话之一 神山往事


神山呀待戚


上下左右邻村,甚至整个原平境地亦流传:神山呀待戚了,稀汤灌憋了。抑或亦有人戏说成是灌鳖。此话实源于五月廿的古庙会。过庙会,闺女外甥是必不可缺的,就是三村五地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大都要提串麻叶走进各自熟识的大门。神山村里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门庭若市。这个圪节的天气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侯,客人进门已是大汗淋漓,一进门第一要事即是急需喝水了。主家便将早已烧开且晾好的茶碗奉与客人。这时,若用品茗的杯子,便有点不合时宜。数大海碗水下肚,渴意全抛,岂止是憋憋一个爽字了得。一一此便是此俗语的来头。吃罢午饭稍作迷糊,便相跟着到会场游玩赏戏。一走老半天,晚上回得家中同是灌个憋,不过大相径庭,却完全换成了杯中之物,直喝得酣畅淋漓。

神山人待戚,一点也不吝啬小气。只是客人可就要悠着点,切莫喝人家的不心疼,真喝个东倒西歪,作个不体面的鳖。

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神山半片街


都知道现在整个的神山,上至下、西到东,两合扇足够五里长街。但过去却不是这样。尤其是上神山,只北边有半条街,人们大都分还住在长沟、洞沟、羊圈掌沟,乃及梁上。南边是河槽及滩地,河水经久不息,在此流淌。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绕梁架沟给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人们便陆陆续续迁往地势平坦的河滩来了。刚开始迁来的村民,都在院里种些菜蔬。因水位高,种什么都疯长:胡芹、辣椒、小芫荽,还有豆角,自家足够吃,且有富余,便分给街上梁上的亲戚朋友,连外村的亦可接济。家家院里的井,也就三二尺深,探下身子即可汲水上来,方便的很。但正因如此,家家住的房屋却潮湿难耐,放些物什亦易腐败发霉。为趋利避害,村里在河槽挖一暗渠,地表地下水才汇入其中。人们的蔬菜照种不误,只是河滩所建房屋终归成为适宜居住之佳地。后房屋越盖越多,才形成一街两扇的现状。

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狄森梧夜话之二 人走情还在

打墓及舁材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世间万物万事皆有始终。就是万物之灵的人亦如此。由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尘世间的贫富荣辱只是个过程而已。就目前,咱们这一带还是实行几仟年沿袭下来的土葬。择好皇道吉日,在出引安葬(也叫打发)的前一天(即送纸日),本家族人及亲朋便到坟地挖好墓穴。现时,大都用砖块旋葬,许多有大岁数老者的人家,便在闺月年即旋停当,以备百年而用。出引现时大都在午后饭罢,嘣叭一声炮响,村人即拥入院中,分列前后左右将棺材舁出门外,搁在彩绘有八洞神仙的“官葬”上。绑扎停当,即随着细吹细打的鼓手,缓缓向坟地走去。舁材者都是街坊邻居,不拿工钱不吃饭。谁家没老人?只是帮忙而已。打墓、舁材的,来的人越多,主家才越体面,说明这家人缘足好。平常日子为人刁钻、眼睛长到脑门上、看高不看低的人们,这时候就看出来了,稀稀落落没几人捧场,且也需亊前说尽好话或私底下圪擩些钱买通才行。听说旧年间需孝子们大街上磕罢响头,村人才肯帮忙。只是要他个好看(难堪),让他长点记性,村里终归是不要死人的。

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人主呀


过去的男权社会,女性在家里家外均没地位。尤其是嫁出去的女性,受婆家的欺凌虐待均为常事,有些尤为过甚,这就需要娘家人的遮护了,即人主。充当这一角色的,当然是娘家兄弟了,哪家虐待了媳妇儿,兄弟便会找上门来讨个说法。由此延续下去,即使人已过世,娘家人的这一角色亦不可小觑。假使亲哥热弟不在了,还有侄儿侄女,甚至叔伯弟兄及本族的男性来担当。

人主家多数是来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但亦不乏些鸡蛋里剔骨头之辈,吹毛求疵一番,甚至掀翻桌子,所为仅仅是道听途说。故有句话叫:吃不倒(惹不起)人主呀打鼓手。可见人主呀的厉害。坐席也是一样,席面上不管有何等尊贵之客人,坐首席者必为人主呀。也有流传说:一旦弄僵了,人主呀送殡出来、安葬罢逝者,便扬长而去,即再不返回和踏进逝者房门了。大有破釜沉舟、壮士一去不复还之气势。

身后的几件事


逝者入土为安后,还有些事要做。一曰第二天的“服二”,由自家亲生亲养的儿女及孙、媳、女婿、外孙,还有侄儿男女等人在大清早要到坟地祭拜和烧些纸扎。二曰“烧七”,亡人数七,如三七、五七等,遇到七还要到坟去烧纸、祭奠。三曰“过百”,去世的一百天头上,亲人们必须上坟头的。

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四曰过“过周年”。头周年是在去世一年后那天的前一日,二周年是在去世二年后那天的后一天。三周年则是在去世三年后那天的当日。,三周年比较隆重,仅次于出引,也要雇吹打,糊些院柜等纸扎。挨近的亲戚及来往较密切的朋友,还有些平常日子依用过,且有亏欠的街坊邻居都应请到,但却不可收受礼物及钱帛。若双亲均已过世,通常会在三周年树碑立传,上面注明生卒年限及后辈子嗣等。过罢最后一个周年,一切复归平静。只是按部就班、逢时过节的上坟祭祀了。老早以前,孝服是要穿到过罢周年的,孝子百日内不洗涮、不理发、不刮蹭,尽管邋遢。如今,人们的生活均趋于快节奏,儿女们且外头工作的居多,穿孝服极不方便。遂与时俱进,打发罢老人,离家时即换去孝服。不过要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在臂上别一枚黑底白字的孝牌,以示孝道。(未完待续)

狄森梧夜话之神山往事

狄森梧简介:生在陽武村,长在戏台底,结缘大神山,虚度几十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