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是什麼?

7分熟007


當代年輕人抱怨挺多的,我肯定回答的涵蓋不了。我只能就我這一方領域見到的略答一二。我目前全職在家帶我的龍鳳胎娃娃,平時在家就我們娘三,外出溜達接觸最多的是與我一樣自己帶娃的寶媽、老人帶娃的(爺爺奶奶、姥爺老孃),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年輕的跟年輕的抱怨,年老的跟年老的抱怨,以前沒結婚沒孩子真的理解不了,現在呢,是更深刻的領悟到為啥婆媳矛盾不可調和了,那傢伙,年老的天天數落小的都不帶重樣的,小的抱怨老的也是不含糊,就這每天一肚子不痛快沒矛盾才奇怪呢。


時光清淺ing


我的一個朋友今年24歲,未婚女青年。只是作為當代年輕人中的一員,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我來分享一下她日常生活中常常抱怨的事情。

1,工作。現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無法找到一份與自己的興趣一致的工作,大學畢業的時候,在面臨著不小就業壓力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這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加班到半夜,被老闆責罵,這成了每天必須經歷的事情。想要辭職,可是自己又怕找不到工作。忙忙碌碌的過完一天,身心俱疲的躺下來的時候,心裡總是有個聲音彷彿在說,你與自己設想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也許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吧。

2,催婚。當一個女性邁入適婚年齡,深受我們傳統文化薰陶的七大姑八大姨會開始催婚。在她們的觀念裡,即使女人的事業再成功,沒有婚姻的女人不可能幸福。更多的時候,她們還企圖親自幫你挑選另一半。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被催婚的,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吐槽。我們自認為自己還年輕,更相信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上,靠自己爭取。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項彌補。可惜我們寡不敵眾,面對家人的喋喋不休,除了自己內心堅定信念外,面對這種催婚,我們也只能跟朋友們抱團抱怨了。


土妞兒的麻花辮


我絕對有發言權,首先抱怨的是沒有家庭地位話語權,新一代年輕人文化程度比上一代高可是在家庭地位卻最低,無法扭轉過來,第二做出的努力被認為是應該的,假如你說你比那種強就會得到回答是 肯定了因為你是受他的影響而不是自己,假如你不如又會說這就是你學的不會懂嗎,連菠菜都不認識被一群文盲嘲笑(我真被一群文盲嘲笑過,別問我怎麼知道他們是文盲)然後說財政,面對物質的需求年輕一代非常難一步成功。面對感情異性同樣的物質需求讓人喘不過氣。


經典綜藝影視瞬間


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是高消費低收入,生活中的剛需和日常消費的高企令當代人特是90後和20後感到壓力山大。

一,房價在一線城市普遍都要2到3萬元一方,就是二線城市都要1到2萬一方。

二,房租在一線城市一般單間11方這種都要1千元左右就別說大些的2房1廳或3房1廳了,租金起碼要3到4千元。

三,生活消費菜藍子,豬肉價最低的腩肉都要20元到30元一斤,排骨40多元一斤,青菜類5元到6元一斤。

四,現在在一線城一般收入8幹元到1萬元之間除了房租和生活消費所剩無幾。

因此生活在當代的年輕人,對現在的生存空間感到很無奈和抱怨。


用戶4409241973Wan


抱怨,沒錢啊,沒經濟呀,沒朋友啊,沒車沒房,但是自己又不努力!感覺自己很努力,但是又不受老闆的重用,抱怨老闆工資開得太低,同事太差。抱怨社會不公平,自己明明很有本事,卻沒人發現自己,還處處碰壁!抱怨,房價太貴買不起!抱怨婚姻不美滿,兩口子整天吵個不停,整天冷戰,天天埋怨對方,過著不幸福的生活。抱怨自己為什麼那麼不幸。抱怨自己明明很努力卻是一事無成!抱怨自己為什麼就比不過別人!抱怨為什麼受傷的怎麼總是自己!抱怨自己為什麼以前不那樣做!

總之一句,心累!


