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要講“腦科學”,白天短時記憶、晚上轉為長時,近萬家長聽了博導課漲姿勢

網課要講“腦科學”,白天短時記憶、晚上轉為長時,近萬家長聽了博導課漲姿勢

眼下孩子居家,一天多節網課。非常規的教學方式,如何儘量與校內等效?“白天學習是通過短時記憶來完成的,到了晚上轉化為長時記憶,”22日晚,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心理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賀嶺峰,通過熒屏給全國各地近萬家長上了網課。他在新一期的上海家長學校在線課堂上表示,知識堆積越多不代表越聰明,白天大腦建立的短暫連接,到了晚上可能因為神經修剪功能而產生“斷路”。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基於腦科學和心理學的視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這個話題引發在線教育時期“陪讀”家長的共同興趣。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開放大學瞭解到,此次在線直播課程共有9493名家長登陸“雲開學堂”平臺在線收看,輻射到全國30個省市區,最遠的家長來自祖國最西北的新疆喀什。

科學研究發現,大腦內的神經細胞達860億個左右,神經細胞之間通過神經突觸建立連接,這些細胞和突觸從人一出生時就有了。賀嶺峰笑言,聰明不聰明,不看腦袋大小,就算“大腦袋”所包含的神經細胞數量也差不多。因此,聰明與否不在於神經細胞多少,最重要的是神經細胞突觸連接之間的複雜性和緊密性。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賀嶺峰向家長們設問: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學習的秘密是反饋系統的建立,本質在於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產生連接。學習不斷激活神經細胞,增加突觸連接,將新舊知識連起來,連接得越豐富、越密切、越牢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如今特殊時期的學習模式下,刷屏多,信息多,若都是懸在空中的碎片化知識,並不能讓孩子增長見識和能力。賀教授認為,許多短時記下的知識,說過去就過去了,無法整合到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中。孩子學習新知,只有那些能與既有認知結構連接起來的知識,才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知識,體系化地學習才真正對孩子有用。不僅孩子,一個人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是認知結構不斷構建和完善的過程。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以往我們只關注大腦作為一個學習器官,現在我們更要關注到身體與大腦同樣參與孩子的認知與能力提升。”賀嶺峰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多運動、早睡覺,把大腦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避免孩子成為有“空心病”的學習機器!他呼籲,保護和激勵孩子,要從父母做起。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對於家長學校開講,徐匯、奉賢、松江等區均將在線課堂作為本區家庭教育師資的集中教研活動,如楊浦區社區學院還發動中小學家長集中收看。楊浦區回民小學三(1)班學生曹元瑋家長表示很慚愧,“對我來說,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對號入座。”課後,家長有了不少心得,“孩子的睡眠和運動都要保證,如果睡眠不足,大腦神經來不及恢復,學習效率下降。”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勞逸結合保證孩子高質量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正是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學習是現在大部分家庭親子矛盾和衝突,已經成了引發親子雙方焦慮的核心問題。”復旦實驗中學初一學生劉博雅家長也直言,不僅睡眠和運動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孩子情緒也會對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在學習方法上,要讓孩子有系統的全局意識,跳出知識點,把握知識結構,登上知識金字塔的頂端,從宏觀上掌控知識體系,賀老師的這些建議科學又實用,用專業工具去解釋和解決現實困惑。”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作為教育工作者,楊浦區包頭中學副校長錢傑也聽了這節博導課。“家是一生讀不完的書,只有動真情才能讀懂它,因此家長需要堅持做的是不斷‘喚醒孩子’,而非‘塑造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好奇心、多和孩子有效溝通,讓孩子在成長性思維中學習,讓孩子在運動和審美中擁有更完美人格。”

网课要讲“脑科学”,白天短时记忆、晚上转为长时,近万家长听了博导课涨姿势

據瞭解,今年元月掛靠上海開放大學成立的“上海家長學校”已在疫情期間連續舉辦3期大課,黃玉峰、王楓、賀嶺峰等知名家庭教育專家上線講授,吸引超過5萬名家長線上聽課。主辦方介紹,未來上海家長學校將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覆蓋面和受益面;同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實用性和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