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對小孩越來越沒耐心 ,知道不好可是忍不了,每次吼完就後悔怎麼辦?

女妮仔


我知道這個時候你和孩子也同樣無助,因為孩子其實不是熊孩子,他只是還處於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對媽媽的話還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媽媽和順一點說話基本不管用,媽媽說什麼,他都不會照做,或者反著做!而媽媽生氣的罵了,他才會曉得媽媽生氣了,就聽媽媽話了。所以媽媽才會選擇最笨的方法,吼他。

那想控制自己呢,首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控!在外原因是孩子不聽話,內在原因是孩子沒有達到你的期望,你希望孩子能察言觀色,能理解你的情感,那孩子是不能的,孩子只會做本身高興的事。

所以你想控制,就要接納:

1.允許孩子犯錯,良好的習氣應該在勉勵中養成,不要急著批駁他,你要勉勵他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2.適時的離開,不要非得吵個對錯。吼他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但效果其實會適得其反,當實在不能忍受時,要知道,家裡還有爸爸呢,爸爸從中做一個調節者,讓矛盾衝突減少!

祝闔家歡樂[笑]


阿徐則且呀


這種情況多數人都會,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其實我們都不完美!孩子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亦然。

在正面管教裡,有介紹了一種矯正錯誤的三個R,我覺得真的太適用父母了。




1、承認錯誤(recognize)

犯錯並不是什麼天大的壞事,把錯誤看成一種學習的機會,承認錯誤就沒那麼難了。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是會犯錯的,我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2、和好(reconcile)

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向自己的孩子認錯!當你向孩子認錯時,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會把這件事放心上,相反,他會覺得你是個好媽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也會以此為榜樣!

3、解決(resolve)

當前面兩個你都做了之後,我們就要關注引起情緒的問題本身,問題沒解決,以後還是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每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往往只關注結果,從來沒深究過引起問題的原因!



這點是我自己體會的,就像我家孩子偶爾賴床,我會質問孩子:“你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還不起床?”事實上,孩子是真不知道,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思維看待孩子,否則孩子無辜,我們自己也焦躁不已!

所以情緒發洩後,我們要看看引起問題的原因,解決了它,往後就不必為同樣的事情大吼孩子,也不用為此愧疚!

說實話,生氣的我們,樣子真的很恐怖!

我是楷媽談育兒,育兒路上與你分享,喜歡我的育兒觀點,就點擊關注我吧!

楷媽談育兒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有時候會忍不住要哄孩子,跟孩子生氣,甚至打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怎麼辦?

1.嘗試給自己找一個控制情緒的地方。

比如在家裡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在生氣或者傷心的時候,可以在那個位置安靜的坐上5分鐘。

2.互相監督。

在自己可以心平氣和的時候和孩子坐下來好好商量,如果遇到媽媽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怎麼辦?也或者孩子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怎麼辦?互相有一個約定,當一方生氣了,另外一方給出情緒的指引。

別小看這個建議,其實有很好的作用,比如你和孩子商量,如果你生氣了,孩子給你做一個什麼動作,又或者孩子生氣了,你會做一個什麼動作。我和孩子講了一個關於關於生氣時老虎的故事,我和孩子約定,如果媽媽生氣了,就是有一隻老虎要跑出來了,那麼請寶寶做把老虎關回去的動作。真正操作起來的時候真的很好玩,當我生氣的時候孩子就會模擬要把老虎關回去的動作,我忍不住笑了。

3.積極探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鬧騰、不聽話、頂嘴等等他是會有背後的原因的,如果我們找出了背後的原因並積極解決,你會發現,其實和孩子溝通並沒有那麼難。

我是子喻,專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



喻媽育兒


身為三個寶媽的我,最有感觸!

在單獨教育大寶時期,我總會為孩子設定目標,一歲後,該有自己能吃飯的能力,2歲是能自己喊尿尿的能力。3歲時走路不能摔跤的能力。一但出現這些狀況,我隨手就能一巴掌,而不是安慰,至今記憶猶新,大女兒3歲半時,與我去菜市場路上,摔倒了,我看到了,摔得很重,可她第一反應是先看我看到了沒有,立馬爬起來拍掉身上的灰塵。那一刻,我心被扎針的痛。這要是換成別人的孩子,早就哭著撒嬌要媽媽安慰。我卻總認為嚴格要求孩子成長,是為了她好,鍛鍊她。

