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慈禧要絞殺義和團?

手機用戶21603595050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義和團是非常複雜的組織。

最初的義和團,大部分是反清組織,有些則是土匪強盜。

比如創始人之一的朱紅燈,就是打家劫舍的強盜,最後因為分贓不均內訌,被自己人打傷後先給清軍。

而其他一些創始人,甚至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還真的起義過。

然而,義和團之所以能夠如此廣泛,其實根植於人民的不滿和試圖自衛。

當時滿清連戰連敗,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割地賠款,經濟逐步陷入崩潰。

以賠款為例,最終都轉化為國內的稅收,轉移到人民頭上。

而義和團的故鄉山東,又是重災區。

這裡的西部和南部地瘠民貧,又連連遭遇災荒,人民活不下去。

同時,甲午戰爭的主戰場之一就是山東,這裡也受到戰爭的破壞,德國人還佔領了膠州灣,大量教會實力滲透進入山東內地。

當時,教會的教民成為地方新的強大力量,其實勢力凌駕於原有的中國士紳之上。

清政府因懼怕洋人,實際上也默許了教會的囂張。

由此,地方就有的秩序被打破,士紳體系下的人民趕到憤怒。

同時,地方官府巧妙的將國家的問題推給洋人,似乎一切問題都是洋人帶來的,隻字不提自己的問題。

於是,民怨四起,義和團開始有著明確的反洋人的主張。

然而,義和團的存在從本質上對慈禧是一個威脅。因為地方形成武裝力量,無論是不是親政府,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當年太平天國就是二三千客家男人起義,一路幾乎殺到北京,戰爭持續十多年,全國死了幾千萬人。

所以,慈禧本質上對義和團當然是鎮壓態度,不容易它坐大。

然而,慈禧當時又有新的麻煩,就是洋人處處和她作對為難。

然而,慈禧不敢出動軍隊攻打洋人,因為不是對手。所以,她就縱容義和團襲擊洋人,以此作為同洋人討價還價的砝碼。

自然,這是玩火自焚。

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早就說過,義和團的邪術無用,根本不是洋人對手。

在甲午戰爭中,使用西洋先進武器的北洋水師和淮軍陸軍,尚且不是小國日本的對手,何談其他列強。

如果利用義和團和洋人作戰,基本就是一觸即潰,反而引火燒身,最終洋人一定會攻打清政府。


薩沙


慈禧一開始就是在鎮壓義和團。義和團這個組織內部魚龍混雜,一開始是一大幫起義軍收編了一些土匪組成,注意這個時候他們的口號不是廣為人知的扶清滅洋,而是反清復明!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慈禧再昏庸,再無能,也知道必須滅了他們。所以,慈禧太后一開始對義和團是鎮壓的。

但是這種局面在1900年後有了改觀,因為,從西方呼啦啦衝進來一批靚仔,也就是八國聯軍。當時的軍隊主要有四個:清軍,義和團,袁世凱,聶士成。清軍是主力,但是實力弱得不行。義和團更不用說,實力也不行。袁世凱這個叛逆少年實力強大,但是不怎麼出手。聶士成實力不錯,也總衝在前線。然後⋯慈禧明白,自己的軍隊實力不行,袁世凱又不聽話。於是她開始縱容義和團,義和團也把口號改成了扶清滅洋。接下來,慘劇發生,聶士成被義和團弄死了……軍隊只剩下清軍和義和團兩個,袁世凱還在那看戲呢!這個時候慈禧在縱容義和團。

縱容義和團抵抗聯軍,很明顯這是找死。很快義和團和清軍扛不住了,聯軍一路勢如破竹,主力直撲京城,這個時候慈禧嚇壞了,她知道就這情況,京城很快就得失守,然後她就跑了,由於害怕聯軍懲辦她,一路上又簽了點不平等條約。並得知聯軍對她沒興趣,忙著討好他們的同時立刻派人絞殺義和團,簡單說她把義和團當抹布,要用了用,用完了直接燒掉。義和團與紅燈照幾乎被絞殺殆盡。


克茲繆姆代言人高斯


清軍戰敗,八國聯軍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後,馬上下了一個命令,把一切問題都推到義和團身上,叫官軍和洋人聯合起來一起絞殺義和團。這是義和團的悲劇,民眾被慈禧為代表的一個最腐朽的勢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後,又被無情的拋棄絞殺。那些支持慈禧的頑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殺了,還有被流放的。

  被清廷捕殺的義和團成員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雷頤、整理/紀彭,原題:慈禧與光緒:誰死在前頭引發的大問題

