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問一下大家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需要找那種一對一的收費報志願服務嗎?還是說自己問問老師就行呢?

金樓家Kening


我是高考志願填報輔導師,我認為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要說不是所有的高考志願填報都需要人輔導,因為我作為一個輔導人員我的信息也是來源於國家教育部、各省教育廳、或者學校公佈的公開信息,這個都是可以通過有效途徑找到的。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平常注意收集這一方面的公開信息並善於總結歸納,這樣僅僅是填報志願完全夠用,不需要輔導機構的人幫助。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瞭解中國的高等教育中院校之間的差別,專業和將來職業之間的關係,興趣愛好和專業、院校、城市直接如何具體取捨,這個時候我認為你是需要和專業人士溝通的。

畢竟像我這一類人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如果不夠專業,忽悠這個忽悠那個草草了事,這就違反了職業道德。會導致我們:第一晚上睡不著,誰不是寒窗苦讀十幾年出來的,誰忍心白白將一個處於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的人推下歧途。第二做不長,作為專業人員而沒有夠專業的知識是吸引不來客戶的,沒有客戶咱吃啥喝啥?

總之,高考志願填報要結合你自己的分數(這是基礎),興趣愛好(院校地址),職業規劃(專業選擇),家庭情況(經濟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來綜合考慮,這樣才能選擇出適合你的那所院校。所以我經常對高考生說的一句話就是“最適合你上的那群院校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

所以,需要不需要找輔導人員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你自己有沒有做好前期的工作。做好了可以不用找,沒做好聽聽意見最好,並不是所有的高考機構都是貴的要命的,有些是要臉的!




醉臥蜀山客


去年我家孩子高考,找了一對一機構。見識了他們的工作後,我明確告訴你,完全沒有必要。

高三最後一學期學校,各種機構頻繁組織這種講座,目的就是告訴你填報志願有多麼多麼難,裡面的名堂細節有多麼重要。然後就是讓你掏錢。

我是先交了200元定金,一共6800。服務內容包括職業傾向測試,一對一輔導填報志願、專家組討論審核等內容。合同上還有滑檔雙倍賠付條款。在報名截止日期前第二天我們才去機構的。我本來不想去了,因為自己從拿到分數開始研究了相關資料後,已經會填而且已經拉了一個學校和專業出來。但是老公說,為了以防萬一,花錢買個安心,然後就去了。

所謂職業傾向測試,就是讓孩子在電腦上做測試題,這個其實網絡上有,沒有什麼用的。沒有專人給分析,反正就是電腦出來的結果,後來填報志願的時候老師也沒有問這個問題。

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個老師和我們溝通,旁邊兩個助手翻高考指南,就是有近三年錄取分數和等位分的那個。我原來以為他們有什麼秘密武器或者大數據統計什麼的,結果還是用的我們訂的那兩本資料,現翻。這也罷了。那個老師問我們意願學校和專業,我們根據之前拉的說,她就按照我們說的填。這特麼就是把我們填好的再寫一遍嘛,只是在最後加上了一個保底學校,這個學校和前面一個歷年錄取分數線差5、60分。我們不答應,因為那個學校雖然在一本錄取但是民辦學校,不願意去。那個老師就說,實話跟你們說嘛,不這麼填我們另一個審核的老師就不簽字,就不行。你們這個成績也不可能滑到這個學校來,這個就是兜底的,如果不這樣滑檔了我們就不負責。

爭論幾句後,我們只好接受。然後旁邊是一個助手就把填好的表拿到外面去簽了另一個人的名字回來。這就是所說的專家組審核了。

然後就填完了。

我們拿到了一張按照我們的意思填的志願。我們問她們,這個志願我們可以修改嗎?答曰,可以的,只要最後一個不改就可以。

看完你還願意一對一找機構嗎


素黎姐姐


我想請問一下大家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需要找那種一對一的收費報志願服務嗎?還是說自己問問老師就行呢?