直到二公主的到來,我才意識到我的教育方法存在許多嚴重的問題,嚴格要求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年齡段的能力。我深深地自責,也慢慢地改變了教育方式,可這些年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老大的性格非常內向,膽小懦弱。非常感謝老天賜予老二給我,讓我及時止損。可老二的性格也是與老大截然相反,教育上非常頭疼,經常是以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去年11月份某天,看到老二與玩伴們發生了爭執,孩子們齊心爭對她,讓她百口莫辯,她一直哭著為自己辯解,卻沒有人理解她,傾聽她。我把她領回來,問清了來龍去脈。我解釋了原因,她還是委屈的哭,我說:不要哭了,大家都是小孩子,都是好玩,你別太較真了。這時她來一句:你扇我兩個耳光吧,反正我每次哭,都是你打了我才停止哭泣的。那一刻,我眼淚刷一下的流出來,我深深地抱住她,並道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犯了無數的錯誤教育方式。

現在有了老三,還只有1歲零8個月,我小心翼翼地教育著,陳列了老大老二的教育經驗,反思著錯誤的方法。願我的孩子們在一個快樂健康的環境中長大。

在孩子面前,請耐心傾聽,不要過早的給孩子定位他的成長曆程,另外建議母親多讀讀關於育兒的書。



3星媽的生活


帶孩子的確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雖然撫養孩子的意義重大,可壓力也不小。媽媽會在心底告訴自己不要怕麻煩,可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眼皮下發生,不知不覺的,媽媽也忍不住朝孩子發起脾氣來了。

寶媽如何控制自己不發脾氣呢?

說出自己的困難,大方的請求幫助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是隻有媽媽一個人承擔育兒責任,爸爸也應該主動承擔一部分。人是有感情的生物,情緒有高潮期也會有低落期。媽媽們可能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進入低落期,情緒變得不穩定,這個時候爸爸不僅要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還要理解包容媽媽的心情,並給與更多的愛,幫助媽媽儘早的脫離情緒低落期。孩子能體會到父母之間的愛,長大以後會更有責任感!

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

無論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和你對著幹,都要堅信他不是故意的。大人發脾氣的時候還會很激動,更何況是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呢?首先,媽媽需要先冷靜下來,慢慢觀察,想一想,是不是過分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方式和想法了呢?

用平緩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讓孩子明白你的感受,自己去更正自己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兩點一定要規避:

因為教育方式不同,夫妻吵架

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大家或多或少都見到過父母吵架。父母爭吵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衝擊。孩子看到父母吵架的樣子,會以為發生了天大的事情,驚慌的不知所措。

其實夫妻吵架也不是一無是處,偶爾的爭吵可以把內心不滿的情緒釋放出來,減少壓力。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不要直接面對孩子。如果被孩子看到了,父母應該立即安撫,並告訴他“爸爸媽媽只是大聲說話而已”。

不能因為憤怒打孩子

沒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可為了孩子,父母也會舉起愛的棍棒。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打孩子之後的後悔跟心裡的不安。

一定要記住,教育才是批評孩子的目的,不能一味地發脾氣。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主動改正,父母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健康成長,可是很多事情並不能如願。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情緒,善待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鬍子式吾空


題主能提這樣的問題,說明是個在育兒方面很用心的好媽媽。很多寶媽並意識不到這個問題,面對比自己弱勢好幾倍的孩子,他們反而找到了藉機發洩的對象,把孩子當出氣筒,還樂此不疲。

作為二胎媽,我也曾有過像你一樣的困惑,後來通過刻意練習,把脾氣壓下去了很多,一切皆因愛孩子,既然如此,選擇暴風驟雨顯然沒有和風細雨來的科學。

有幾點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數數

對,你沒有看錯,就是數數,當我們看到孩子有明顯不合理的行為時,很想當即發作,這時,心中默唸十個數,記住是倒著數,10 、9 、8 ......,如果數字往上數,反而會加重火氣。當我們開始數數時,潛意識層面就建立起一個隨數值一起變動的燥動值,倒著數數,可以在潛意識中將火氣隨數值一起降下來。等數到0時,怒火基本也平息了大半,再看孩子時,已經不那麼火冒三丈了。

二、設置場景提醒

其實寶媽的脾氣除了受孩子本身行為影響外,絕大部分來自天生,脾氣暴躁的寶媽,往往平時就容易生氣。所以養成好脾氣不僅僅是在面對孩子時,也是平日裡的一種修為,我的做法是,設置場景進行實時提醒。比如,讓一位學書法的同學幫我寫了兩個字“恆愛”,然後裱起來掛在牆上,這樣就可以隨時提醒我,對孩子要保持溫暖和藹的愛意,不發脾氣。時間長了,這樣的理念慢慢浸入骨髓,脾氣就慢慢變好很多。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其他方式,比如在冰箱上帖子條提示,床頭設置溫馨提示語等等。

