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導讀:冬瓜,又稱白瓜、冬瓜皮等,冬瓜不僅是一種餐桌上常見的蔬菜,還可加工作各種甜食等,而其果皮和種子也具有藥用價值,於此可看出,冬瓜價值高,但想要種得好也並不容易,最近常聽到有些瓜友提到說:“冬瓜容易出現裂瓜”,去年種了幾畝都虧了,今年都有點不敢種了,當我聽到這句話後,我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都是管理不善導致。比如選品種不對、施肥不當、灌溉不當、溫度不均、施肥不當、幼果期不添加營養液、殺蟲的時候用藥不當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冬瓜開裂的發生。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關於冬瓜裂瓜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下面做個詳細分析,同時也給出我個人的種植經驗,希望幫到有種植冬瓜的朋友。

一、冬瓜出現裂瓜的原因分析

①選種不當:在種植前,菜農種瓜的時候,沒有選對選瓜種。也就是說,有些冬瓜種本身就不適合當地種植。因不同品種的性狀和耐性不同。特別是對一些不耐水性的品種,當果實逐漸進入膨大期時,出現連續的降雨,這時如果吸水過多,果實就會開裂。

人們常說:“因地制宜”。也就是說,在種植時,在選品種應選高產、耐旱、耐寒、耐高溫的品種,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選適宜當地的土壤品種,這個是最關鍵的,因不同品種的特性以及抗病能力等因素不同,只有符合當地氣候、土壤的品種,才能避免帶來不良的症狀發生。當然,這只是一方面。

②施肥不合理:冬瓜需氮、磷、鉀協調供應,才能提高產量。例如,過量施氮是果實最常見的裂果現象,導致植株生長和養分的過度消耗。也就是說,施肥時,選肥不對或施肥量是不均。冬瓜是喜氮磷鉀三種肥料的結合,不能錯過一種。例如,鉀肥缺乏,嚴重時會直接導致根系吸收有限的養分供應。從作物生長規律特性來看,當植株體內缺乏養分後,果實就會裂開。

③控水不合理:特別是當果實進入膨大期,在乾旱的情況下,由於搶灌,水量過大或過小,供水量在一定時期內沒有保持,要麼果實瘋狂吸水,要麼缺水,在這種狀態下,一旦輸水過大,造成果實大量吸水後,就容易產生裂果。

④溫度不合理:一般來說,當幼果逐漸膨大,特別是大棚種植的冬瓜,大棚內溫度由冷變熱、從低至高,加上採光不好,光合作用差,通風性能差。加上澆水時,大量灌水直接導致果實開裂。也就是說,當溫度不平衡時,冬瓜果實處於悶狀態。就像人體一樣,當我們處在一個溫度高或冷的地方時,很可能會口乾,喝很多水。而冬瓜也是如此,但冬瓜吸收大量水分過後,是一時半會無法排解,這時就會出現膨脹,所以搭棚種植的冬瓜是需要控制調節好溫度和密度規劃才行。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⑤選肥不恰當:經常種植冬瓜種植的朋友應該知道,冬瓜需要均勻施肥。冬瓜生長過程中,土壤和植物缺乏鎂、硼、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只要缺1-2種肥料,也會導致果實開裂的發生。

⑥缺少營養液:幼果中期左右時,若不添加營養液,果實無法正常進入系統化,果實容易生長停頓,從而容易體積膨脹受限。原因是冬瓜幼果時,需要有一個開放系統的過程。也就是說,果實太結實,不能自然生長。由於乾旱後的系統混亂或光合作用差,如果在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加大施肥量或大家灌溉,這是最容易導致果實產生裂變,最終出現裂瓜的現象。

⑦種植過密集:合理密植冬瓜是十分必要的。為了增加產量,一些菜農增加密植,導致採光差,很多植株被覆蓋、相互遮擋,所以光合作用很差。在冬瓜種植中,一般都會搭建棚架。比如種植過於集密,後期棚下光線不足。棚裡很長一段時間時冷時熱。加之灌溉水不當,果實進入膨大期後會吸收大量水分,最後會裂開。所以,合理的密植是有必要的。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二、預防冬瓜果實裂開辦法

①精細選種:選高產、抗裂、耐旱、耐澇且適宜當地土質的品種為主。播種時,建議使用新高脂膜攪拌後再進行播種,這樣可有效抗地下的一些病菌,更是能驅趕害蟲,目的是就是避開隔離與害蟲接觸概率,防止病毒感染,提高地下土壤的呼吸能力,使種子的發芽率高,最好不要裸種。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②施肥方法:在施肥時,儘量多選有機肥來灌溉根,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澆水土壤板結,使土壤保肥保水,並有滲透性良好。幼苗高0.5-0.6米時,根灌可提高根系活力,促進根系發育,減少抑制植物生長,直而枝葉繁茂,達到植株的正常發育目的。

③加營養液:當植株開花前進入幼果期時,先噴一次壯瓜蒂靈,待果實膨大後再噴一次,使果實變厚變大,直而增強營養的輸出方向均勻填滿,促進果實快速生長,既能防止果實裂變,又能使果實生長健壯美觀,有利於後期銷售等食用產品。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④翻果方法:果實進入膨大後,如是地面種植的,可通過翻轉緩解果實,使果實得到自然生長,防止裂變方法是:將果實頂部翻到底部,底部翻到頂部,避免側面接觸土壤長時間粘在土壤上,使細胞皮層過薄,容易發生裂果。

⑤適當密植:不能為了多收果實數量而忽略了質量,要適當密植,以合理密植為主。種植時不應片面考慮產量,而應主要考慮品質,並保持合理的密度規劃。一般起畦寬度宜為1.5-18m,畦的高度應根據土地實際排水情況進行,不得小於30cm。畝產420-450株,以便灌溉和耕種,不能太密。否則,會影響後期的光合作用,容易使果實生長在嫩皮狀態。另外,由於乾旱等澆水後吸水過多,會導致果實開裂。

⑥要合理施肥:基肥主要是堆肥肥為主,如豬、牛、人糞結合等肥料。而性裂強的肥不宜使用,如馬糞則不能施用。每孔(穴)施肥0.5kg,施肥時注意不要使植物根系與肥料接觸,先覆蓋一層薄薄的土壤,以防肥燒根部的發生。

⑦配肥、培土:種植前,要充分施用基肥,每畝施用2600-2800kg熟肥,整地細碎均勻,使肥土混合均勻,再細耙平整。

⑧合理灌溉:冬瓜的需水量比較嚴格。苗期應早晚澆水,避免日曬。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旱,不大量澆灌,在果實膨大後期儘量不澆水,有利於果實的收穫和貯藏,防止果實開裂,但如遇到乾旱情況,地下層沒有水分,則主要是少量澆灌為主。

⑨調節棚內溫度:調溫是指棚內種植或種植過於密集。後期應及時清除枯葉等葉片,抽空不合理密度,提高棚內採光質量,改善通風性能,提高光合作用,使果實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生長,不僅能減少病害,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果實生長,從而獲得美麗的果實色澤和高品質。

種植冬瓜:常出現裂瓜現象?做好這幾個方面,避免裂瓜發生

後語:既要防止瓜果開裂,又要做好除草工作,防止各種病蟲害入侵,確保瓜果達到預期的產量和品質,達到提高個人種植效率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