甲午戰敗,康有為等一些知識分子主張學習日本實行君主立憲。這就是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們獲得了光緒的支持。可是這裡面牽扯到光緒和慈禧的權力之爭。最後是慈禧用很殘酷的手段,鎮壓了維新派。戊戌維新是清政府很重要的政治改革的機會,這個機會由於內部的權力之爭失敗了。與此同時,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孫中山,通過關係,給清政府上了一個改革意見書,他當時也想走改革之路,根本沒人理他。結果他就走上武裝反清的路,所以說孫中山是沒有走成改革的路才走上革命這條路的。當時大家還是希望維新,希望由上至下的改革,而不是革命。

戊戌政變埋下了一些伏筆很難跨過去。慈禧鎮壓了戊戌維新,可光緒還是皇帝,慈禧比光緒大很多,慈禧會死在光緒前面,將來光緒重新掌權之後,一切都要翻過來。所以慈禧一直想把光緒給廢掉,先放出風聲說他身體不好。外國人給光緒檢查身體,一檢查說光緒身體很好。同時,廢帝的想法在國內遭到一些洋務派大臣的反對,更遭到海外富商華僑的反對。那些頑固派大臣知道如果慈禧去世之後,光緒掌權他們一個也跑不了。所以就給慈禧介紹了一個很大的力量抗衡洋人,這就是義和團。慈禧開始是半信半疑,派了大臣去義和團各個壇口看看,看能不能打敗洋人,是不是刀槍不入。大家知道在中國社會,往往都是按上級的偏好彙報。於是那幾個大臣向慈禧彙報:義和團厲害,能對付洋人。慈禧信以為真了。並且她發現義和團的口號“扶清滅洋”,這很好。結果慈禧就利用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開戰。

結果可想而知,清軍戰敗,八國聯軍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後,馬上下了一個命令,把一切問題都推到義和團身上,叫官軍和洋人聯合起來一起絞殺義和團。這是義和團的悲劇,民眾被慈禧為代表的一個最腐朽的勢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後,又被無情的拋棄絞殺。那些支持慈禧的頑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殺了,還有被流放的。經過義和團運動和庚子賠款之後,清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了,包括一些官員也對朝廷失望,他們之間的內部通信,都表示出對政府的不信任。

在這個情況下,慈禧提出來要搞新政,1901年中國要搞新政,所謂的新政也就是1898年所鎮壓的維新政策,兩者之間僅僅3年時間,清政府非要經過一個庚子之亂,一個血洗北京,被打成那樣才要搞新政



讓時光有力量


“義和團”是晚清時期一個比較突出的民間組織,主要是由山東、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習武人士組建而成,他們信仰的是白蓮教,所作所為也是一些為民除害的事情!

義和團前期並不是很受慈禧喜歡的,因為自古以來,執政者就很討厭這些民間組織。但義和團有一個不錯的口號,那就是“滅洋扶清”,當時正是洋人在華夏肆虐的時候,慈禧有這一幫人的支持,自然很高興,所以義和團才慢慢受到了朝廷非正式的支持,隊伍也逐漸擴大。

慈禧得到這些人的支持之後,腰板自然也硬了起來,八國聯軍準備打進來的時候,慈禧還大放厥詞,說是要和他們宣戰,可是慈禧很不清楚當時的作戰條件,一昧的讓義和團和清軍聯合出動,和洋人開戰!

義和團的作戰力很猛,前期是挫敗了洋人,但是洋人前期並沒有和義和團玩真的,直到洋人感覺必須消滅義和團和清軍,才開始大規模進軍。也就造成了慈禧西逃、火燒圓明園、辛丑條約等事情。

西逃在外的壁紙,再次回到京城的時候,畏懼了洋人的堅船利炮,於是同意了洋人的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殺義和團這件事。慈禧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為了讓洋人開心,只能是洋人說什麼就做什麼,於是把義和團趕盡殺絕了!