三、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

寶媽也是人,也有情緒,如果一味壓抑自己,對健康無益。尤其是整日對著調皮搗蛋的孩子,不停與之鬥智鬥勇,實在考驗寶媽的耐性。學會給自己的心情放假很重要,比如把孩子拖給另一半或其他家人,出去旅遊一兩天,或者運動爬山、或者找好友聊天,讓自己放鬆一下。當我們再回到孩子身邊,看看他們欣喜期待的小眼神,又會耐心滿滿了

寶媽不要對孩子太追求完美,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不發生大的危險,適當嘗試放養式養育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寶媽的脾氣其實來源於無謂的焦慮,總是能看到孩子不足 的地方。很多時候,鬆鬆手,孩子和自己彼此更從容。


錢月九


不知道寶媽是因為什麼對孩子沒耐心,如果是因為陪孩子上網課、寫作業沒耐心,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和孩子一起學習。

不要一直盯著孩子,不要不停的發號施令要求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孩子聽課期間,根據需要,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課,可以自己看書、學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家長也開始學習時,孩子自己也會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而父母的學習,一方面可以為自己充充電,另一方面也可以轉移注意力,不再緊盯著孩子,雙方都會比較輕鬆。

2.允許孩子犯錯。

是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孩子,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要喋喋不休。當孩子做錯了事,他內心也會充滿不安,這時,家長的指責,會讓他惱羞成怒,通過與家長的對抗,來轉移內心的愧疚感。

3.不在孩子寫作業時糾錯。

不要在孩子寫作業過程中指出他的錯誤,並強行要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統一修改,這樣既保證孩子作業過程的完整性,也避免打擊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不斷地指責孩子作業的錯誤,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

4.承認孩子和別人的差距。

不要總拿自家孩子的劣勢和別人家孩子優點相比,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自家孩子,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想一下如果孩子總是說別人家的父母如何如何好,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孩子也是一樣的感受。

承認自家孩子和別人的差距,既放過孩子,也放過父母。


我家小豆苗


吼孩子沒忍住怎麼辦?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先做好事後補救。良好的親子關係中,有三個字和“我愛你”有一樣的魔力,那就是“對不起”。如果實在沒有忍住發了火,吼了孩子,那麼等你冷靜下來,一定要誠懇地跟孩子道歉。但是這種事後補救也不能太過頻繁,否則就成了打一棒子給個甜棗,時間長了對孩子的心理還是有傷害的。
  2.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幾個小辦法可以試試。一個是當自己情緒快失控時,深呼吸幾次,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離開孩子幾分鐘,等自己冷靜下來再面對孩子;一個是可以試試寫寫自己的情緒日記,每次發脾氣後,記錄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剖析下自己的深層心理,是否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工作生活不愉快啊等等,把自己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記錄一段時間後,做個總結,下次再想吼娃時想想是否在重蹈覆轍?慢慢的學著以輕鬆的心情陪伴孩子。

慕伊衣的育兒說


我就是這樣,每次吼完我就後悔了,就後悔沒什麼不能好好跟他講,好好跟他說。大家好,我是以為二胎的媽媽,小孩六歲在上大班,真的是最鬧騰的時候,搞什麼都喜歡跟你反著來。但是是一位有愛心的小朋友,哪怕流著眼淚我說我要幹嘛他會幫忙。我覺得做父母的有時在小孩面前也要把自己當做弱者。因為孩子每個年齡段他都有自己的天性,你把他天性吼完了那麼剩下的只有不靈性了。當然如果這件事情很危險或者對他的成長之路帶來很不好的習慣,那麼我覺得是要馬上立刻制止的,如果只是吵吵鬧鬧,亂扔玩具,那麼我覺得可以跟他來玩一下游戲,在遊戲中讓他覺得他這樣很不對。帶小孩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小孩在成長,作為家長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麗英8988


我跟你一樣,每次吼完真的是非常後悔。但是我現在準備改變自己,因為我發現在這樣下去我就親手毀了我孩子。

1.首先找出讓你經常心情不好的原因,你想如果你心情每天都很好,孩子再調皮不聽話你也不會動不動就衝他發火。相反如果你心情好,就會很有耐心的去對待他。

2.野蠻對待孩子會很快破壞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小的時候,他沒有能力反抗,等到有能力反抗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再管教他啦!

3.小孩惹你生氣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東西弄壞啦,衣服弄髒啦,水潑啦,沒什麼大不了的,比起孩子的健康成長,這些都不算事。

4.經常吼孩子,孩子會變得沒有靈性,自卑。吼他就是對他做的各種事情的否定,長期這樣孩子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行,沒有自信心!

5.如果自己是個暴脾氣,每次忍不住怎麼辦!那就在自己快要發火的時候走開,等心裡平息了再來面對,絕對有效。

6.作為家長,我們也要讓自己不斷的進步,覺得自己以前做的不好,那我們就改正,也不要太糾結過去,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就像對待孩子一樣,要允許他們犯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