先打個廣告,周老師也是做高考升學規劃的(具體哪個機構就不說了),這得怎麼去理解志願填報這件事。

一種是填報志願,一種是規劃志願,這兩種肯定是有區別的,簡單做個分享。


一、填報志願

就是高考成績出來後,網上填報志願。


只要自己肯研究

本科十二大學科門類,700多個專業(大學課程,未來就業等等),找到適合考生的專業。

2900多所大學(大學地域,優勢專業等等),找到考生分數段的大學院校。


研究招生章程,錄取原則等等



二、志願規劃

這就不是等高考成績出來後再來做,這是伴隨高中階段的,同高中學業一同進行的。


六步法:

1、職業測評,選擇適合考生的大學專業,預選10-15個專業或者3個大類,後續多次交流磨合再確定最終的專業,給考生把專業進行詳細介紹。

2、學業測評,對學科知識點精細評估,找出薄弱環節,進行加強。

3,院校初選方案設計,根據考生某次大型考試的成績,換算成上一年的高考成績,上下浮動一定的分值,帶上考生的預選大學專業,圈出一定範圍的大學,考生每次成績的變動都會具體到大學院校上。

4、模擬填報方案設計,根據考生最近一次大型考試的成績,換算成上一年的高考成績,上下浮動一定的分值,帶上考生確定的10個專業,根據初選方案進行調整,包括大學院校地域,院校優勢專業,專業錄取分,院校數是知分填報的3倍。

5,估分方案設計,高考後對高考成績進行估分,換算成上一年的高考成績,上下浮動一定的分值,帶上考生確定的10個專業,根據模擬填報的方案進行調整,院校數為知分填報的2倍。

6、知分方案設計,定稿檢查,跟蹤錄取。


簡單介紹,六步法,其中還包含,提前批,中外合作,免費師範,體檢等等方面的因素考慮,學生學習,心態交流溝通等等,除了不給學生上文化課,其他的都管,就是學生的保姆。



說說老師自己吧:

今年大學也畢業10年了,我們那時候沒有機構,信息也不發達,完全不知道大學專業,大學院校這些的,所以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上高中後就知道玩,老師也這樣,成績也越來越差,也沒有人管,最後只上了個專科,上大學後再去升的本科。


當時填志願,也是不懂,自己又沒填過,拿著招生大本翻,看到名字好聽的,就拿去問老師,這個專業如何,這個大學能不能上(我們那時候是順序志願,一般都看第一個院校和第一個專業),其實學校老師很多也是不瞭解的。我的大學專業和大學就這麼選擇的,現在看來是多麼的草率。


上了大學才知道要學習什麼課程,工作以後才知道具體會做什麼工作,所以周老師大學畢業後幾年都在跳槽換工作,而且是換到不同的行業,就實習的時候做我自己所學專業,大學幾年所學的專業知識都沒用上,換新的行業還需要從新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又花費時間。


所以高考升學規劃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是這面認為的,所以我也選擇這個行業,也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考生。



周躍勇老師


填高考志願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我的看法是自己獨立思考和問老師相結合。

我為什麼不推薦找那種一對一的收費服務的呢?首先,有些打著收費服務的所謂老師不一定真的是懂,很多也就是看到家長不懂而又看重這件事,自己就渾水摸魚,所以這個市場是魚龍混雜,萬一碰見個假內行,騙了錢不說,還毀了一輩子。再就是收費貴,動不動就大幾千上萬,說實話填個志願並不是什麼高技術的活,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只要自己認真研究幾遍招生考試雜誌,再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你也可以學會填。

填志願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1】認真研讀學校發的招生考試雜誌,不放過每一句話。瞭解本省高校招生工作規定、瞭解什麼是院校投檔線、為什麼會上線落選、瞭解什麼是平行志願、填報平行志願有什麼技巧、填報網上志願有哪幾個操作步驟等,通過研讀招生考試雜誌可以瞭解招生和填報志願的政策,這些都是正式填報志願的指南,一定要遵照實施。

【2】當高考分數下來後,除了分數還要關注一分一段表,瞭解自己在全省的排位,瞭解近三年來本省一批二批高職高專的分數線,作為當年的參考。

【3】瞭解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志向,以及自己的特長能力,同時還要考慮家庭的經濟情況,如果家庭困難,就要避免高收費學校和專業。

【4】認真研讀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尤其有專業極差的要格外注意。

【5】填志願衝、穩、保相結合,是看重院校還是看重專業等都要思考清楚。

當然,有什麼問題多和老師交流,高三老師都是有多年經驗的,對於填報志願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多聽聽老師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再去填報,做到相對滿意就可以了。


