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手機王”賺下17億 “三無”企業零營收 科創板成績冷暖自知

身負深化改革資本市場重任的科創板亮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截至3月18日,91家完成科創板上市企業中,90家已完成業績快報披露,只有位於湖北武漢的興圖新科因受疫情管控影響未如約披露。

據融中財經統計,90家企業中只有中國通號和傳音控股兩大巨頭營收超過百億元,分別為416億和253億,96.7%的企業沒有超過50億營收;從淨利潤看,也是中國通號與傳音控股兩家奪權“冠亞軍”;有超過53% 企業淨利潤不足1億,大部分科創板上市公司營收規模是不足10億。

最高營收416億、最低0元

根據披露,90家科創板公司,2019年淨利潤總計約169.83億元,同比增長約24.13%,70%以上企業業績預喜。相較而言,A股市場已公佈2019年業績預告或快報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預喜率約57.58%,預估淨利潤整體同比增幅不到16%。

科創板上,營收規模前十的企業中,中國通號和傳音控股是兩大巨頭,分別實現了416億元和253億元,這也是僅有的兩家營收過百億企業。排名最後的是澤璟生物0元營收,淨利潤虧出4.6個億;百奧泰70萬營收、淨利潤虧10.24億,其次則是寶蘭德、佰仁醫療、龍軟科技、微芯生物,分別實現1.43億、1.45億、1.55億和1.74億元,不過,這幾家企業淨利潤最高也只是寶蘭德的6196萬元。

“非洲手機王”賺下17億 “三無”企業零營收 科創板成績冷暖自知

科創板營收規模排名前十的企業

澤璟製藥1月23日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 3.76元。澤璟製藥上市便引發關注的原因還在於公司近3年無產品、無營業收入、無利潤。上市前,澤璟製藥曾在招股書中披露,從2016年至2019年2季度末,公司處於新藥研發階段,產品尚未取得上市許可,也就沒有上市銷售的產品。主要產品的生產是製劑生產和重組蛋白質藥物生產,只是為了滿足研究需求。所以,在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一欄,沒有數據。

允許尚未盈利企業上市是科創板重要特點之一,澤璟製藥也是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首家選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唯一未牽涉業績情況的標準,也被業內認為是給未盈利生物科技類企業量身定做的標準)上市的企業,具有里程碑意義。但對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一家沒有產品、沒有收入、持續虧損公司,如何確定其未來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澤璟製藥的股東榜上卻也是機構雲集,包括民生人壽、北極光創投、分享投資、深創投等數十家知名 PE/VC ,同時還有上市公司身影。其中,東吳證券全資子公司東吳創新持股近 1.1%,中色股份、聯想控股、新希望通過民生人壽持有公司 2.8% 股權。

另一家值得注意的企業,石頭科技。僅僅登陸科創板一週,就發佈了非常亮眼的年度業績快報。根據公告,石頭科技2019年營業總收入42.05億元,同比2018年30.5億增長37.81%;營業利潤達到9.2億元,同比2018年3.8億增長142.16%;歸母扣非淨利潤方面,2019年達到7.6億元,同比2018年的4.6億元,增長65.11%。

“非洲手機王”賺下17億 “三無”企業零營收 科創板成績冷暖自知

石頭科技2019年度主要財務數據

石頭科技是繼華米和雲米之後,小米生態鏈第三家上市公司,成立時間最短(2014年成立)、市值也最高。公司旗下產品包括石頭掃地機器人、米家掃地機器人、米家手持吸塵器、小瓦掃地機器人。根據公告,石頭科技總資產為19.63億元,比本報告期初增長53.73%。

記者瞭解到,石頭科技成立至今,其實只有兩大類產品——智能掃地機器人和手持無線吸塵器,但也正是這兩個爆品成為石頭科技收割市場的核心。2018年,石頭科技的三款產品銷量總和超過210萬,營收較2017年再增長近172%,超過30億元;2019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四款產品銷量總和超過147萬。

不過,在品牌和渠道方面,石頭科技對小米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未來除了要進一步提升自有品牌的溢價能力外,還需要建立核心的技術壁壘,將銷售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值得一提的,通過石頭科技股權關係發展來看,小米系資本入場時間較早。2015年3月,天津金米入股石頭科技後,高榕、啟明、GIC等資本在次年位列增資名單,成為石頭科技股東。