所以說,義和團的消失,要怪只能怪慈禧的軟弱。







簡述秘史


甲午戰敗,康有為等一些知識分子主張學習日本實行君主立憲。這就是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們獲得了光緒的支持。可是這裡面牽扯到光緒和慈禧的權力之爭。最後是慈禧用很殘酷的手段,鎮壓了維新派。戊戌維新是清政府很重要的政治改革的機會,這個機會由於內部的權力之爭失敗了。與此同時,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孫中山,通過關係,給清政府上了一個改革意見書,他當時也想走改革之路,根本沒人理他。結果他就走上武裝反清的路,所以說孫中山是沒有走成改革的路才走上革命這條路的。當時大家還是希望維新,希望由上至下的改革,而不是革命。

戊戌政變埋下了一些伏筆很難跨過去。慈禧鎮壓了戊戌維新,可光緒還是皇帝,慈禧比光緒大很多,慈禧會死在光緒前面,將來光緒重新掌權之後,一切都要翻過來。所以慈禧一直想把光緒給廢掉,先放出風聲說他身體不好。外國人給光緒檢查身體,一檢查說光緒身體很好。同時,廢帝的想法在國內遭到一些洋務派大臣的反對,更遭到海外富商華僑的反對。那些頑固派大臣知道如果慈禧去世之後,光緒掌權他們一個也跑不了。所以就給慈禧介紹了一個很大的力量抗衡洋人,這就是義和團。慈禧開始是半信半疑,派了大臣去義和團各個壇口看看,看能不能打敗洋人,是不是刀槍不入。大家知道在中國社會,往往都是按上級的偏好彙報。於是那幾個大臣向慈禧彙報:義和團厲害,能對付洋人。慈禧信以為真了。並且她發現義和團的口號“扶清滅洋”,這很好。結果慈禧就利用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開戰。

結果可想而知,清軍戰敗,八國聯軍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後,馬上下了一個命令,把一切問題都推到義和團身上,叫官軍和洋人聯合起來一起絞殺義和團。這是義和團的悲劇,民眾被慈禧為代表的一個最腐朽的勢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後,又被無情的拋棄絞殺。那些支持慈禧的頑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殺了,還有被流放的。經過義和團運動和庚子賠款之後,清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了,包括一些官員也對朝廷失望,他們之間的內部通信,都表示出對政府的不信任。

在這個情況下,慈禧提出來要搞新政,1901年中國要搞新政,所謂的新政也就是1898年所鎮壓的維新政策,兩者之間僅僅3年時間,清政府非要經過一個庚子之亂,一個血洗北京,被打成那樣才要搞新政。


歷史小羊


清軍戰敗,八國聯軍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後,馬上下了一個命令,把一切問題都推到義和團身上,叫官軍和洋人聯合起來一起絞殺義和團。這是義和團的悲劇,民眾被慈禧為代表的一個最腐朽的勢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後,又被無情的拋棄絞殺。那些支持慈禧的頑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殺了,還有被流放的。

被清廷捕殺的義和團成員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雷頤、整理/紀彭,原題:慈禧與光緒:誰死在前頭引發的大問題

甲午戰敗,康有為等一些知識分子主張學習日本實行君主立憲。這就是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們獲得了光緒的支持。可是這裡面牽扯到光緒和慈禧的權力之爭。最後是慈禧用很殘酷的手段,鎮壓了維新派。戊戌維新是清政府很重要的政治改革的機會,這個機會由於內部的權力之爭失敗了。與此同時,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孫中山,通過關係,給清政府上了一個改革意見書,他當時也想走改革之路,根本沒人理他。結果他就走上武裝反清的路,所以說孫中山是沒有走成改革的路才走上革命這條路的。當時大家還是希望維新,希望由上至下的改革,而不是革命。

戊戌政變埋下了一些伏筆很難跨過去。慈禧鎮壓了戊戌維新,可光緒還是皇帝,慈禧比光緒大很多,慈禧會死在光緒前面,將來光緒重新掌權之後,一切都要翻過來。所以慈禧一直想把光緒給廢掉,先放出風聲說他身體不好。外國人給光緒檢查身體,一檢查說光緒身體很好。同時,廢帝的想法在國內遭到一些洋務派大臣的反對,更遭到海外富商華僑的反對。那些頑固派大臣知道如果慈禧去世之後,光緒掌權他們一個也跑不了。所以就給慈禧介紹了一個很大的力量抗衡洋人,這就是義和團。慈禧開始是半信半疑,派了大臣去義和團各個壇口看看,看能不能打敗洋人,是不是刀槍不入。大家知道在中國社會,往往都是按上級的偏好彙報。於是那幾個大臣向慈禧彙報:義和團厲害,能對付洋人。慈禧信以為真了。並且她發現義和團的口號“扶清滅洋”,這很好。結果慈禧就利用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開戰。

結果可想而知,清軍戰敗,八國聯軍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後,馬上下了一個命令,把一切問題都推到義和團身上,叫官軍和洋人聯合起來一起絞殺義和團。這是義和團的悲劇,民眾被慈禧為代表的一個最腐朽的勢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後,又被無情的拋棄絞殺。那些支持慈禧的頑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殺了,還有被流放的。經過義和團運動和庚子賠款之後,清政府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了,包括一些官員也對朝廷失望,他們之間的內部通信,都表示出對政府的不信任。

