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兒生活能力自理的幾個技巧?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人的行為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在於早期的培養。那麼,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下面幾個技巧與大家分享。

一、習慣成自然

家中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是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其實,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就說吃飯,孩子在幼兒園都是自己吃。但在家裡,家長常喂孩子,結果孩子吃飯慢吞吞,自理能力差。正確做法是創設與幼兒園相對一致的生活環境,比如關閉電視,一家人一起吃飯,鼓勵孩子獨立吃飯。

出生就讓孩子單獨睡,至少要先分床不分房,這樣堅持下去孩子獨自睡覺的問題可以完美解決了。

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作為家長,你既不需要購買專門的器材或操作手冊,也不需要刻意創設一個環境。因為,日常生活中就充滿了各種事情,玩具玩好自己收拾,自己的襪子自己洗,媽媽買菜、孩子可以剝豆子等等,數不勝數。

三、樹立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出,“3-6歲主要的發展任務是在活動中獲得主動感和內疚感,體現目的的實現。”

簡單來說,家長鼓勵、支持孩子的行為,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

四、家長放手,堅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

對於孩子,很多家長很難百分百去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很多成人常說:“你還小,這個不行的;等長大了,你就能做。”

家長處處為孩子“解決瑣事”,以至孩子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穿衣。兩歲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脫衣服的獨立意識,雖然費時很長,也穿不好,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實踐,同時教給孩子正確的穿脫衣服方法

五、適當地示弱

在孩子的眼中,大人們都是超人,什麼都會做、都懂。

事實上,大人也是普通人。如果在生活上,成人對各種事情都包辦代替的話,那麼,當你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拒絕你。作為家長,在生活中,對孩子適當地示弱,讓孩子參與其中,更積極地去做,獲取各種生活體驗的過程。自己穿衣。兩歲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脫衣服的獨立意識,雖然費時很長,也穿不好,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實踐,同時教給孩子正確的穿脫衣服方法。

六、樹立榜樣,讓孩子看得到

現在社會,很多家長雙方都是工作族,所以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祖輩幫辦代替。家長自己的事情都不自己做,怎能要求孩子去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3-6歲孩子模仿能力強,所以孩子會去模仿家長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想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給他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榜樣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了。

提高幼兒生活能力自理的幾個技巧?

七、耐心等待

成人常常很著急,做很多事情都希望能趕緊做完。有時會因孩子做不好或做的慢兒包辦代替。

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通過不斷地練習,孩子才能熟練起來。平時,家長請多一點耐心,讓孩子在生活中去實踐、去學習。增強孩子動手能力。例如:整理書桌,父母可以先整理下給孩子一個示範,然後留下個步驟讓孩子主動配合。再如,讓小孩自己穿衣。兩歲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脫衣服的獨立意識,雖然費時很長, 也穿不好,但還是要不厭其煩地鼓勵孩子慢慢實踐,同時教給孩子正確的穿脫衣服方法。

八、設置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標

如果孩子對很多事都懶於動手,不用焦慮,你可以嘗試調動孩子的目標意識。

和孩子一起設定生活習慣的階段目標,先從最簡單的目標開始;逐漸加大目標的難度,形成一個螺旋式的目標階梯。

在此過程中,孩子不僅會獲取成就感、感到愉悅的情緒,而且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自己能力。

九、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當孩子因為不會才不做時,家長要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和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具體地說,穿衣服時如何看前後、裡外,簡單的方法去教孩子。只要你努力去教,並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也會很認真地學習,並最終掌握的。

提高幼兒生活能力自理的幾個技巧?

十、及時且多樣的獎勵形式

當孩子做得好,家長要及時地給予獎勵,但形式可以多樣化,目的是告訴孩子,你看到並認可他的行為和努力。但切忌用單一的獎勵形式。

當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切忌將孩子的行為與其他孩子做比較,甚至訓斥孩子。

一句話,無論孩子做得好壞都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哦。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