“環保”異軍突起

從盈利增速來看,共有22家企業淨利潤增幅高於50%。其中,排名前五的是特寶生物、傳音控股、石頭科技、中微公司、交控科技五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301.76%、162.45%、154.52%、107.51%、91.8%。同時,賽特新材、佰仁醫療、建龍微納、長陽科技等18家公司2019年預估業績增幅在50%至100%。

不過,歸母公司淨利潤額最高的卻是中國通號38.16億元、傳音控股17.25億和瀾起科技的9.33億元。

“非洲手機王”賺下17億 “三無”企業零營收 科創板成績冷暖自知

科創板淨利潤規模排名前五企業

傳音控股一直為全球新興市場用戶提供以手機為核心的多品牌智能終端以及移動互聯網服務,主要產品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機,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全球新興市場國家。

2019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業總收入253.13億元,同比增長11.78%;淨利潤17.25億元,同比增長162.45%,是科創板上增速排名第二的“業績王”。就其原因而言,傳音在非洲市場持續保持較強的盈利能力的同時,印度市場通過降低關稅影響、優化產品結構,也呈現了較好的經營狀況。另外,2019年末,傳音控股總資產較期初增加71.60%,主要原因是公司公開發行8000萬股新股及擴大經營規模。

整體而言,大部分科創板上市公司營收規模是不足10億,淨利潤不足1億。另外,69家公司實現淨利潤正增長,22家企業淨利潤增幅高於50%,最高的是特寶生物實現301.76%淨利潤增長,最低是福廣股份僅0.08%增長。

從行業來看,另有研究顯示,科創板上節能環保行業營收增速在42.53%,排名各行業之首;其次是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營收增速26.83%,生物產業26.28%、新材料產業18.69%、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9.92%。利潤增速最快的澤是計算機、化工、通信和其他設備製造業等家行業,醫藥因個別未盈利企業而呈現虧損加大的趨勢。

20家企業業績“變臉”

疫情期間,醫療行業和雲計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出現爆發式增長的行業,但科創板相關領域企業在此次年報中卻出現了令人意外的成績單。

包括芯源微、澤璟製藥、天淮科技、華興源創、微芯生物、邁得醫療、熱景生物、容百科技、優刻得、沃爾德、申聯生物、華潤微等科創板上20家明星企業,在淨利方面實現負增長,尤其頭頂國內“雲計算第一股”光環的優刻得,較去年淨利潤相比,下跌72.71%,可以說是上市一個月後的業績大變臉。

根據優刻得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12億元,同比增長27.35%;但增收不增利,實現歸母淨利潤2106.76萬元,同比下降72.71%

;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570.75萬元,同比下降92.84%。與此同時,有關優刻得市盈率太瘋狂的聲音也隨之四起。

其實,早在上市之前,優刻得就在招股書風險因素中提到業績存在不穩定性。

一方面是因為大企業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議價能力強,而優刻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壓力較大,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優刻得募投項目投資總額合計達69.47 億,金額較大。若未來1-2年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導致雲計算產品價格下降或公司客戶開拓受阻,而中短期募投項目不會有較高收入,那麼2020年以及後續年度均會存在虧損風險。

不過,自2月3日科創板開盤以來,優刻得一路上漲,漲幅達141.56%,截至3月18日,市值達339.17億。而其背後更是有君聯資本、元禾原點、中金甲子、中國移動等身影。

另一家企業,百奧泰業績快報顯示,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10.24億元,淨虧損擴大成“預虧王”。公司表示,淨虧損較上年增加,一方面因為隨著公司規模擴大、研發項目持續推進,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增加;另一方面,由於公司2019年存在一次性確認的股權激勵費用3.52億元。

20家科創板公司業績負增長,部分企業下滑幅度明顯。從虧損原因看,不少企業是因為加大研發投入、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導致業績表現不佳。

東北證券付立春表示,科創板企業所處行業、發展階段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分化是必然的情況。而且科創板企業普遍規模比較小,發展階段較早,業績彈性較大也在預期之內。

因此有觀點認為,90家公司中20家業績“變臉”,相對於滬深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比例較高。除了研發投入與競爭加劇拖累業績外,由於科創板更加包容性的上市條件,並不排除為了達到上市目的,掛牌企業有包裝粉飾業績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