在這個情況下,慈禧提出來要搞新政,1901年中國要搞新政,所謂的新政也就是1898年所鎮壓的維新政策,兩者之間僅僅3年時間,清政府非要經過一個庚子之亂,一個血洗北京,被打成那樣才要搞新政。










睿讀西遊




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正是中國人民頑強地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表現。他們的英勇鬥爭是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

義和團最早的口號是“反清復明”,歷史上任何一場農民運動都會被統治者視為造反,義和團也不例外。

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一開始對義和團進行鎮壓,中途開始安撫、默許,後來又鎮壓絞殺,這裡面的變化,其實是慈禧這老太太想拿義和團當槍使,維護自己的統治,失敗後又出賣義和團,把義和團推出去背黑鍋。

01

“反清復明”的民間團體組織——義和團。

“義和團,是晚清時期的民間團體組織,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



清朝末年,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越來越不得民心,民間開始自發形成一些秘密組織提出“反清復明”,反對滿族的統治,義和團成為最大的組織,被清政府發覺後開始鎮壓。

02

西方列強開始不斷向當時的中國派遣傳教士,設租界,不斷向中國滲透。民間開始反教會,八國聯軍入侵時清政府又借義和團這把矛,抑制列強的勢力。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西方列強不斷派遣傳教士深入當時的中國各地名義上是建教堂傳教,事實證明他們的傳教士到了哪裡,哪裡就被後來的八國聯軍劃分了勢力範圍。

西方傳教士被准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會,不受清政府管轄,經常會發生教堂、教民與民眾衝突事件。西方列強借口登陸中國,有意瓜分中國,想把全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



1900年春,當時的河北、山東許多民間組織併入義和團,開始了反洋人運動。慈禧掌控大清政權幾十年,當然也不想外國人進來干涉她的政權,瓜分地盤,所以慈禧默許了義和團進駐北京,義和團又進攻天津租界。

義和團開始展現出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慈禧也想借義和團限制外國勢力,開始默許地方政府安撫、招安義和團入民團。

03

抗擊八國聯軍失敗,慈禧把責任都推給了義和團,為了討好列強,慈禧指揮鎮壓絞殺義和團。

當抗擊八國聯軍失敗後,慈禧急於求和,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豁出老臉,下旨鎮壓絞殺義和團,大規模的義和團運動高峰僅3個月就失敗了。



從支持、利用到拋棄、鎮壓,其中意味深長。在列強和清政府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失敗了,幾乎被滅絕性屠殺。

04

義和拳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其意義深遠。

“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從某種意義上是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1)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義和團運動是發生在外國侵略中國時候的一場自發性民族愛國運動,使得列強只得到了中國沿海地區的幾個區域,沒有機會瓜分全中國。

(2)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雖然列強也搶奪了北京皇城,燒燬了圓明園,但中國大部分地區沒有遭到破壞。

(3)想想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的罪行,就知道義和團對制止八國聯軍的入侵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歷史上的統治者和農民運動是推翻與被推翻的兩個矛盾體,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最終也會向義和團下手的。只是由於中途清政府的招安行為,讓義和團放鬆了對清政府的警惕,最終被聯合絞殺。


妖百慧1


這個問題問的很經典,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咱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義和團。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模群眾暴力運動。義和團運動,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遏制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是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義和團運動是在19世紀末由義和團發動,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廣泛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因清廷與外國聯軍的聯合絞殺,義和團最後失敗。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大家可能發現了,義和團的宗旨是“扶清滅洋”,對清政府的統治是有利的。要知道,當時的清廷已經被八國聯軍打的雞飛狗跳,危在旦夕,出來了這麼一個組織,按照道理來說,慈禧太后不但不應該剿滅,而且應該大力支持,因為這個組織專殺洋人,只要是外國人就殺,那麼為什麼慈禧要絞殺義和團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只要仔細想想就會明白。

第一點,那就是義和團剛發展時,朝廷還能夠控制局面,清廷的想法是承認義和團的合法地位,企圖加以控制利用。想讓這股農民軍去和洋人相爭,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但是沒想到的就是後期義和團勢力迅速壯大,一呼百應,各地農民紛紛響應,這是犯了慈禧忌諱的事情,要知道,歷史上統治者被推翻基本都是農民起義造成的,所以慈禧認為農民運動會威脅到清廷的統治。從而下狠手剿滅。