健康知更鳥


年輕人是從80後這個時代開始的,他們是一個經歷過改革開放,經濟浪潮興起的一代人,也是計劃生育提出的一代人,面齡上有父母奔老,下有孩子尚小的境地,經濟生活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房貸車貸是他們最大的問題。90後,相比上一代人從家庭條件上來講要優越一些,父母還年輕,有自己獨立的經濟收入來貼補孩子,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工作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個體經濟繁榮,就業選在外地,結婚生子成了大問題。00後是驕傲的一代,也是網絡時代,遊戲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對未來的迷茫是他們要選擇的問題。


跑不爛的拖鞋


抱怨不公平吧。

1.自己沒能耐還想別人捧著,別人不捧著就到處發脾氣各種抱怨,抱怨的內容五花八門,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真不真假不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從抱怨中獲得短暫的快感,好讓人知道他的“能耐”。

2.實力趕不上野心,想要的太多,卻沒本事抓住,並且認不清現實,什麼推卸責任倒打一耙最擅長,最愛踩著別人上位還到處炫耀。

3.自恃功高,還自命不凡的人,覺得自己老能耐了,但現實給的打擊不能承受,所以沒事老喜歡無病呻吟,對別人的事情有這天大的意見……

總結:喜歡抱怨的人,都是不懂得感恩的,自私自利的人。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與家庭有關。


炎錦瑤


我從事媒體和資本市場職業,跑的城市、鄉村、企業、學校較頻繁,接觸年輕人的機會較多。感同身受當代年輕人抱怨的重心聚焦在:賺錢難、住房難、出行難、升級難、歸宿難、理想中的就業難。至於嘴老~抱怨家境貧寒的人~有,但不佔主流。

有一句流行語叫:時代造就了我,我很難讓時代如願以償。

這是一種無奈的心聲!!許多的80、90、00後普遍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多數有地級以上城市就讀、就業的經歷。他們習慣了城市燈火通明、花團錦簇、人文社交、尋醫問藥、求師學藝以及其他鄉村無法比得上的先決條件和“硬核”。

他們壓根就沒有回鄉創業、安家的感覺,唯一的寄託就是城市。而眾所周知的原因,房價高、物價高、人際交往、交通費用高、慾望攀比心裡高,收入和自身能力與其不成正比的低。“四高兩低”的客觀事實,加上社會浮躁的潛移默化,年輕人產生“六難”抱怨,是主客觀基調的疊加,也是社會轉型升級,時代進步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的週期性現象。

對此,隨著國家就業政策、就讀政策、住房政策、醫護政策以及其他治理體系和治理效能的不斷精準完善,時代轉型升級週期性的調整,年輕人隨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深化、成熟、理性,“四高兩低”格局的改變,“六難”抱怨也會逐步緩解。


牛廷相


我說一下當代年輕人抱怨最多的是什麼

1.抱怨社會壓力太大,社會物價太高,導致每個月省吃儉用到月底還是月光族

2.抱怨懷才不遇,始終感覺自己就是千里馬,但是沒有遇到伯樂

3.抱怨人都太自私,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同樣的事別人做完了,有多少人會來幫忙

4.抱怨社會不公,比如北上廣它們本地戶口高考分數線就那麼低,就可以進入好的大學,越是偏僻的地方分數線越高

5.抱怨生活背景,都想不勞而獲,為什麼自己家的爸爸不是王建林呢,甩幾個億,讓兒子出去創業呢

總的來說現在年輕人抱怨的太多,首先年輕人不要天天想一些有的沒有的,腳踏實地的認真工作,幫對待生活的態度調整過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時候,只會掉冰雹





蘇埠小陳


我22歲,應該有權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抱怨最多的應該是時間不夠。

看書成癮,無奈一天時間太短,加上眼睛有點受不了。所以經常抱怨時間不夠。

當然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我一個月4500的工資,應付自己的生活完全足夠了,至少家裡父母身體健康,暫時沒有成家的打算,所以物質上我是覺得滿足了。

主要的需求就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大學出來之後,不免對這社會有諸多疑問,妄想從先賢為我們留下的智慧中找到能夠解惑的答案,便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扎進書中,卻發現時間實在不夠用,眼睛也很痛。

哎,一天為什麼不能長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