育才家教1


針對你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也是研究志願報考這塊的,我一般講座會把報考的基本方法告訴家長,也會把掉檔風險點告訴家長,找機構報無非就是想報個分數線近一點的,不要高分報低了而已。

1.如果你自己研究這塊很明白,完全可以自己報,這個需要一些時間和精力的去研究和投入,一般個人很少有數據庫,做這個的機構一般都會有數據庫,用數據庫比單純翻學校發的那兩本書要快很多。

2.如果自己想節約時間,可以去買個數據庫,數據庫一般幾百塊錢也能買到,然後去研究數據庫裡面的分數線,這個效率會高一點,參照往年的分數線和位次結合自己的成績也能作出一個合理的報考方案。

3.如果實在是一點精力都不想投入那麼可以找個一對一的報考機構,最好找個靠譜點的,如果那個機構也是跟你一樣翻書去找無非就是有點經驗而已不是正規的規劃師,正規的規劃師會在做完測評後解讀測評報告,推薦相關類型的院校和專業,然後利用數據庫給智能匹配相應分數的院校和專業,最後直接去系統內報考就可以了。

這個志願填報還是看個人,正規的機構總歸比自己報有些經驗,但是就是不找機構自己報也沒關係,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就跟去超市買東西一樣,買回來也有可能有壞的,但是也沒人強迫你。

所以這個問題還是看自己實際情況!!


志願大神


你好,我是南門,一名中學生生涯規劃師。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的是志願填報是生涯規劃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說,你想好將來要幹啥,再去學啥。如果你以後想當醫生,大學學的是機械,這就不合適了。

想好了自己以後的人生方向再去看院校和專業就心裡有數了,也能夠圈定和自己成績相匹配的目標院校了。

至於專業和院校的詳細情況可以求助志願填報機構,專業的機構會給你詳細的分析清楚每個院校和專業具體情況,也會把以後的發展和通路給你講解清楚。如果選擇一對一的志願填報服務也要找專業的機構,這一行魚龍混雜,所以自己要能辨析諮詢師的專業度。

志願的填報過程中也有很多技巧,我會在以後的視頻中講解。

如果自己的規劃很清楚,目標院校和專業也明確,那麼自己學習一下志願填報知識,也完全可以自己填報。


中學生成長日記


高考填報志願是一件嚴肅、科學的事情,事關考生未來發展,務必高度重視,正確應對。對於志願填報工作,個人有如下幾個認識。

1、市場亂象。不過,近年來,我們也注意到,高考志願填報被一些中介機構有意炒作,各種志願填報軟件及專家層出不窮,填報質量與水準參差不齊,甚至誤導考生。

2、填報策略。志願填報其實並不神秘,有規律可循,總體來說,關鍵有四:一是考生高考排名,二是考生興趣特長,三是高校專業選擇,四是歷年錄取數據。以上四點,除第三條外,其他三條考生都可以自行解決。

3、專業指導。由於全國本科高校眾多,且每年都有變化,此外,專業設置也是繁雜多樣,要想對此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就需要指導者長期研究為支撐。一般來說,只要有興趣、有時間、善歸納,且經過幾年實戰演練,均不難做出較為合理的結論。

4、相較於各種中介與所謂專家,選擇一些優質學校的老師或是更為理性的決定。關鍵有二:中介以盈利為目的,中介對於學生個性特長關注與瞭解遠不及老師。


安慶人1971


誠邀回答。目前我們國內在中學階段因為忙於升學,多進行應試教育的刷題模式,對於職業規劃方面能力非常欠缺。所以高中學生普遍對大學的專業沒有多少概念。

同樣高中的老師主要關注點在於學生的高考分數,大多數老師都是師範院校畢業,從校門到校門,普遍對大學其他專業知之甚少,所以對學生在大學和專業方面的幫助其實是有限的。

如果學生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或者家長對大學專業有深刻的研究,可以幫助孩子的話,是可以自己填報高考志願的。但如果孩子沒有這方面的準備,家長也對此瞭解不多的話,最好還是找專業的機構進行一對一的報考輔導。畢竟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


彈殼老師高考內參


高考志願填報關乎一生幸福,自己搞不明白最好找專業老師幫助。他們一般都研究了十幾年,對大學的歷史丶地位,專業的就業情況等了如指掌,他們掌握著大量的大數據資料,可能他們的一句話能改變你的人生。花點小錢找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