第二點,那就是慈禧太后本人的因素了,隨著八國聯軍的入侵之後,慈禧知道了朝廷不是洋人的對手,那麼慈禧想繼續統治中國,繼續做她的老佛爺只有和八國聯軍議和,將全部都推到義和團的身上,並且為了討好洋人,不至於讓自己的名字也出現在被殺名單上,從而開始大力圍剿義和團,面對一些責任更是直接推脫到自己的大臣身上,總而言之,慈禧就是將全部問題都推給了不是自己的大臣就是義和團,要知道,當時慈禧是在逃亡的路上下令絞殺義和團的,而京裡的官員已經開始和八國聯軍議和,因為慈禧也是主戰派啊,所以條件就是慈禧不能死,只殺一些主戰大臣,那麼慈禧顯然是在討好洋人,為了自己能繼續的統治中國。討得洋人的歡心,原諒自己。

最後一點,也是比較可悲的一點,想想義和團拼了命的在和洋人爭鬥,而清廷呢?還在一天天的做著白日夢,不想著如何將洋人趕出中國,而想的是怎麼繼續統治這個國家,而且貪腐成風。而且由於義和團損失巨大,勢力衰弱,無力對抗八國聯軍的侵略,已失去利用價值。所以下手剿滅,在慈禧,清廷看來,義和團,洋人都是威脅自己統治的不穩定因素,都必須要剿滅。




堅強的浩浩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夭折。慈禧企圖更換皇帝,引起國外勢力關注,慈禧心虛。此時恰巧義和團運動爆發,群眾無理性排外被慈禧利用。她要借義和團之手退洋人勢力,但是形勢發展脫離其控制範圍和能力之外,終於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只得重新與列強交涉,寧與外賊,不與家奴。絞殺義和團,保全自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成為她賣國的豪言。


張老雜談


道理很簡單:

  • 第一,義和團沒有了利用價值。
  • 第二,絞殺義和團能安撫聯軍。


慈禧錯誤估叛義和團的實力

義和團組織在起初並非是打著“扶清滅洋”拯救清廷的口號,雖然對於他們的起源有著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他們的政治主張如同天地會的“反清復明”一樣,欲圖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在甲午中日戰爭戰敗之後,西方列強掀起了劃分大清的狂潮,同時在華北地區多次發生教案的影響之下,義和團將與滿清的矛盾轉移至於洋人身上,這才有了後來所謂的“扶清滅洋”口號。

即便如此,當義和團打出這個口號時,清政府給予他們的態度依然是鎮壓為主,這種鎮壓活動大約持續了兩年,直到1901年慈禧發佈詔令宣佈協助義和團開展滅洋活動,這種協助體現在兩個方面:

  • 第一,給予義和團團員經濟支持,給他們發放糧餉。
  • 第二,擴大義和團活動範圍,將他們引入洋人較多的直隸地區。
慈禧之所以這樣做,道理很簡單,因為洋人之前干預了慈禧罷黜光緒帝的“家事”,這對於權力慾十分強烈的慈禧是無法容忍的,而義和團運動給予了洋人一定的困擾。慈禧協助義和團抵抗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公報私仇的感性決斷。

當然,慈禧協助義和團並不意味著洋人會就此善罷甘休。相反,慈禧的這種做法給了列強再次侵華的藉口,這次侵華有八國聯軍發動,史稱庚子國變。

聯軍的這次侵華運動來勢不小,兵力高達數萬人,其實他們也高估了大清的抵抗能力和義和團團員的真實實力,義和團團員所謂的“刀槍不入”之身在洋槍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義和團最終歸宿:被絞殺

在得知義和團屢屢戰敗的消息後,慈禧帶著光緒皇帝和皇室成員們西逃避難。當然,慈禧西逃並非抱著繼續抵抗的態度,相反她做了與之前截然相反的決定:

  • 第一,派遣以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為代表的談判團與列強商討戰後事宜(也就是簽訂不平等條約給聯軍賠款劃地)

  • 第二,廢除協助義和團的詔令,轉而命令清軍進行鎮壓圍剿義和團團員。(這種做法相當於甩鍋,妄圖打消聯軍的怒火,以此博取寬恕)
如此一來,義和團面臨著雙重壓迫,除了一些殘餘勢力在做著無意義的抗爭之外,這場運動基本在圍剿中宣告失敗。

總結

總而言之,慈禧之所以要絞殺義和團,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為了維護其自身的統治地位。而義和團則相對於她的一顆棋子罷了,只是這顆棋子從始至終都是一步悔棋!



小林歷史觀,堅持原創,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